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CEO杨元庆两会建议:倡导效率红利,智能化推动产业升级
2019-03-05 13:37 杨元庆 两会

2联想集团CEO杨元庆两会建议:倡导效率红利,智能化推动产业升级

在今年的两会上,杨元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升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效率红利等多项建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的两会建议新鲜出炉。

在今年的两会上,杨元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升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效率红利等多项建议。

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2018年底,四部委印发了《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通过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已经成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创业创新等国家战略交汇实施的重点领域。

杨元庆在今年的两会建议中表示,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成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关键。

杨元庆建议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过程中,将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重要抓手,并充分发挥具有先进转型经验的大型企业的作用:第一,支持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传统IT基础架构向智能基础架构转变,在降低IT支出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第二,支持具有智能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牵头建立智能化转型平台,形成个性化的垂直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大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第三,加强政府引导基金对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企业智能化转型领域,支持建立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

以新技术促进个人电脑产品升级

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让每个企业的每一个价值链环节,乃至行业都变得越来越智能。

杨元庆的建议是对个人电脑这一传统的信息产品而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技术使它从原来的单纯生产力工具转变为创新工具,依然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国家也应出台相应的促进政策,推动其快速提升。

杨元庆建议,针对消费者购买使用应用新技术的个人电脑产品出台针对性的补贴措施。建议国家在今年发改委等十部委印发的《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针对消费者升级换代个人电脑产品的行为给出明确标准,将应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技术作为重要指标,并根据标准给与补贴,并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市场等普及率尚待提高的特定市场加大补贴力度。使得个人电脑产品除了发挥娱乐功能以外,也能更好地发挥创新工具的作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也让补贴政策能够真正达到实效,惠及更多消费人群。

杨元庆还建议国家能鼓励各地方设立针对行业智能化个人电脑产品的扶持政策,支持企业使用行业智能化个人电脑产品。此外,杨元庆希望通过政府活动展会等多种手段,扩大应用新技术的个人电脑产品用户覆盖面,增强全民新技术应用能力,加快相关产品普及。

创造“效率红利”

杨元庆认为,“效率红利”有潜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新一轮信息科技革命中,中国和西方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还涌现出以华为、中兴、联想为代表的ICT企业和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可比肩欧美领先科技公司,成为推动中国智能产业和产业物联网发展,创造“效率红利”的中流砥柱。

为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效率红利”,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促进智能技术与产业物联网结合,杨元庆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加大对“效率红利”的理论论证和探索,树立明确的政策导向。建议有关政府部门能够牵头高校、科研院所、智库、行业协会、领头企业等,联动加强对人工智能应用于产业效率提升的研究和探索,形成国家战略层面的对“效率红利”的政策推动。

第二,加强对智能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细化落地执行的标准。工信部等部门已经出台了系列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文件,但是当前更多是龙头企业受益更多。传统中小企业是“效率红利”最大的创造者和释放者,建议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推出更多的产业政策,加强对人工智能与产业物联网结合的重视和扶持,推动相关研发成果应用于产业实践,同时加大对中小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

第三,加强对智能物联网的标杆案例打造,由点及面推广复制可行性的经验。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充分挖掘和推广成功的企业案例及解决方案,由点及面,加快将成功试点案例向行业内部及更多行业的复制延伸,更广泛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增长。

大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由于其价值链长、吸纳的就业人数众多、创造的社会价值巨大,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

当下,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变,制造业在全球迎来大洗牌,发展中国家在和我们争夺中低端的制造业,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保护和激励政策,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被双向挤压的局面,存在外流的风险。

杨元庆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加快推进制造业全价值链环节的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制造环节的智能化,而是把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企业全价值链的环节都串联起来的全面的智能化。而要实现全链条的智能制造,需要抓住两个点,一个是数据的智能化,一个是数据的网络化。

第二,加快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标准,并完善政府质量监管体系

制造业质量的根本提升,需从政府监管、市场环境、企业主体、文化建设等多层面、多维度入手。

第三,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成为中国制造的有力支撑。杨元庆建议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市场、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积极性的基础上,着力补齐自主品牌发展短板,积极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形成培育壮大自主品牌的合力。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更多国内企业走出去,不能只在国内市场上,而是要到全球更广阔的市场上面去竞争。让一批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有力支撑。关于加强“智能+”时代质量提升,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我国制造业部分领域产品的质量、可靠性、稳定性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比如,芯片80%依靠进口,数控机床所需的高档功能部件70%依赖进口,涡喷、涡扇发动机轴承寿命仅为国际先进水平的十分之一,汽车涂装、焊装和总装设备本土化率只有20%,整车产品可靠性较差等 。可靠性差不仅影响了产品的使用效率和寿命,更严重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随着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产品质量的需求将不断提高。杨元庆建议:第一,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学研用共同推进适用性质量和可靠性质量的局面,守住质量的“底线”。第二,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将企业数据与产品质量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提升中国品牌的美誉度。第三,综合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大幅提升质量分析和管理时效,不断提升质量分析和管理水平。

杨元庆认为,“智能+”时代将重新定义产品和服务的形态,对质量分析和管理手段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消费和市场需求不断向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演进,催生了大量的智能化装备、产品和服务,对统的质量分析和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将对质量分析和管理技术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建议国家实施“智能+”时代质量分析和管理提升行动,充分发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行业领军企业的作用,与行业主管部门、检测机构、科研院所一起,加快推动新技术的逻辑、算法与质量分析和管理方法融合,不断提升质量分析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为质量强国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