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锘是可视化方面的领先厂商,是IT可视化细分领域的开创者,也是IT从运维到运营理念的主要推动厂商。
UINO优锘科技是一家行业外的人有点儿看不懂的公司,有人说优锘是做数据中心可视化的,有人说优锘是做IT架构管理的,也有人说优锘是做物联网可视化的,还有人说优锘是做3D可视化开发平台的,不过大家都承认的是,优锘是可视化方面的领先厂商,是IT可视化细分领域的开创者,也是IT从运维到运营理念的主要推动厂商。
当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询问优锘科技CEO陈傲寒时,他的回答是:“这些看法都对,但都只是看到了我们的某个阶段或某个侧面。我们在做的其实是数字孪生,IT和IoT最终会融合为统一的万物互联的数字化世界,数字孪生将让人们更好地认知和管理这个新世界。”
优锘科技创始人兼CEO 陈傲寒
外界的不同印象,是来自于优锘独特的战略设计:通过“产品+平台”的纵横两条线,覆盖了“IT+IoT”两个大的产业领域,通过“可视化+智能化”帮助客户解决“认知和管理”两个层次的问题。
优锘“以IT可视化切入,纵横双线延伸,走向数字孪生”的战略方向和战略规划,是2012年创业之初就基本设定的,来自于创业团队创立时对产业的观察思考,和对新一代成功的企业软件公司的分析。陈傲寒介绍说,当时他们重点研究了ServiceNow、Splunk、Tableau等几家00后最成功的企业软件公司,发现他们有几个共同特点,也可以说是他们的成功密码:
l 冷门起步,开辟细分领域:从不是热点风口的冷门处入手,从0到1开辟细分市场
l 专注细分,关键时刻领先:专注产品创新,在市场关键时刻来临时成为领先者
l 由点及面,广阔延伸空间:占据细分根据地后,其切入点易于向广阔业务领域延伸
经过仔细的思考,优锘选择的战略路径规划非常类似同在IT管理软件领域的ServiceNow,但又因切入点和延伸方向不同而有异曲同工之妙:
l 首先,都是选择独特切入点,成为IT管理细分领域的领先者,从而快速进入大量主流行业和主流客户;
l 进而,在细分领先的基础上,做两个延伸,一是借助市场覆盖的纵深专业领域延伸,在已经进入的IT管理软件市场中从细分单品扩展到ITOM平台;二是借助技术优势的横向能力平台延伸;
l 细分领域切入点不同,UINO以IT可视化系统为切入点,ServiceNow以ITSM服务流程系统为切入点;
l 纵深专业领域延伸相同, UINO和ServiceNow的纵深专业产品延伸定位重叠,向彼此渗透,都是实现人和数据、人和人交互的ITOM平台;
l 横向能力平台延伸不同,双方提供不同的赋能PaaS平台来向其它市场领域延伸。UINO提供的是可视化赋能PaaS平台,锁定IoT数字孪生市场,ServiceNow提供的是流程管理赋能PaaS平台,锁定企业工作流管理市场。
优锘和ServiceNow之间的差异是由双方切入点不同带来的,是优锘基于市场趋势、技术方向和中国国情的主动选择。ServiceNow是从IT流程管理切入,而优锘是从IT可视化切入的,两者各有侧重的原生技术,分别是流程引擎和可视化引擎。在IT运营管理上双方从不同的切入点逐渐走到重叠市场,并将各自壁垒较高的核心原生技术分别演进出不同的赋能PaaS平台。
问到为什么优锘选择IT可视化作为切入点,而不是照搬ServiceNow的IT流程管理来切入,陈傲寒解释说,从长远发展和中国市场的国情来看,可视化都是比流程管理更好的切入点,有几个主要原因:
l IT流程管理切入难: ITSM实施周期长,人力消耗大,成本高,不利于快速抢占市场;中国大型企业大多数已实施了国外厂商ITSM软件,短期替换可能性不大,而ServiceNow切入的SaaS模式国内客户还有很长的接受过程;
l IT可视化需求更强:IT基础架构转向开放式、虚拟化、微服务,带来IT系统复杂性、设备数量、应用数量、运维数据的剧增,与2003年ServiceNow起步时相比,IT可视化的需求更为强烈;
l 可视化外延性更强:IT是第一代的IoT,可视化是人和数据的交互入口,IT可视化领域作为交叉点具有战略意义,通过IT可视化可以快速进入大量主流行业和主流客户,并为向数字孪生的演进带来广阔空间。
2019年4月,优锘将迎来七周年庆典。不到七年时间,优锘成功地从冷门起步,开辟了IT可视化这一全新的细分市场领域,近千家企业客户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主流行业。纵向延伸的TarsierIT可视化运营平台在最为看重IT运营的金融、能源等行业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ITOM产品,在几乎每家大型银行的总部数据中心都可以看到优锘的产品。优锘横向延伸的IoT物联网可视化PaaS平台ThingJS已正式上线,而在优锘物联网可视化的客户名单中,已经包括了阿里、腾讯、华为、联想、中国电信等TMT领域的巨头。
目前看来,优锘“冷门起步、专注细分、由点及面”的战略规划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优锘会不会象它研究和学习的榜样ServiceNow一样,成为中国企业软件领域的新榜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