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米科技钟波:颠覆传统电视的“大屏”战争
2018-05-31 09:15 钟波 极米科技

偶然决定必然,就像从零到一,你要开创一个全新的东西,才能获得成功,否则你还是陷入比别人做得更便宜一点这样的结果。

作者:王研

你有多久没有打开客厅的电视了?

很多人曾在猜测,电视是否会从年轻人的生活中消失。而在开完5月中旬的新品发布会后,极米科技创始人钟波懊恼地对创业家&黑智说,自己太紧张了,漏掉了一句关键的话:“大屏必然是未来大势所趋”。

但钟波眼中的大屏并非传统的液晶电视。极米科技主打的是智能微投设备,包括无屏电视和技术难度更大的激光电视。

创业之前,钟波曾在电视芯片公司晨星半导体供职10年。而在晨星半导体被联发科收购后,钟波开始考虑一个新的问题:当电视领域几乎所有的底层技术都被他们做过一遍之后,“未来的电视”,又将是什么形态?

钟波的思路是,未来的家庭娱乐将没有电视屏幕的界限,满足人们对屏幕更大、观看空间更灵活以及智能的需要。2012年,钟波辞职成立了极米科技。

用户客厅的“革命”那时正在兴起,互联网电视开始打破传统电视的藩篱。电视的理念不断翻新,极米科技推出的“无屏电视”的新概念,在2014年左右,站上了“风口”。除了索尼、海尔、海信这样的传统电视机厂,小米、乐视、暴风TV等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入局;在那段时间,包括火乐神画、智歌、一数科技在内的一批初创公司也先后成立。

这个还处于增长期的赛道,一度变得拥挤。尽管有着多年来在电视行业的经验,极米科技也曾在2016年遇到产能爬坡困难,极米推出的新品Z4X供货问题迟迟难以解决,网络上用户一片骂声。

钟波的选择是,剃光头发,“削发明志”,向用户道歉。

但也是这款产品,累计销量最终超过百万台,让极米占据了国内智能微投产品51.4%的市场份额。据钟波向创业家&黑智透露,2017年极米科技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而今年的目标将是在这一数字基础上再增长2倍。

钟波在最早创业时,曾经预想无屏电视能够成为租房年轻一代的“第一台电视”。但随即市场证明,更多的家庭购买它,是作为客厅以外的第二台和第三台电视。

极米科技还需要寻找颠覆传统电视的真正的“坎儿”所在。否则,“无屏”就还是极客的小众产品。

正是因为有机会承载内容与服务的入口,无屏电视才成为吸引巨头入局的新赛道。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和网络功能,打造新的硬件平台,容纳更多的应用和生态,也成为这些公司新的想象。

钟波告诉创业家&黑智,极米科技将并不只是硬件公司,更多地还将成为一个“平台”。“作为互联网运营商,极米单个用户的up值是传统互联网电视的5倍,而且用户转换和付费意愿也远高于小屏幕。”

大屏也遇上了“AI+”的大势。移动设备的小屏尽管占据了大量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但是作为家庭中的主要媒介,“大屏”仍然是被争夺的重要入口。就像当年电视遥控器的出现解放了人力,不必用户每次走动到跟前才能换台控制一样;智能语音交互方式的变革,为大屏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

今年3月,极米科技宣布获得超6亿元的D轮融资,由百度、经纬中国、四川文投、赛领资本等机构联合投资。本轮融资过后,百度成为除创始团队外最大的股东,极米科技的估值也达到30亿元。

在产品方面,按照钟波的说法,从2017年开始,行业的竞争开始转向技术难度更大的高端激光电视品类,“如果说无屏电视是以家用第二台或第三台电视的身份出现,那么现在激光电视的目标则是为了真正替代客厅里的传统电视”。

为了争抢新的入口,极米也推出了价格相对便宜的万元级激光电视产品。并宣布联合百度成立AI无屏实验室,增强产品的交互体验,开启AI+大屏的故事。

自去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DuerOS开放平台正式发布后,为了给对话式人工智能的落地寻找合适的场景,在电视、手机多个赛道里,百度都在积极拓展新的合作伙伴。今年3月,百度以10.1亿元战略投资创维酷开,成为酷开的第二大股东。早在去年由百度风投领投的C轮融资前,极米科技发布的三款激光无屏电视,也均搭载了百度DuerOs。

以百度为首的巨头们的思路日渐清晰。具备语音交互设备的大屏电视,不仅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未来也将连接更多的智能家居设备,成为构建全新的智能家庭场景的基础。

