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平投资:中国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现在是最好投资之时
2019-07-16 12:43 华平投资

2华平投资:中国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现在是最好投资之时

“虽然现在中国经济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也恰好是寻找最好投资机会之时。”

今年6月27日,华平投资宣布成功完成华平中国二号基金的募集,新增总计90亿美元资金池共同投资中国和东南亚市场。

迄今为止,华平投资已入华25年,见证和经历了多个市场周期,在中国和东南亚市场共投资120多家企业,累积投资额超110亿美元。虽然今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外部环境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但华平中国二号基金的投资重点却依然为中国市场。

华平投资中国区联席总裁程章伦称,中国国家领导人曾说过,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非小池塘。如果大海不经历狂风骤雨,那就不是大海了。虽然现在中国经济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也恰好是寻找最好投资机会之时。

近日,针对华平在华25年来的投资经验复盘、最新募资情况、未来投资策略等问题,华平投资中国区联席总裁程章伦和魏臻接受了包括创业家&i黑马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以下内容为问答环节节选。

问:今年宏观经济发生很大变化,外部环境也存在许多风险。在这种环境下,华平如何看待今年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

程章伦:中国国家领导人曾说过,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如果没有狂风骤雨就不是大海了。虽然现在中国经济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也恰好是寻找最好投资机会之时。长线投资者一方面认可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一方面也会看到一些短期投资机会。

魏臻:从全球投资管理行业的角度考虑,PE其实是投资组合的一部分。作为投资者,可以选择投二级市场、对冲基金、大宗产品,也可以选择投PE。事实证明,过去二三十年, PE在全球范围内都能真正一直为投资者带来较好回报的资产类别。

总体来说,PE这个资产类别较为长线,在具有一定波动性的宏观环境里,投资者更看重谁具有长线的理念,谁能挺过难关,谁能最终带来较好的回报。从长线角度看,市场有一些波动并不是件坏事,这对我们投资要求、投后管理水平等提出更高要求,能够促使我们练好内功。   

问:华平面向中国的投资规模有多大?

魏臻:2019年,华平中国二号基金有45亿美元;2018年华平全球成长基金有148亿美元、其中45亿美元会和中国二号基金共同投资;2017年华平全球金融基金有25亿美元。这三支基金加起来超过210亿美元,其中90亿美元将投在中国和东南亚市场,占比40%以上。

问:在中国市场上,华平核心关注哪些投资方向?

魏臻:华平一直深耕五大方向:消费、科技、医疗、房地产和金融服务。投资风格方面,华平以成长型投资为主。过去,华平很少做控股型投资,但中国一号基金在三个不同行业分别做了三个控股型投资,未来也还会做这种能力和产品线的延伸。

程章伦:我们长期跟踪中国的一些行业。当然,我们会基于市场规模的变化和长期成长趋势的变化,持续发现新的、不同的机会。如今,中国新经济的发展程度很高,东南亚新经济也由过去借鉴欧美的模型,转由借鉴中国的商业模型。所以,华平还将借鉴在中国过去25年的投资经验,重点投资东南亚市场。

问:华平入华25周年,见证和经历过多轮市场周期。作为一个外资PE机构,在中国市场中总结了哪些经验?错过了哪些项目?

魏臻:华平在华25年,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2004年。那时,PE作为一种资产类别在中国几乎不被知道。华平刚进入中国市场见企业家时,开会的前一个半小时还要解释我们不是投行。当时,PE的资产类别很小,供给很稀缺,也很难招到人。

第二阶段:2004-2015年。在此期间,PE规模不断增大,我们很多被投企业成功上市。

第三阶段:过去三四年,我觉得华平中国区真的是一个大机构了。现在,华平平均每年投20亿美元,这和过去每年投4-5亿美元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的投资团队也从最初3、4人到现在50多人,从完全没有中后台到成为纽约以外唯一一个有完整中后台的团队。当然,中国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其实,有时 “错过”项目,可能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是最正确的决定。华平在中国投资了100多家企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如果我们工作足够努力,与被投企业合作得很好,我们对总体基金的回报很有信心。

问:华平如何理解本土化?如何实现本土化?

