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日本巨头宣布彻底退出中国
2018-09-05 23:08 中国市场 新能源汽车

曾经的铃木可谓风光无限,后来时代变了,消费者的口味更变了,唯独铃木自己不曾有大变化。

本文 2724 个字,大概 7 分钟读完。

下一个出场的会是谁呢?

来源/金融家 综合自网易新闻、澎湃新闻、汽车之家、中国经济网、新浪财经、21财经搜索

1元钱,这是长安铃木50%股权的售价。

9月4日收盘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汽车,000625.SZ)发布公告称,长安汽车与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达成协议,以1元人民币现金收购二者合计持有的长安铃木50%的股权。 2018年12月31日前股权交割,长安铃木将成为长安汽车的全资子公司。

截至4月30日,长安铃木总资产账面价值45.31亿元,评估价值为47.13亿元;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74亿元,评估价值为-1.83亿元。

入华25年的铃木,最终退出中国市场。

官方资料显示,长安铃木现有两座工厂,3400名员工,均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根据公开报道显示,两座工厂现有产能为35万辆车/年。

不过, 铃木将通过授权许可的方式保证长安汽车继续生产目前使用铃木商标的乘用车。

长安汽车表示,公司收购长安铃木股权符合长安汽车的战略诉求:一是长安铃木资产质量良好,厂房生产线等设备设施较为完善;二是长安铃木目前为长安代工部分产品,剩余产能可作为重庆基地产能补充;三是收购长安铃木股权有利于长安铃木员工及相关方稳定。

1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汽车品牌之一,

曾经的铃木可谓风光无限,后来时代变了,消费者的口味更变了,唯独铃木自己不曾有大变化。

于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残酷法逐渐在铃木身上应验, 不能及时的跟上时代的潮流,那就只能等着被抛弃的命运!

“大约在25年前,我们在中国第一次推出了奥拓车型后,我们一直在努力开拓中国市场。” 铃木汽车董事长铃木修(Osamu Suzuki)在声明中表示, “然而,由于中国消费者转而倾向于大型汽车,因此我们决定将所有股权转让给长安汽车。”

自上个世纪进入中国以来,凭借奥拓,雨燕等拥有优异性价比的小型车, 铃木曾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并在2011年达到22万辆的销量“巅峰”。

然而,2011年后,长安铃木开始走下坡路。2017年,长安铃木全年销量为8.65万辆,同比下滑26%,在所有汽车厂商中排名第53位,当年亏损8482万元。今年1-7月,长安铃木乘用车共计销售2.6万辆,同比下降47.3%。

“长安铃木的退出,是市场竞争机制下的自然选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将铃木的颓势归结于三大因素:

其一,车型单一、款式老旧。 第二代Swift雨燕,在国产生产13年后,仍作为先锋驻守在2018年北京车展的展台上。

其二,小型车战略错失国内风口。 铃木一直奉行“精品小车”战略,这让他错失了国内SUV车型火热的市场潮流。虽然,2015年,长安铃木推出SUV车型维特拉,但由于品牌力下挫等原因,市场“叫好不叫座”。

其三,新能源化进展缓慢。 2012年,长安铃木高管曾提出,将于两年内完成电动车开发,并取得国家新能源汽车准入,但长安铃木未能拿出得力的新能源车产品。

9月3日,工信部官网列出清单进行特别公示,共有3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因停产1年及以上未生产新能源产品,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赫然在列。据称,若未能通过工信部的核查将被撤销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另有观点称,铃木已将重心置于印度等新兴市场,中国市场犹如鸡肋。

数据显示,2017年,铃木汽车全球销量达322万辆 ,其中日本本土为66.8万辆,印度市场为165.4万辆。中国市场11.4万辆的销量 ,不足其全球份额的4%。对于熟稔于利用性价比开拓新兴市场的铃木来说,或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

进入2018年更是出现“断崖式”下滑,今年1-7月,长安铃木乘用车共计销售2.62万辆,同比下降47.3%,在中国市场日渐边缘。

用铁丝网封闭的长安铃木二工厂南门*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已多次传出铃木将退出中国的消息,但均被官方予以否认。6月29日,在传闻沸沸扬扬之际,长安汽车甚至连夜发声“辟谣”, 表示近期网络上有关长安汽车拟收购铃木所持长安铃木股权的消息,为不属实消息。公司将依法保留追究权利。

日本媒体8月23日报道了铃木计划退出中国的消息*

但当时也有长安汽车内部人员向媒体确认,称“虽然细节还没有公布,但(合资公司解散一事)应该不会逆转了。”

而于2012年、2018年相继退出美国和中国市场之后, 铃木将未来发展的“筹码”放在了其目前最大的海外市场——印度上。 该公司CEO铃木俊宏(Toshihiro Suzuki)在今年6月表示,铃木计划到2030年将年销量提升至500万辆,在此过程中,其产品线将增加近一倍,达到30款。

2

无独有偶。6月1日,原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CEO塞尔吉奥·马尔乔内提出 “停止中国销售菲亚特品牌的计划” ,这将是菲亚特第二次退出中国市场。

这已经是菲亚特第二次退出中国市场了,早在2008年,因为南汽菲亚特经营不善,就第一次退出中国市场。2010年和广汽合资才第二次进入中国市场。

菲亚特为什么会再次退出中市场,答案是: 不懂中国市场,不重视中国市场。 从2010年到2018年,菲亚特只推出了两款车型,菲翔、致悦,实际上是一款产品,区别是三厢版和两厢版。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正在生变。消费者受市场教育理念升级,促使合资品牌祛魅。此外,豪华品牌下探、自主品牌上攻,中低端合资品牌“外来和尚好念经”的买卖将不再好做。加上合资品牌销售业绩的“马太效应”,近两年,韩、法系车在华销售的低迷已经初现端倪。

另一方面,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正率先进行“新四化”升级,依托在网联化、共享化等方面所积累的大量场景经验,国内车企逐步提升了在合资的话事权。

在这种背景下,品牌价值附加度不高、技术导入能力不强的合资车企或将步上菲亚特和铃木的后尘。

许海东认为,面对挑战,各色车企尚有生存的机会,这取决于战略布局和核心能力,如果能够聚焦深耕,或许能够实现小而美。

长安铃木的结局对业内或许有所借鉴。目前,长安汽车处于“第三次创业”的关键阶段,减少公司失血点,聚焦公司重心,利用长安铃木产能及网点,还能为自主品牌快速扩张做铺垫。

【结语】

进入中国市场近25年,铃木在车型推出上一味地坚持自我,几乎到了孤芳自赏的地步。

而先发优势并没有让铃木对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市场变化“先知先觉”,进而采取与时俱进的策略;反而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而过往的无数例子早已告诉我们, 从没有一种竞争力会是永恒的, 曾让你引以为傲的,很可能转眼间就成了你的缺点。

无疑,眼下俨然到了铃木给自己的“固步自封”买单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