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征管新模式:一个2.4万亿元的问题
2018-09-07 18:24 华尔街见闻

企业所支付的社保费用将大幅上升,一年增加2.1-2.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抵消企业9-10%的年利润。

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自2019年元旦起,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考虑到税务部门执法刚性更强,市场或将迎来更为严格的全新社保征管方式:以实际工资为基数进行征收。

9月6日周四,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在最新研报中指出,如此一来,企业所支付的社保费用将大幅上升,一年增加2.1-2.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抵消企业9-10%的年利润。这一数字对于民营工业企业而言,还将上升到17-19%。

同时,缴纳的社保费用增加还将影响实际工资收入1%左右,由此抵消个税改革带来的工资收益。

按摩根士丹利的测算,假定雇主及其员工根据3:1的法定比例来分配工资,基于就业市场仍有弹性,社保所增加的2.1万亿元企业支出将令家庭可支配收入减少5220亿元至6030亿元,抵消个人所得税削减后的收入增长3200亿元。

摩根士丹利看到,排除财政补贴外的实际社保余额自2010年开始就已下滑,并在2013年进入负值区间。社保基金赤字不断扩大,这背后根源或是逐渐加快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据联合国预计,到2030年,中国符合劳动年龄的人口或将比现在少4000万(或4%),赡养比率可能从2017年的38.4%进一步恶化到47.1%。社保基金平衡随之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

摩根士丹利指出,短期来讲,面临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设置过渡缓冲期、下调社保的企业缴费比率以及减税等方法,来避免对企业信心造成多重影响。

具体来看,

政策制定者若能将社保增加对民营工业企业年利润所造成的年均影响减少至5个百分点,就能带来3-4年的缓冲期;

进一步将增值税税率下调3-4个百分点,可部分抵消社保成本对企业的冲击,符合“六个稳”当中“稳就业、稳预期”的经济工作方向;

社保的强制贡献比率目前约为40%,但据摩根士丹利估计,2017年的实际数字约为27%,因此还有一定下调空间。

摩根士丹利还认为,长期来讲,社保负担是老龄化社会绕不过去的全球性难题。

从“收”上,中国可通过加快国企的市场化改革,盘活主权资产的收益;

从“支”上,淡化基建等投资类的公共开支,同时伴随人均寿命改善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不过目前市场或许还无需太过忧虑。人民日报等官媒相继刊文,强调社会对社保征管大幅加强的担忧没有必要。

证券时报今日刊文援引接近人社部的专家表示,社保转税不会有过渡期,因为原本就有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社保少缴或不缴本身就是违法的事情。“不过,未来地方上执法可能会有一定的灵活性。”

报道还援引另外一位税务部门负责人称,税务部门与人社部门强调稳定为主,并没有谈及强化征管。不必为明年开始征管大幅加强担忧,现在税务和社保部门正在对接数据, 还有“商量”的余地。

昨日下午,人民日报客户端也刊文厘清社保缴费新规的“三个误读”,称对于一直按照实际工资缴纳社保的人来说,在税前工资没变的情况下,降税后,到手工资大多是增加的。 原来少缴或不缴社保费的劳动者在刚性征缴的影响下,实际收入可能确实会减少一些。但这不是个税改革造成的,而恰恰是对此前一些企业错误做法的纠偏。 此次个税改革,广大纳税人都能够不同程度享受到减税的红利,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获益更大。

民众的担忧也已经引起国务院的重视,中国政府网昨日晚间发布的消息称,当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目前全国养老金累计结余较多,可以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同时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 ,以激发市场活力,引导社会预期向好。

随后新华社刊文援引全国政协常委、财税专家张连起称,“这是顺民意、体民情之举,也是稳定实体经济发展预期的重要举措。”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既能保证在适当的水平缴纳社保费,也避免了在实体经济的压力下,让企业预期不稳。

见闻君注意到,受“社保入税”消息影响,科锐国际在9月5日开盘后迅速涨停,涨停板一直封到收盘。

因为此公司近6成的收入来自于灵活用工,也就是俗称的派遣员工。有分析认为,科锐国际将受益于企业员工社保缴纳增加后的用工成本转移。

科锐国际只是案例之一。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口红利已经越过拐点进入下行周期,用工成本的自然增加遇到社保政策变化,导致企业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这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会造成什么样的经济影响,又会推动哪些行业发展呢?

中国当下发生的变化,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详见华尔街见闻会员专享内容 《面对社保新规重压,民企应该看看日本》、《社保转税,哪些行业受到最大冲击》 两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