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往事,马云偶像塑造阿里文化
2018-10-31 12:08 金庸 马云 阿里

据香港多家媒体消息,10月30日下午,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于香港养和医院病逝,终年94岁。

金庸出生于1924年3月10日,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武侠小说印刷上亿,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代表作《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神雕侠侣》等家喻户晓。

金庸的小说,虚实相间,空间极为辽阔,从蒙古草原至回疆戈壁,从江南风光至中原江湖,从帝都至大理,想象驰骋万里江山。侠客在朝与野、涉政与隐退、向心与离心、顺从与背叛、大义与私情之间寻求平衡,也呈现着对人性和中国古代历史规律的思考。

文武双全之人向来不多,但金庸却是“能文能武”。他不仅有着令人艳羡的文字才华,还具备出色的生意头脑。他是千百年来以写作致富的第一人,他创办《明报》集团,可谓中国版的“默多克”。

金庸的商业版图

金庸一生写了很多小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IP大家,拥有着众多粉丝。金庸的小说发行1亿册,仅次于毛选。1992年,香港百富榜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百富榜第64位。

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金庸的小说又被改编成各种影视版本,而这些影视作品也让其收入颇丰。据了解,香港最早对金庸小说进行影视制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等作品被制作成影视化作品,一经翻拍便广受欢迎。而每被翻拍,金庸的版权费便又多了一笔。即使仅使用一下小说中人物的名字,金庸也会收获一笔版权费。据悉,当年周星驰拍《功夫》时候仅使用了一下“小龙女”的名字,便支付了金庸6万元知识版权费。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陈平原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表示,金庸是一个文学家,一个政治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成功的报人和商人,他比别人经营更为得法。当年,他以1元人民币将《笑傲江湖》的电视剧改编版权卖给了央视,这是非常精明的手法。他的作品进入日本市场时,也采用过类似手法。这不是一般书生可以做到的。金庸在原创核心完成后,在转移成电影电视游戏等衍生品的过程中,非常有经验,所以会被不断关注和提及。

《中国新闻周刊》也曾报道过金庸在与一些文化商人谈小说版权时,讲点人情又坚持原则,他会明确表示:熟人可以打九折,不熟悉的按原价。在温和、满脸笑意的后面,是金庸的精明和决断,文人和商人的特质很好地融合在了他的个性之中。

金庸在成功开创自己的武侠小说之后,还成功地创办了《明报》,成为一名优秀的报人。在办报时,他不仅大策略旗帜鲜明,在实际运营中更是滴水不漏。

1959年《明报》初创时,资本仅10万元港币,金庸出8万,另两万为他的中学同学沈实新所出。

《明报》刚出版时,销量仅6000份。为扩大销量,金庸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在《明报》上继续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运用粉丝效应吸引读者;另一方面则用社论时评来打名号。《明报》的社论也开始对社会产生影响,不仅备受当时的港英当局关注,甚至受到内地和台湾的重视。作为选题策划者,金庸就像写武侠小说一样,给《明报》设计了大侠之风,塑造的形象真诚而勇敢。

在报社实际经营中,金庸也一直秉承一个宗旨:办报,不能过分浪漫。所以,《明报》内部一直实行“微薪制”。他对年轻的记者说,在《明报》工作是他们的光荣,别看就这么一点工资,还有人排队想进来!同时,金庸给作者的稿费也不高。不过,即使稿酬较低,也吸引了不少专栏作家,如张小娴、亦舒等。

而这些策略也在短时间快速见效,发行量飙升至4万份。90年代初期,《明报》盈利高达1亿元,1991年3月22日,《明报》挂牌。

当《明报》影响力越来越大后,金庸还扩大了经营范围,先后创办了《新明日报》《武侠与历史》《明报晚报》《财经日报》等多家报纸,后来业务进一步多元化,甚至涉及出版业、旅游业等。

2004年,金庸在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被问及内地新闻业市场化过程中,该如何应对金庸在五六十年代创办《明报》时遇到的“商业化对报纸品质的影响,该如何解决?”金庸回答称,商业化、广告压力是一直有的。有些大广告商有意见,打个电话给他,他如果不同意发表其意见,广告商可能下次几十万的广告就不登了。“但你要有勇气拒绝,苦一点就苦一点算了。收入来源少了,大家的薪水就加不了了,只好请大家原谅,我自己也苦得很呢!”

