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零售企业家沉浮:谁散尽繁华,谁在撑起半部零售史?
2018-10-24 12:01 零售业 苏宁

一部零售史,半部看苏宁。

文|海哥是我  来源|海哥商业观察

1978-2018,是一部曲折而厚重的中国零售编年史。

很少有人能够见证它的全貌,也很少有人能够伴随40年的历史长河,经久不衰、绵延不绝。

但是,历史总是伟大的,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从来就不缺时势造英雄的传说。我们依然能够循着他们的足迹,去寻找光阴的故事和时代的旋律。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零售的企业家故事中,谁还在叱咤风云,谁已成过眼云烟?谁把繁华散尽,谁在撑起半部零售史?

1978年-1990年:零售萌芽,创业启蒙

这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也是个人创造力有待被解放的时代。

因为物质的短缺,只有通过票据的控制来“抑制”人们对物质的渴望。人们只能“计划”着过日子。

这一切都伴随着1978年的到来而有所不同。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开始吹响,商业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开始提升。

零售业发展的动力开始得到释放,中国零售商业迎来尝试破局的阶段。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是新的,敢做、先做就是创新。

图片by视觉中国

1982年12月海淀超级菜场成立;1984年4月北京出现自选商场;1984年5月北京出现专业电脑市场;1985年全国最大的天津南市食品街开放、中关村电脑街开放;1990年首家披萨饼餐厅营业、首家麦当劳营业;199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家连锁超市,东莞美佳超市开业——中国零售史上的许多“第一家”、“首家”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这个时候,许多开起来的市场都有着国企的背景。但无可阻挡的是,个人创业的热情已经开始肆意发芽。

1986年,年仅17岁的黄光裕和哥哥黄俊钦在北京前门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门面,开起了一家“国美服装店”。这时候,20岁出头的张近东还在南京市鼓楼区工业总公司上班,但一颗创业的种子已在内心蠢蠢欲动。

1990年-1998年:英雄辈出,各据一方

“长大了,我也要到郑州亚细亚。”

90年代初,每天新闻联播后都出现的这家郑州商场的广告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1990年12月26日,张近东以10万元自有资金,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次年的1月24日,北京燕莎和赛特购物中心开业,开启了现代百货新时代。

1990年的张近东亲自接待顾客销售空调

1992年,黄光裕将珠市口100平米的“国美服装店”发展为“国美电器商城”,同时,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尝试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国豪”、“亚华”、“恒基”等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

1995年前后,中国本土出现了众多至今依然还活跃在中国零售界的知名零售商。苏宁、大商集团、三胞集团、永辉超市、物美、步步高、银座、银泰、大润发等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随着1991年八佰伴与上海第一百货合资成立公司,外资零售入华的序幕慢慢拉开。1995年,第一家外资零售麦德龙被批准在所有城市运营,家乐福进入中国;1996年8月,沃尔玛进入中国。

内资外资并进,中国零售商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消费者也进入了丰富而灵动的商业世界。

同时,区域零售的品牌也纷纷涌现。1995年,于东来借款万元,在河南创立胖东来。1996年,上海人陈晓创办了永乐电器。1998年江苏五星电器成立。包括1982年就成立的北京大中电器在内,中国电器零售已聚齐了苏宁、国美、永乐、大中、五星等各方诸侯。各地的中小电器零售品牌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谁也不曾料到,哪家能在日后的时代里坐上行业的头把交椅。

在当时起步的这一批零售企业中,它们的创始人也都成为了中国零售的奠基人、开拓者和创造者。整个90年代,是这些英雄式人物的财富积累早期阶段。张近东的空调专营及批发生意干得风生水起,第一年就挣了1000万。黄光裕已经在尝试连锁经营。他们每个人都在时代红利的推力下,昂首向前。

但决定各自往后命运的差异的地方,也在这一阶段留下伏笔。

国营商场作为当时零售的一股主要力量,实力不容小觑。但比起当时国营商场粗犷式经营,民营零售企业更加灵活、更加注重服务和精细运营。同样是卖空调,张近东就选择了“一条龙”服务,集送货、安装、维修、保养等服务于一身。苏宁能靠空调起家就得益于此。张近东在近30年的苏宁创业史,更是把“服务”奉为唯一的产品。

1998年-2008年:分化发展,命运各异

这是中国经济腾飞发展的十年,也是历史性的事件频发的十年。

98年的洪灾、两次金融危机、中国入世、2008年奥运会,中国走向了国际的舞台,中国零售发展的速度也站在历史的高点。

在这样的岔口,中国零售企业家的命运开始分化。有的小富即安,停下了脚步,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里;有的不断突破自己,创造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有的则在商业的竞争中,或消失或被吞并。

