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CEO熊林的处境,或许只有滴滴CEO程维能够体会
2018-09-30 10:07 创业团队 滴滴顺风车

而一旦没有了高周转,以低速度增长的住房租赁业务,对自如和他的投资人们,又有多大价值?

一度让独角兽自如和他的创始人们陷入“四面楚歌”境地的甲醛超标风波,似乎正在远去。不过,杭州法院方面的一则开庭通知,似乎在提醒自如CEO熊林和他的创业团队,甲醛带来的舆论风波远没有结束的时候——自如用户、因白血病致死阿里P7员工民事赔偿案件,正在法律进程中。

此时的熊林,如果能够和滴滴的创始人程维见个面,两人大概应该可以互诉衷肠,毕竟此时的滴滴与自如,共为天涯沦落人。虽然滴滴贵为共享经济的巨无霸,而自如顶多可以算得上是独角兽中的“后起之秀”,但他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实质,却是相同的,而且本质上并非是舆论、质量危机,而是其商业模式的核心,与解决危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换句话说就是,若要真正解决当前面临的危机,恐怕要推翻自己赖以存在的商业模式。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若练此功,必须自宫。

在住房租赁这个细分领域的市场,自如之所以能够以几乎令人瞠目的速度扩张,其实质在于熊林和创业团队找到了一种游走于金融和住房租赁之间的商业模式: 融资,收集房源,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 ;与第三方持牌金融机构合作,部分租户的租金缴纳行为,变为向第三方金融机构的有息还贷行为;从租客手里收来的租金,与给付房东租金之间存在时间差, 自如一次性得到房源的全年租金,而向房东支付房租一般为季度单位,这样的期限错配,就形成了资金池

市场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资金池规模的扩大,这又使得自如能够有更多的资金去获取房源,继续扩大规模,从而形成一种杠杆化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和资管计划等金融产品的运作一样,核心在于期限错配,而期限错配运行起来的核心要义则在于:速度——高周转。

在自如的模式中,无论拿下的房源是否出租,都必须向房东支付租金。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而言,自如最不能容忍的情况便是空置。空置的要义,在于时间, 而解决甲醛问题绕不过去的坎,恰恰就是时间

客观而言,作为行业里的“头部企业”,自如建材采购标准等,还是相对完善的,但即便如此,甲醛超标的问题仍然存在——虽然并非只是自如独有,而是行业普遍现象,但自如是行业老大,当然备受关注。 如果熊林和他的创业团队真的想从实质上解决这一问题,那就必须付出时间的代价

装修过房子的人都清楚,治理甲醛问题,除了建材采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风晾晒。这种方法,对于自如而言,就是空置。这个空置期,自如仍然还须向房东继续支付租金,如果这种情况大面积发生,资金池中的资金流出的速度就会加快,流入的速度就会变慢,资金池的规模会开始萎缩,自如也就会“降速”,但是, 请不要忘了,铸就自如商业模式的资金池,就是依靠速度迅速扩大的。这两个问题,互为因果

即便如熊林公开承诺的,所有自如房源在甲醛检测报告符合国标之后,方能上线,那么,现在就连自如自己的创业团队也承认,甲醛检测机构产能有限,短期内无法满足因自如甲醛风波而膨胀起来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需求,那么,这条路径给自如带来的仍然是时间问题。如前文所言,时间——周转速度,在商业模式层面,是熊林和他的创业团队不能承受之重。

高周转与市场规模——资金池规模之间的互为因果,彻底解决甲醛问题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与自如期限错配、高周转的商业模式驱动,产生了根本的矛盾 。这是一个二者择其一的问题,而不是能够兼得的问题。这种矛盾的不可调和决定了,如果降低速度,那自如赖以迅速发展的既有商业模式便无法维系;如果维持既有的商业模式,但以甲醛为代表的质量问题,一样随时可以颠覆企业的生死存亡。

曾有人讨论过一种技术出路,即为了解决甲醛问题,自如可以增加和房东一段的免租期,由房东和自如共同承担解决甲醛问题的成本。但是,这种思维,完全忽视了住房租赁市场是充分竞争市场,如果只有自如采用这一方式,那么,市场理性会驱使房东将房屋租给免租期短的其他机构,这种思路下,自如一样面临的是规模的萎缩。

因此, 与其将自如被踢爆的甲醛问题看做是企业的质量控制问题,不如将其看做是商业模式驱动的必然结果来得“更加本质” 。这和滴滴面对的问题不无二致:产生多名乘客殒命、伤害的滴滴顺风车的商业模式,其核心是通过构建陌生人线下社交的场景,来解决车源供给问题,但是,陌生人的线下社交场景危机四伏,最终酿成连续惨剧发生,滴滴要解决顺风车夺命问题,实际上要解决的就是线下陌生人社交的场景问题,但“解决掉”这个场景,滴滴顺风车能够解决车源的模式,就已经不复存在。

在出行、餐饮、租赁这些刚需领域,有一条暗中的“铁律”,即供应者比消费者重要,因为是“刚需”,所以,谁能够拿到更多的供给,谁就能够占有更大的份额和利益,滴滴如此、美团亦如此。在出行这个领域中,既然出行是所有人的刚需,那么,争取更多的车源,就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当滴滴顺风车在生命代价带来的巨大危机面前,不能够再维系其之前构建的陌生人线下社交场景的时候,这个商业模式,顷刻间就灰飞烟灭。

最终,我们看到了结局,滴滴顺风车无限期下线。

自此,你可以发现, 自如与滴滴顺风车所面临的问题,何其相像。自如与滴滴顺风车被踢爆的危机,本质上都是其商业模式运行的产物,而非单纯的企业质量管控、管理方面的技术问题 。滴滴顺风车并非没有在更早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碍于其商业模式的核心地位,而无法根本解决,直至命案再出,企业陷入危机,才不得不最终主动“终结”滴滴顺风车。这似乎是一种命运的预演,不知试图彻底解决甲醛问题的熊林和他的创业团队,看到了没有。

不过,滴滴即便没有顺风车,还有专车、出租车以及代驾等等业务。而一旦没有了高周转,以低速度增长的住房租赁业务,对自如和他的投资人们,又有多大价值?攸克君相信,熊林和他的创业团队,心中早就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