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996”绑架的程序员梦醒了
2019-04-08 12:33 996 程序员 互联网

2被“996”绑架的程序员梦醒了

金字塔顶端的“码农”群体终于意识到自己与工人、骑手同样的命运。

作者丨张远         来源丨钛媒体(taimeiti)

996.ICU 这一开源项目引发了海内外关注,让程序员成为近段时间最受关注的群体。

微信图片_20190408122643

由于他们受到的过度关注,在开始讨论他们何以自愿套上“996枷锁”,又何以集体觉醒奋起抗争之前,我想先把目光投向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是撑起中国消费互联网的另一极。

过去,程序员群体在职业金字塔的顶端俯视着他们,如今潮水慢慢退去,才发现自身的处境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今年春节伊始,媒体开始注意到一个现象,年年高呼的“劳工慌”这一次终于“狼来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流水线工人有了新的选择:加入配送大军

据美团外卖2018年的外卖骑手群体研究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骑手都是从产业工人转行而来。相比受雇于管理混乱、劳动权益无法保障,拖欠工资乃是家常便饭的小工厂,受雇于美团、饿了么、达达这样的“大公司”则要靠谱的多。

相对自由、规则明确、管理规范、以及服务业的价值感——这些都是传统制造业无法比拟的。当然,最直接的激励则是外卖行业更高的平均薪酬,这一方面受益于源源不断的资本涌入,另一方面来自于“宅时代”对于跑腿服务的依赖性需求。

当然从流水线工人转行为快递员,也是对职业上升路径的彻底放弃,做一名流水线工人尚有可能积累经验、锻炼技能,进而升级为技术工人或管理阶层。

而做一台“人肉运输机”则毫无技术积累可言,超级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也毫无晋升空间,等到中年再无法承受风里来雨里去的奔波生涯之后,就会被自然淘汰出配送大军,由源源不断的后备军补上。

微信图片_20190408122658

但你不能指责“黄(蓝)袍加身”的年轻人目光短浅。

因为中国制造业至今未能向产业链上游走出太远,流水线工人向技术工人的升级路径实际上是封闭的,而管理层显然是太过狭窄的上升通道。

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正在不断腐蚀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跨国工厂正在纷纷候鸟南飞,在越南、印度等国落地。这也使得制造业薪资水平不会因为用工荒而“提升”。而作为不可贸易项目,配送服务并不存在这样的“国际后备军”。

虽然被补贴养成的生活习惯,已成为回不去的刚需。然而餐饮业不断攀升的刚性成本约束,美团上市之后的资本压力,以及“外卖自由”弱不堪一击的消费者,三方挤压之下的配送成本,就成了承压最重的那块“海绵”。

配送队伍的扩充放缓乃至缩编,配送强度的不断提升,自由度的不断牺牲都是可想而知的。当这个“蓄水池”也接近饱和漫溢之时,底层青年将转向何方?

千万配送大军和百万“码农”恰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互联网的头、尾两端。带来的结果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领先全球,是中国年轻人引以为豪的低成本便利,是外卖的半小时送达,是一个个风口催生的“创新过剩”。

如果说中国一直以来的“制造过剩”犹可以通过出口向外转移,那么“互联网创新过剩”则很难“出口”。虽然近年来的“互联网出海”如火如荼,但产品、运营的“本地化”必不可少。而瞄准中国人口红利的资本市场则用一个个IPO榜样,不断放大着互联网的“供给过剩”。

这一方面让“码农”群体超越金融精英站上职业金字塔尖,更创造了一个个暴富神话,财富加速积累的代价就是个体的“加速消耗”,“996”遂成为一份自愿交上的“投名状”。

虽然没有加班费意味着时薪缩水,但股票期权的“胡萝卜”和奋斗十年财务自由的梦想让“码农”群体无怨无悔。

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互联网流量盛宴接近尾声之时,当不得不去啃产业互联网这块“硬骨头”,才发现互联网的“落后产能”已经如此过剩。于是,淘汰开始,泡沫崩裂

微信图片_20190408122714

股票期权纷纷成为口头支票,财务自由成为梦幻泡影,绝大多数创业公司被打回原形。于是员工这才注意到它们“没有BAT的命,却得了BAT的病”。不愿再任劳任怨地为了无法兑现的未来而牺牲现在,往日零零星星反对996的“杂音”,遂汇集成了一波不容忽视的声浪。

正如“码农”二字的字面意思所暗示的,底层程序员群体的处境与流水线工人相似,但“才能入股”让他们有更多阶级跃迁的机会,也更容易上升到管理阶层乃至于合伙人。不过如今阶级上升的通道正在关闭。

不同于配送员群体扁平、均一的阶层分布,“码农”群体却存在着明显的阶层分化,而错过盛宴只赶上“末班车”的年轻码农则是在最底层,成为举起讨伐“996”大旗的主力军。

不仅如此,他们还没来得及被房贷和家庭“绑架”,有说“不”的底气。他们不再愿意向互联网行业的职场“潜规则”低头,不愿继续玩这个“用生命换财务自由”的游戏。

但是,互联网公司已经不可能退出这个“过度竞争”的游戏,红利的消失只会让竞争进一步白热化,这也是为什么去年以来996有从“潜规则”转为“明规则”的趋势,最终激起了程序员群体的集体反抗。

然而,他们身后是不断在上涨的“裁员潮”,身边是尚未从“财富幻觉”中觉醒或阶层更高的同行,周围是早已被全社会默认的丛林法则(要么忍,要么滚)。

就像逆行被拦当场崩溃的年轻人一样,站在他们这边的只有同病相怜却无力反抗的人们。他们在默默为996.ICU项目添砖加瓦、加星点赞的同时,并不能对封杀这一项目的要求说不。

996.ICU 之所以能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是因为中国的“码农”群体已经成为国际技术社区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他们有自己的发声平台、发声方式。

他们可以通过开源项目的方式汇聚众人之力形成合力,可以通过黑名单、白名单向互联网企业施加压力,乃至于推动将996.ICU协议加入开源项目授权协议,从而对996公司进行反制。这种组织、动员能力是工人群体乃至于其他劳动群体都不具备的。

国内之所以可以公开讨论这件事,也是因为这种“线上运动”,没有线下运动那么破坏和谐稳定,没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真正受到了威胁,他们甚至都不屑回应。毕竟对方并没有构成约束力的组织,没有真正有效的反制手段(因为有违自由软件精神,在开源项目协议中加入限制使用条款很难推广开来),也自然没有上桌谈判的资格。

数字时代的“线上运动”终究还是要回到线下,作为一股群体性力量出现在管理层的对面,迫使对方正视对话妥协从而形成新的平衡。

一旦回到线下的具体动员,必然要面对“码农”群体阶层、诉求分化的现实,面临其他劳动群体同样面临的阻碍,然而争取权益的道路从来就是艰难的,远不像996.ICU这样的开源项目那样一呼百应。

正如“超速”狂奔的中国经济不可持续一样,中国互联网的“创新过剩”,还是被跟不上的“需求”和跟不上的产业拉回了地面,金字塔顶端的“码农”群体终于意识到自己与工人、骑手同样的命运。

从“996奴隶”回归生活,让所谓的未来不再剥夺现在,回归到一个正常社会应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