命运的转折,就在一念之间。

1998年,张近东最先做出了顺应时代的抉择——自断半壁江山,砍掉了50%的批发业务,从空调专营转型到综合电器全国连锁经营。随后,从南京开始,张近东把苏宁连锁经营的网络撒向了上海、北京、重庆、广州等主要城市。2004年7月,苏宁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家电连锁第一股。2004年底,苏宁门店达84家。

1999年7月,黄光裕率领国美首次走出北京,在天津开设两家连锁店,国美以“价格杀手”的形象在全国撕开市场。到2004年年底,国美全国门店合计200家,触角已经伸到了香港旺角。2004年6月,国美在香港上市;“2004胡润百富榜”推出,黄光裕以105亿元成为中国首富。

相比于苏宁国美的全国连锁布局,五星、永乐、大中却未能走出区域品牌的局限。永乐、大中相继被国美收购,五星则被外来者百思买控股。后者于2011年告别中国市场。而随永乐进入国美的还有创始人陈晓,这才有了后来陈晓与黄光裕的“国美争夺战”。而北京家电零售的老牌玩家张大中,则在被国美收购后逐步退出江湖。

南京新街口一直以来是中国家电零售赤膊竞争的聚集地

百货店、大卖场、超市、便利店都在这个时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也遭受到了外资最大的冲击。唯独只有张近东、黄光裕固守的家电零售行业,最终上演了民族品牌独大的奇迹。而本土商超在沃尔玛、家乐福的冲击下,在商圈资源和市场份额上都被打得稀里糊涂。

分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家电零售的充分竞争以及专业连锁化运营,使得行业的发展水平远超商超、百货。步步高的王填、三胞集团的袁亚非、永辉超市的张轩松等零售企业家,也远不如他们的企业那般知名。商超领域的企业家中,只有于东来被广为传颂,他通过独特经营秘笈打造了中国超市运营的一个神话——被马云、雷军都尊为“神一样”的存在。

这种分化不但体现在了企业家的知名度和财富水平上,后来也体现在了企业的规模量级。

这一阶段的后半段,淘宝和京东等电商起步,春天中的中国零售业虽然还未曾感受到互联网冲击的寒意,但已危机四伏。

黄光裕在2008年的“倒下”,宣告了张近东与黄光裕的家电零售的短兵相接告一个段落,也宣告了一个零售时代即将结束。中国零售开始步入了互联网零售冲击的动荡时期。

2008年-2018年:转型十年,胜者为王

2018年5月10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出炉。苏宁、国美、华润万家、大润发、沃尔玛稳居前五,永辉从去年第十跃进至第六。其中,只有TOP3为千亿级销售规模零售企业,大润发接近1000亿。第一名的苏宁领先第二名的国美也近1000亿。更多耳熟能详的零售企业,都停留在百亿规模级别。

头部集中,已经成为智慧零售时代的客观事实。同样起步于90年代的张近东,在经过近十年的互联网转型后,迎来了新的高度和更为宽广的格局。

这一切,都源自这个十年的零售变革。

2003年,淘宝网诞生。2004年,京东多媒体上线,正式进军电子商务。2009年开始,首届天猫双11举办,如今已是第10个年头。在京东经历2008年的融资寒冬后,刘强东也一度迎来了人生巅峰。

这对传统零售业而言,是最艰难的十年。许多零售企业,都在这一阶段败下阵来。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张近东领导的苏宁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岔道口。是固守传统的安乐窝,还是主动迎接时代的潮流?

2009年,苏宁迎来连锁发展的最高光时刻,拥有上千家门店;这一年,张近东却决定开启互联网转型。2011年,苏宁易购上线,担起了为苏宁转型开道的重担。还是在这一年,张近东发布了“科技苏宁、智慧服务”的未来十年发展战略。

2013年,苏宁开启线上线下同价的O2O融合之路。2017年年底,张近东酝酿已久的智慧零售大开发计划出炉,带领苏宁走上了全业态、全渠道的零售扩张道路。到今年双11,苏宁各类线下智慧门店将达9000家,涵盖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苏宁零售云门店、苏宁小店、苏宁易购云店、苏宁易购直营店、红孩子、苏鲜生、苏宁体育、苏宁影城、苏宁极物、苏宁易购汽车超市等多业态族群,实现了面向全层级市场的场景化覆盖。

今年,马云和刘强东也分别带领各自的企业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马云宣布将于一年后彻底退休,刘强东则因个人私事让京东处在一个敏感的特殊时期。

传统的零售企业阵营中,阿里入主的高鑫零售(旗下运营大润发及欧尚卖场)开始走入上升通道。阿里巴巴旗下孵化的盒马鲜生也成为新零售业态下的生力军。

从1990-2018,在零售企业家批量出道的30年里,有人走了前十年,有人在第二个十年开始掉队;有人在最后十年崛起,却也有人在同一个十年里“离去”。

往前看,张近东是为数不多的同时穿越长周期、跨越多周期的零售企业家;往后看,张近东也可能是给整个中国零售格局带来变化的关键人物。

一部零售史,半部看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