俞敏洪、张邦鑫宁有种乎?我们寻找100家新教育企业
2017-11-27 14:47 火柴盒 教育 新教育 新东方 好未来

初出茅庐的教育创业者,似乎也面临着必然选择:血液里或多或少要流淌着“新”或者“好”。

不好意思,说这句话时我没有慎重考虑。但慎重考虑后,我还是会这么说。

——俞敏洪、张邦鑫宁有种乎?

在我学生时代,有两位让我热血沸腾的励志大佬。一位是新东方的俞敏洪,一位是阿里巴巴的马云。

2016年,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组织的一场《十人看十年》论坛上,俞敏洪和马云同台演讲。俞敏洪羞涩而自信地说:“一百年后,教育一定在,新东方也一定在。”

马云上场后,直接怼道:“俞敏洪犯了两个逻辑问题。第一,一百年后,教育一定在,新东方不一定在;第二,可能用不了一百年。”我看到了俞敏洪在台下尴尬地笑。当然,马云的其它观点似乎也得到了俞敏洪的认同,“推翻BAT三座大山,把“地主”弄死,农民也不一定富起来”。彼时,俞敏洪内心深处,应该也怀疑而坚定地认为“把新东方扳倒,初创教育企业也不一定能起来”。

当然,我并不同意这两位大佬的观点。

如同互联网创业者面前的“BAT”,新东方、好未来则是教育创业者面前的两座大山。初出茅庐的教育创业者,似乎也面临着必然选择:血液里或多或少要流淌着“新”或者“好”。

1978年,俞敏洪高考打败仗后回到家里喂猪种地。俞敏洪头次高考败绩很惨,第一年英语33分,第二年英语55分。但他没有放弃,坚持考了三年后,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后来的故事,妇孺皆知。俞敏洪从提着浆糊筒在中关村电线杆子上贴托福培训小广告,一跃打造出市值150亿美金的新东方。

2003年春天,“非典”爆发。俞敏洪的北大师弟张邦鑫从辅导军队大院的子弟出名,然后成功复制俞敏洪的故事,于2010年将好未来(也就是学而思)送入纽交所。

至此,“一新一好”占山为王,教育版图的“楚河汉界”基本定型。

之后,为了更好更安全地生存,教育巨头开始做生态,初创小公司则要争取成为生态的一部分。无可厚非。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不是end。

近几年,掌门1对1、学霸君、VIPKID、轻轻家教、作业帮、猿题库、疯狂老师、一起作业、学乐云、乂学教育等一大批后来者,以追风逐电之速度摧营拔寨,向“新”、“好”看齐。

其中VIPKID成立不足4年,2017年目标营收预计将达50亿元。这是中国教育两大楷模级公司——新东方和好未来历时十几年才达到的成绩。

于此,我们发现了“新教育创业者”的能量,以及教育创业美好的未来,这个未来可能属于巨头,也可能属于创新公司,重要的是它有着无限可能。

于是,创业黑马(创业家&i黑马)顺应时势,推出教育产业垂直新媒体平台——“火柴盒教育”。这个平台将连接创业者、投资人、产业人群,携手走入新的教育产业未来。

“火柴盒观察”已联合(排名按首字母顺序)丰厚资本、GGV纪源资本、黑马基金、洪泰基金、蓝驰创投、蓝湖资本、蓝象资本、梅花天使创投、青桐资本、清流资本、头头是道基金、星河互联、熊猫资本、英诺天使基金、元璟资本、真格基金、北京左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20余家资本机构,将用一年时间,寻找教育产业中100个新兴明星公司,描写他们的创业故事、总结他们的方法论,把近年来新教育产业的“产业先进性”记录在波浪壮阔的教育产业史中。

致敬我年少的也是一直的偶像们。时至如今,我依然承认新东方、好未来等巨头仍是伟大的公司,俞敏洪、张邦鑫等大佬的故事也依旧精彩和富有感染力。

然而,未来已来。

火柴盒观察编辑部

2017年11月

 

欢迎创业者、投资人、产业人士

关注“火柴盒”与我们发生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