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蹈共享单车覆辙,迷你KTV迎来倒闭潮?
2018-08-24 10:26 迷你KTV

又一个一地鸡毛的行业。

文|南七道

迷你KTV源于日本,后来被中国企业引进,逐渐从一线城市开始流行。因为它占地有限,24小时随时使用,又没有服务员等特定人工成本。所以刚一开始,就受到无数创业者、资本方追捧。就像共享单车一样,同样也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但是走到现在,这个商业模式到底是一片繁华还是一地鸡毛呢?

新爆点还是新的坑?

目前市面上,与迷你KTV相关的项目如过江之鲫:被唱吧投资千万的咪哒、被友宝全资收购的友唱M-Bar、雷石的WOW屋、百度出来的创始团队做的星糖、微狗的聆哒、六间房旗下的同名迷你KTV、聆嗒MiniK、爱唱lovesing等。迷你KTV,突然成了继国内共享单车、无人货架之后的另外一个火爆的共享创业项目。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火爆一时的共享项目,我们应该还有类似的记忆。这应该是国内近5年来,最火的项目之一,当时的定义是:共享单车是集单车租赁、金融、闲置共享、社会征信、移动出行大数据、地图提供商、移动广告等于一体的移动综合性平台。这个项目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赚钱的,于是仅仅2017年就吸纳了258亿融资,怎么分析都是一片美好。但后来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无数创业者、VC和机构因此洗洗睡了。

这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很多参与的人,忘了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门以硬件产品为基础的生意,必须要源源不断的生产和投入,还要解决安置的空间和人力等庞大的成本。如果最终没法赚钱,意味着投入越多,亏损越多。共享单车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盈利,估计也等不到那个盈利时间了。那迷你KTV呢?

“迷你KTV已经试图从单纯的K歌空间进击为一个综合娱乐消费场所,叠加广告、售票、导购、直播等增值服务。”“打通用户体系,完成线上线下引流,并实现多点互联,共同探索K歌娱乐和音乐社交的全新玩法。”创业者纷纷押宝这个赛道,但这个赛道是真的金矿还是一个巨大的坑呢?

迷你KTV真的能赚钱吗?

“2017年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迷你KTV市场规模达到16.5亿元,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亿元,增速达90%以上。”于是有人推断出,在迷你KTV背后有万亿级别的泛娱乐市场。真的如此吗?

迷你KTV经营模式分为品牌方自营、招商的经营者一次性买断、品牌方和经营者联合运营,各自承担一部分硬件成本。然后分享用户的消费收入,广告收入等。看起来没毛病。

要想赚钱,先算算成本。迷你KTV一般是高达2米以上的玻璃和各种配件组合而成,机器生产和制造成本是固定的。友唱的机器现在是分为18800元、16800元、6000多元。咪哒之前是一台每年28800元,每组(两台)57000元。

迷你KTV成本和收入对比表

经营者在购买了机器之后,还有各种的成本在静静的等着你。如果一台机器,由货车从广州到深圳,大概需要花费1000多元的运费。到了商场,必须要3-5个人来搬运和安装。由于商场的电梯一般会限高限重,所以很多机器没法通过电梯直接搬运,必须要要拆开运输,再进行组装。这个安装费根据地区人力成本不同,大概是500-2000元不等。这其中,如果需要厂家技术员指导再加500元每天。这个环节大概需要3000-5000的成本。

其实运营成本的重头在于租金。就是交给商场的地段费。根据城市不一样,地段不一样,不同商场费用不一样。深圳与武汉,商场价格不一样。同样在深圳,南山欢乐海岸和梅林卓悦汇差距有很大。由于好的商场是有限的,这就加剧了行业的竞争。根据搜铺网相关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已有4100多个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项目开业。每个商场放3-5台。一线商场消化只够2万台左右。其他很多机器只能放在门可罗雀的地段。

在刚开始的时候,即使一线城市,一台机器租金的成本在1-3000左右,但是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尤其是资本的进入,为了争抢好地段的商场,整个行业进入到价格恶性竞争,不断哄抬价格,最高的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的商场可以涨到20000元每月左右。