而对于极米科技和它所处的无屏电视行业来说,巨头不断入场,格局未定,故事还在进行。

“颠覆传统电视的‘战斗’早已开始,现在只是在慢慢加强而已。”钟波说。

极米科技创始人 钟波

以下为极米科技创始人钟波口述,经创业家&黑智编辑:

创业前,我在电视芯片行业已经工作了十年。我加入Mstar(晨星半导体)时,它还是一家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我们看着它慢慢成为全球电视机芯片行业排名第一,占据了整个行业70%的市场,被称为“电视行业的高通”。

在电视行业,我们也经历了从CRT电视到液晶电视,再到多媒体电视、互联网电视的整个发展过程。芯片、UI界面、解决方案等,底层的东西和新的卖点差不多都被我们做完了。因此,离开晨星后,我就一直在想,如何才能做出一个全新形态的产品?

我曾经设想,未来的电视,可能将不是液晶的,或者说是根本没有实体屏幕的。没有实体屏幕,屏幕才能做到无处不在、可大可小。而真正触动我的,是当时我们看到了iPhone 5发布的概念视频,其中有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拿起手机,滑动手指,前面出现虚拟键盘;输入内容,又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投影屏幕。我当时就觉得,未来的显示设备一定不是液晶屏幕或者手机这样的小屏,它应该是光影的。

当时整个市场商用的投影仪也很多,但都是外国品牌;液晶电视也是国外先做起来,然后国内再做,降低成本、做供应链的整合。既然光影是未来的趋势,那么,结合我们的互联网电视技术,是不是可以做成一个更前沿性的产品?

我们想,如果投影仪可以智能化,大家就能在线播放电影,不用再去用U盘下载或者插很长的线,这样可以更方便,又有很好的音效或者设计。后来又想到,投影仪换灯泡也很麻烦,能不能不换灯泡?我们把自己作为消费者的需求全都总结在一起,无屏电视的想法就出来了。

我们开始在成都创业。当时内部的争议很大。团队里的大多数人,放弃的是原来的百万年薪,老婆孩子都在深圳,现在跟着我来四川做研发,只能一个月回家一次,非常痛苦。我们之前在芯片公司,如果去做芯片或者搞方案,赚钱是最快的,但是现在,却要开始做一个市场上根本没有的产品,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但是我认定这是未来的方向,也想做自己喜欢的产品。失败了大不了再回去工作。我把自己之前赚的七八百万都投了进去,在成都郊区租了一栋3层的清水房,一楼做硬件测试,二楼编软件,三楼我们睡觉。你可以说它有点像硅谷的车库创业,但我们刚去的时候,洗手间里连马桶都没有,只有一个洞,住的是架子床;大家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吃完饭出去打打球,睡醒就干活。我们约定,产品没有出来、没有市场前景之前,每人每月都只拿3500块工资。

现在回想,当时真的是无知者无畏。这件事其实有很多风险。我们都是技术出身,不懂品牌,也不知道怎么销售产品。我们的优势是电子的解决方案、芯片和软件,但是对投影、光源这些技术,也都是初次尝试。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的第一代产品研发出来时,亮度只是现在产品的十分之一。但即便如此,我们当时依然觉得很振奋。还有,我们也曾担心,这个方向会不会发展的太慢,导致我们“前浪死在沙滩上”。

后来我们还是起来了。和用户站得近,是个很关键的因素。

早在公司正式成立前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就建立了论坛,和用户交流要做的产品大概是什么样子。第一代产品寄给用户之后,他们也把测试出来的问题一版版发给我们,提了很多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更替,然后升级。

2015年初,极米拿到了A轮融资,发布会结束后效果很好,官网都被挤爆了,大家都很高兴。但是过了那段时间,我们发现,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了。看到市面上其他产品的宣传,比如手机,用户一订就是几百万台,自己这边,却感觉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最初的热度过后,一个月几千台的高增长就变成了几十台。拿到钱后,我们花了几百万去做广告,效果也不明显。当时我们有点懵,感觉自己什么招数都用完了。

最后是产品救了我们。最困惑的那段时间,我也试着去跟北京的创业圈聊,但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当时我就想,不管了,我们还是回到最擅长的地方,在产品上创新和构思,推下一代产品。2015年,极米Z4X发布,保持了对亮度和散热的坚持,补齐了设计上的短板,产品的优势给品牌带来很大帮助,销售渠道就慢慢一步步打开了。后来我们意识到,好产品能推动你做到行业前沿的位置,也会天然地带来流量。