魏臻:投资有四个要点:团队、项目、LP和企业家的关系,如果这是正方形的四个角,最中间可能是文化,当这几点都实现了本土化,公司也就实现了本土化。华平有很好的全球平台,在世界各地设有办公室,我们不会为本土化而本土化,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市场环境下,把中国特有的市场因素、人情脉络、投资方法和全球最先进的做法有机结合起来。

程章伦:投后服务是华平下一步需重点发展的部分。入华25年,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已较为成熟。但投后管理和投资完全是两码事,不是以钱为单位,而是以人为单位,关注点完全不同。

目前中国的私募行业中的投后基本仍停留在财务管理上,但我们认为运营管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其他同行相比,华平更重视投后服务。而且,我们投资和合作过许多企业家,他们有丰富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因此我们在投后管理方面有先天的优势。

问:能否详细谈谈华平在大消费领域的策略?

魏臻: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过去是在较大的城市消费升级,现在是三四线和农村也在进行消费升级,同时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消费升级相互促进,使得消费升级的速度愈发加快。对华平来说,看清这些大趋势并不难,我们现在考虑更多的是我们有哪些“抓手”,要找到真正关心的重点行业。

当然,消费领域起起伏伏,常在河边走肯定有错过的时候。我希望我们每错过一个就躲过了十个、二十个被“淹死”的风险。前几年移动互联网红利爆发,花钱买流量是有效果的,但那个阶段已经过去了,如今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已经到顶了,大平台越来越集中,烧钱的效果越来越低。所以,这几年资本市场也更加理性了。

问:华平如何看待美元基金和产业资本的竞争?

程章伦:PE竞争也符合二八法则,20%的项目创造80%的利润。随着PE行业的成长,资金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头部效应愈发明显。谁的平台比较大、团队较齐全、经验较多、对不同行业理解更加深入、投研工作更加扎实,谁赢得好项目的能力就更高,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觉得现在这个周期非常特殊,很多投资标的和合作企业比过去规模大,有些企业每年成长30%,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公司越来越大、想做的事越来越多,需要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所以每个项目资本密度比较高。同时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大手笔出手就很考验团队投资经验。这次我们募集了90亿美元资金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恰好同时具备了几个要素:找到了好的项目,企业有资金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在较合理的估值环境中寻找好的机会。

魏臻:我们跟产业基金各有各的角色需要扮演,大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现在有的大公司,企业家很成熟,企业也有很好的财务顾问,知道该做怎样的股东组合。而华平资金雄厚,对中国市场非常了解,又是具有长线理念的投资人,能够给产业资本带来更多价值。

问:有观点认为,软银拿着大笔钱进入市场,是资本市场规则的破坏者,华平如何看待这种投资风格?

 

魏臻:华平在全球已经做了50多年,在中国做了25年,我们有很多投资记录给LP参考。 软银集团很成功,也投了阿里巴巴这样成功的项目,但大家还在看愿景基金的回报究竟如何。我们与他们是不同阶段的两个机构。

我们之间应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没有针锋相对。我们也有好几家被投企业在找下一轮投资人,也有跟愿景基金在聊,软银背后其中的几家LP也正好是华平中国二号基金的主要LP。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全世界最优秀的LP都投资了华平,至少他们认为华平和软银的投资方法和策略都有存在的意义,都能给LP带来很高回报的空间。

程章伦:我们投这些市场,软银也投这些市场,说明这个市场是对的,市场足够大,所以才吸引到这些大金主。

问:华平如何看待退出的问题?未来,华平是否会更多考虑科创板对项目退出的影响?

魏臻:一级市场也好、二级市场也好,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估值的水准,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我们投资时,对估值进行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而不能被市场情绪影响而选择跟风。华平在这个行业做了25年,毕竟经历过A股股灾、金融危机、非典、亚太金融危机等事件,我们的投资团队较为谨慎,能够从长线看问题,而不被一时的估值等非理性因素所引诱。

我们在密切关注科创板,从大趋势上这对中国企业是一件好事。我们投资的企业在哪里上市是一个量身定制的过程,跟它从事的行业、目前的股东结构等因素都有关系,这是一个挺复杂的综合判断。我们希望根据华平这么多年的经验,和我们的企业家伙伴一起找出对公司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