在这其中,很多黄金地段或者全国连锁的商场的物业管理处的负责人,看到了其中的猫腻,于是在租金之外,提出了“喝茶费”等红包潜规则。很多运营方急于占领市场,很多都会答应他们的诉求。“在行业内,大家都知道W商城的负责人最贪了,胃口最大,要的最多。”一个之前投入了数十万的运营方对创界网(ID:ChuangDaily)说,因为不堪重负,已经彻底退出了。

还没开始营业,每台机器已经花了好几万了。入住后开始运营,每台机器每年要缴纳接近2400元的音乐版权费。同时由于耳机、话筒、灯泡、软件等属于易损品,需要人到达现场或者远程维修,这些都是需要付钱,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而从商业模式上来看,最直接的模式就是唱歌收钱。一台机器,一般是一首歌3-10元,最贵的有一个小时30元,但基本上一台机器,一天下来,大部分收入在100元左右。因为真正在工作日逛商场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宝妈。她们本就不是消费的主力。白领一族下班后,累得要死,去商场闲逛的也很有限。所以一般迷你KTV,到了周末生意较好,极少数的甚至需要有专人引导。

“一线城市中特别黄金地段,比如深圳海岸城,有可能会做到最高月收入2-3万,但这个占整个行业1%比例都不到。”一个行业资深从业者,面对着创界网(ID:ChuangDaily)在网上找到的迷你KTV招商广告上的月入过万,不屑的撇撇嘴。

友唱对外PR时提到的跨界营销,“帮助品牌制定运营和营销方案,比如可口可乐的新年福袋,帮助娱票儿卖电影票。”这些和成本比起来,根本不值得一提。所有的商业模式就是基于用户基数,用户不起来,一切都是空谈。

有人离场,有人破局

很多参与者只看到了迷你KTV的便捷,但忽略了人们唱歌的心里底层需求,就是娱乐和放松,沉浸式的体验。三五好友在KTV包间,不仅是唱歌,喝酒,更多是感情交流,一起玩耍。这种社交的氛围是无法取代的的,但这是娱乐的核心。

爱奇艺的龚宇曾经预言说电影院会消失,因为随着技术发展,家用投影仪,VR等越来越发达,在家躺在床上就把电影看完了。理工男的直男癌思维有时真的可怕。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还是一种社交。你刚认识一个姑娘,你可以邀请她去电影院,但没法邀请她去家里床上看片。电影院的笑声哭声等其它共鸣情绪,是没法简单用技术取代的。同样KTV的社交和气氛也没法简单的用一个玻璃盒子取代。

热闹过后,一地鸡毛,有人开始离场。“我觉得这彻底的违反市场效益,包括共享单车,迷你KTV。作为一门生意,就得尊重市场规律,纯粹想靠烧钱烧出一个新的模式,我觉得很难,也不现实。互联网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是时候清醒下了。”Cindy在2017年投资数万在老家长沙运营了几台机器,但是一年下来,身心俱疲,赔个底朝天,她已经以极其廉价的价格转让了重金购置的机器。其实这不止她一人,在她提供的对话截图中,有多人表示要转让机器,网上甚至有人说连机器都不要了。

也有人在提前尝试破局和转型。现在太极风的创始人张素娴,原本在广州研发生产迷你KTV,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生产商之一,在一年多之前,她甚至拒绝了相关机构的投资,开始转型。“迷你KTV的天花板太低了。这个生意很快就会见顶。”她和团队在原有的音乐方案上改良升级后,推出了适合酒店的小型机器斑马轻唱,一台机器只是原来迷你KTV售价的一个零头。同时帮酒店实现了房间增值,可以卖出更多价格。“我们已经和亚朵等酒店全面开始合作了。”

一个好的互联网项目,最关键的是,重新进行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和优化了操作复杂的程度。迷你KTV确实有市场,但是它只注重了功能性,忽略了人性底层的需求。它的结局,也许比共享单车更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