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根互联贺东东:千亿级万物互联将猛烈改造实体经济
2018-06-07 13:37 富士康 树根互联 贺东东

千亿级万物互联,影响更加深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一波大潮对于实体经济的改造会更加猛烈。

文 | 李夜

2018年6月6日,富士康集团“三十而立 智造未来”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下午,树根互联贺东东在分论坛《工业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对话》分享了他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

他认为,万物互联是第三波互联。千亿级万物互联,影响更加深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一波大潮对于实体经济的改造会更加猛烈。

他强调,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还处在信息化2.0和3.0时代。中国企业的信息化的基础,远远低于欧美制造企业。也因此,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基于应中国本土国情,提供和欧美平台不太一样的解决方案。

以下为贺东东的演讲摘录:

尊敬的郭台铭董事长、李杰教授,非常荣幸给各位汇报三一重工、树根互联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实践。首先祝贺富士康,过去三十年,在中国大陆创造了巨大的奇迹,郭董事长也是我们心目中神一样的存在。我今天有点紧张,就像学生给老师汇报工作一样。

根云定的使命是“赋能万物,连接未来”。我们是从三一重工的工业互联网实践脱胎出来做成一个独立的公司,做工业互联网的实践。

做这个事情,我们是基于几个理解。我们觉得万物互联是第三波互联,会带来很多变化。第一波连接是PC互联网,电商兴起;第二波是手机连接,主要是把人连接起来,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波是千亿级万物互联,影响更加深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一波大潮对于实体经济的改造会更加猛烈。

对于未来的制造业,我们认为这是一次范式的转变。现在的物理分离对象会变成在线实时生产系统。基于实时在线,所有东西都会有数字双胞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软件驱动一切,软件定义一切,因此制造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万物互联,制造供应链会发生一些变化。实时的、动态的供应链会出现。企业形态会发生变化,平台性组织会出现,无边界虚拟制造,包括工业知识的传播,也会有一批专门的工业知识工作者出来做。这是我们对未来的憧憬。

基于对未来制造业的憧憬,工业互联网一定是其中一个核心。因为它解决了未来制造业的五个要素:一是能解决万物互联,就像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全球的工厂、所有的设备要连接起来,需要一个平台来对接连接。二是建立起数字镜像,此次制造业革命就是CPS,就是把物理对象全部数字化。因为只有数字化,你才能跟现在所有的ICT技术连接起来,你可以被存储、被分析、被计算、被优化,反过来,数字双胞胎的优化可以作用到物理世界。三是在平台上,我们可以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全部用上去,这些能力在这个平台上,针对数字对象做大量的优化。四是由于数字化,我们可以用软件驱动硬件。所有物理的东西都只是一个躯体,真正定义它是什么、能做什么、能产生什么价值,靠软件和应用来定义。未来,我们更多的是靠软件、APP来驱动硬件。五是由于工业生产要素和互联网打通,商业模式会发生很大变化,共享经济,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等等,产业链金融都出来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我想有三个特点:

一是工业与数字深度融合。杨学山教授说工业互联网首先姓“工”,因为无论从美国、德国的实践,还是富士康这样的工业巨头的做法,工业的Know-how学习曲线是非常长的,富士康几十年积累的工业经验可不是几天能学到的。反过来,由于中国消费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互联网人才、云基础,还是大数据分析人才,相对来说,学习路径可能会短一点,所以工业+互联网比互联网+工业容易一些。从工业互联网来讲,这也是为什么富士康、三一重工、GE、西门子等有很强的工业背景的企业来做平台。

二是适应本土的需求,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还处在信息化2.0和3.0时代,中国企业所碰到的挑战,他的信息化的基础,远远低于欧美制造企业。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该怎么走?可能它提供的解决方案跟欧美的平台不太一样,因为你要能适应中国本土国情,要适应一个企业IT部可能很弱,数据质量相对比较低或者数据采集很少,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怎么做工业互联网转型。

三是我们现在有很好的机会,因为我们的设备对象最多、工业大数据沉淀最多、应用场景也最多,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场景下,谁拥有数据,谁拥有场景,谁就会拥有更大的优势。再次强调,像富士康这样的全球巨头,本身的数据、设备、场景就多,在工业互联网竞争中一定有变道超车的机会。

我们学习什么样的平台?我们总结出几个特点:

一是有IoT特征,也就是说它要解决万物互联,如果设备不能连接,不能实时在线提供数据,是很难优化的。二是在线运营。现在我们要靠在线实时动态数据做决策,数据来源升级了。三是CPS,我们要建立起数字双胞胎。这是制造业往互联网打通的关键,不数字化就无法连接到互联网。四是新技术的导入。现在,很多人在混淆传统自动化控制和工业互联网的差别,我们更多的是看增量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怎么样能大规模应用到工业场景中。五是一定要创造价值,作为制造业企业来讲,一定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要么降低成本,要么提高效率,要么提高良品率,要么降低能耗,不管你讲得多么玄乎,最终一定要产生价值。

大家都知道,工业互联网非常火热,人人都要做平台,我们在想一个问题,是每个人做一个平台,还是大家一起合作,一起打造一个工业互联网生态?这里举了几个例子,不同行业一定会有不同行业的应用、不同行业的平台。但从底层公共能力来讲,从M to M通信,到中间的PaaS和云计算能力来讲,它有贡献的一部分,但在垂直领域会有很多行业不同的Know-how,我们怎么合纵连横,找到自己的定位,是横向做平台还是纵向行业应用,这是大家都要思考的问题。

从企业平台,到行业平台,再到通用平台,这里面既有机会又有挑战。做通用平台,无论是资源投入还是技术挑战都非常大。一个企业,应该是基于自己的平台做行业应用还是做公共平台?做平台时是每一层都做,还是聚焦在自己特别擅长的地方?从我们自身的体验来讲,我们只能做其中最擅长的部分,其他一定要跟整个生态链合作,去完成平台的构建。我们希望做融合数字技术、提供全球服务能力、普适中国制造的需求。

汇报一下我们的理解。首先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工业互联网平台一定是从物联接入,一直到应用输出打通,这样,才能普适制造的需求。在制造行业,我们主要以机器设备为对象。二是普适中国制造需求,要服务中小制造企业,我们的理解是一要提供价值,一定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一定要是低门槛。工业互联网融合了非常多的最新技术。但对用户来讲,应该让它变得非常简单,即插即用。这样,才能服务广大中小企业。成本要低,尤其是试错的成本要低,工业互联网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讲都是一个新模式的探索,是新的投资,所以一定要降低投资风险。最后,要有合作的心态。

再次祝贺富士康辉煌三十年,在这里,祝福富士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