 金庸的头号迷弟

金庸的个性,以及他所创造的江湖,也让一众商业大佬为之着迷,马云便是金庸的头号迷弟。

从小酷爱武侠小说的马云在日后的创业中,连同金庸笔下的武侠气息,通通将这些烙进阿里巴巴的战略、战术和管理中。

阿里的创立正是得益于金庸小说给予马云的启示。1999年,受到《天龙八部》中虚竹通过弃子破珍珑棋局一事的启迪,马云主动离开北京到杭州,才得以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后来的阿里巴巴,从各个业务板块的布局,到过去几年阿里的到处投资参股,全都纵横交织于马云的棋盘上,构成了一个珍珑,也建起马云商业世界里的武林。

2016年,在金庸先生的92岁寿辰当天,马云在微博上向金庸拍片祝寿:“刚创业的时候,我们18个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十六七个都对金庸小说特别喜欢,金庸的小说充满想像力,充满浪漫主义和侠义精神。尤其是侠义精神,替天行道,平人间不平之事。”马云直言,“金庸武侠精神对自己及阿里企业文化影响深刻,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说。”

更为众人所知的是,在阿里巴巴,马云以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独孤九剑的传人“风清扬”自居。不止马云自己,阿里巴巴每个入职员工都有个“花名”,典故几乎都出自武侠小说。办公区的取名也是同样的风格,从光明顶、桃花岛、达摩院,到聚贤庄、侠客岛等。

马云曾透露他喜欢风清扬的两个原因:第一,他是个老师,自己不愿意出去却培养了令狐冲;第二,他基本上打穿了整个剑法,做到了无招胜有招。

“金庸的每部武侠书我都不止看过一遍,我的梦想就是成为武林高手。”书里的风清扬,是一位无招胜有招的世外隐者,继承了古代剑侠独孤求败的剑术,独步武林,却仅在第十回传剑中登场,一直隐居华山思过崖。

这些几乎都被马云写进了阿里的基因里。阿里巴巴的价值体系,先后被命名为“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在《笑傲江湖》里,孤独九剑是风清扬的独门秘诀,遇到令狐冲后才传授出去。而后者借自《天龙八部》,小说中的六脉神剑其实并不是指一种具体的兵刃,而是一种汇聚武者自身内力来击败对手的招式。

这样的“招数”似乎与马云在商业中的战略和重大抉择不谋而合。今年教师节,马云以公开信的形式公布了此前对于他“退休”的传闻。他宣布从2019年9月10日起,自己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接棒者是现任集团CEO张勇。

在《天龙八部》里,金庸创造了两位武功极高的高手,扫地僧和逍遥子。后者在小说里,着笔并不多,但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的人,却受到众多金庸迷的追捧,甚至被评为金庸小说中,武功最为高强的一个。而在2007年,外表儒雅,取花名为“逍遥子”的张勇加入阿里巴巴,并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成为阿里巴巴江湖中的传奇人物。

马云曾回忆,自己学生时期与偶像金庸见面的情形,“激动了几天,上街买了他的书,兴冲冲的期待着见面和签字。”但他们真正的相识开始于2000年7月29日,香港的镛记酒家。金庸以“神交已久,一见如故”相赠马云。后来,他送马云别号“马天行”,寓意“天马行云但从不踏空”。

相识后的金庸,还曾在这位“忘年交”发展之初,为其站台。2000年的阿里巴巴,创立仅一年,并无什么名气。为了扩大影响力,马云想到效仿武侠小说中的“华山论剑”,将互联网行业里的创业者聚在一起,举办一场“西湖论剑”。9月10日这天,74岁的金庸赴约来到西子湖畔,新浪的王志东、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和数十家公司的代表都来到现场。

在十八年前的那次活动上,马云谈起自己对于金庸笔下笑傲江湖的理解。“‘笑’,有眼光、有胸怀才能笑;‘傲’,有骄傲才能傲;网络就是江湖。”在他那时的网络江湖里,他觉得自己学会的是,要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坚持自己是对的就要做下去。

金庸曾说,“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二百年后,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说。我就很满意。”十八年过后,头号迷弟马云,连同浸润着金庸武侠精神的阿里巴巴,早已不需要他名气的助力。

但对于金庸的武侠情怀,马云却始终如一。今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取名达摩院。小说中,作为武学最高研究机构,达摩院代表了修为的最高境界。斯人已逝,江湖已远。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