供应链是做硬件要趟过的坑。我们推出Z4X,但因为供应链的问题,一开始供货不足,用户就在论坛里骂,在电商页面下留言说极米搞饥饿营销。在为此召开的发布会上,我还剃了头发。其实我们的产能每年都在翻倍,但口碑传播销量越来越大,当时花了半年多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原来开研发会的时候,我会带一把锤子,看到不理想的产品就砸掉。其实有些产品问题,直接绕过或者回避也可以。比如极米H1,我们增加低音功能,会引起机芯震动,因为是投影,稍微有一点震动都会影响画面。这个很难解决,便捷的方法是,有的厂商选择直接把低音卡掉,只出中音和高音。但我们希望在低音很好的情况下又让它不受震动影响,我们多花了半年来解决这个问题。曾经有一款产品,为了把机身减薄1mm,我们把整个模具全都废掉重做。

如果说从最开始创业的清水房搬出来是我们的第一个发展节点,那么Z4X的推出就是极米的第二个转折点。我们真正树立了产品为王的理念。

最早我们对用户画像有一个误判。我们曾以为无屏电视的主要市场是“租房一族的第一代电视”,后来发现并不是。从调查结果来看,这类用户在电子产品消费上,首先要买的是iPhone,然后是苹果笔记本电脑。而真正对无屏电视有需求的,反而是30-35岁、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希望在家享受大屏幕带来的快感,“消费升级”的用户。

但现在,随着产品影响力的扩大,我们发现,用户的年龄也在不断下沉,产品和需求都开始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对家庭用户而言,用iPad看电影,就跟下载了一部“枪版”电影一样,只能是看完整个情节,而其实用户更需要震撼的氛围。

最终,大家都会需要一个大屏幕来提高观影体验,包括看球赛、演唱会等场景,都必不可少。

无屏电视和传统的互联网电视不是竞争关系,它和传统电视形成互补。而激光电视,才是真正对传统电视——客厅里的那台大电视的替代。坦率地说,激光电视相对于液晶电视来说,已经有足够的优势:它的屏幕够大,并且对视力伤害要小。还有同等尺寸下,激光会比液晶电视的功耗降低一半左右。在CRT和液晶电视时代,大家对电视的使用空间也一直有个误解,多大的尺寸需要匹配多远的距离。但其实是因为以前电视的分辨率低,离得太近看不清,全都是颗粒,但现在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也会逐渐改变我们的家居状况和生活方式。以前我们买CRT电视要做电视柜,现在是电视墙,将来激光电视如果普及,那面墙将变成任何你想要的风景。

激光电视产品的亮度已经提高,现在我们的价格已经落到了万元区间,进入了高端70寸液晶电视的价位。这是两种产品形态的真正竞争的开始。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是消费者对此的了解和认知。

极米不仅仅是家硬件公司,它也是一个硬件平台。在互联网运营上,极米单个用户的UP值远高于传统的互联网电视,是传统液晶电视的5倍左右。一方面我们在供应链上的投入很大,另一方面,正是通过内容反哺硬件,我们能够将激光电视的价格做低,基本上是以零毛利的方式进行销售。

家庭娱乐里,我认为其实没有所谓的中心,而是“去中心化”的。将家居设备作为“流量入口”的思路,我也并不认可。未来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会智能化,智能设备之间也会彼此联动,它一定是“万物唤醒”和“万物互联”的时代。你可以在冰箱面前说要煮饭,而你的电饭煲就已经开始工作了。

交互方式也会产生新的改变。我相信改变一个操作习惯会非常困难,我也很难想象有一天,我会对着电视喊我要看哪个台。但是现在你看到的场景正在发生。我们现在推出的产品,可以对着遥控器用语音交互,那么未来,我们是否可以取消掉遥控器,直接用语音下达指令?我认为是有可能的。以后摄像头和语音设备可以定向捕捉你的声音,甚至可以和它聊天,甚至可能把模拟电视变成智能电视。

百度的投资是很自然地发生了。我们曾认为它是个偶然,但后来我们也了解到,主持投资的对象,都是我们的用户。而对我们而言,作为硬件终端和家庭大屏而言,内容和人工智能,都将是不可缺少的能力。而百度能够帮助我们,补齐我们的短板。

极米这样的产品在海外并没有,早期和谷歌谈内容,没看到产品的时候,他们会问你有多少量。但是看到之后,面对一个全新形态且创新的产品,他们会认可并且相对包容,这对极米的海外推广加分不少。

现在回过头看产品本身,你说有没有抱负想做中国的特斯拉?闪过这种念头,但当时不敢想。但偶然决定必然,就像从零到一,你要开创一个全新的东西,才能获得成功,否则你还是陷入比别人做得更便宜一点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