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保险进化史
2019-08-06 18:29 保险行业 互联网保险

2阿里、腾讯、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保险进化史

作者:老纪  来源:商业纪事  (ID:btoutiao)

近日,今日头条的保险业务重新开张了。

2019年1月,今日头条的保险业务上线1月后宣布下架,半年后,头条的保险频道重新上线,目前已有多款产品在售。

尽管历经波折,今日头条也没放弃他的“保险路”。 事实上,并非只有今日头条,很多互联网巨头在保险方面都有深度布局。

美国《财富》杂志7月22日发布了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京东、阿里巴巴、腾讯和小米4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入选,而他们都无一例外的都开通了保险业务。

早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设保险事业群,通过参股、增资、战略协议等多种方式获得多块保险相关牌照;腾讯投资布局了微保、水滴保险商城等互联网保险平台。2016年,小米保险官方微博悄然上线,通过收购拿到保险经纪牌照;2018年,京东注资安联财险,安联改名京东安联,上线保险业务。

此外,百度、美团、滴滴、携程、同花顺(80.01 -3.97%,诊股)、东方财富(13.39 -0.96%,诊股)、以及今日头条等国内流量平台都动起了“卖保险”的心思。

阿里、腾讯、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保险进化史

    从“业务险”到“健康险”

流量平台为何如此青睐保险?一方面,电商流量平台销售保险能获得手续费性质的收入;另一方面,保险如果能承保自家业务也有助于缓解风险以及业务发展。

在过去几年,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也呈现飞速上涨态势,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较2012年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增长了20余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互联网公司卖保险,是基于自身流量优势下的资源再开发,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与场景相结合,是对既有资源的再挖掘。

所以,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最先开设的都是与自身业务强关联的保险产品。比如,阿里的蚂蚁保险和京东最开始以电商为基础售卖“退货险”,小米上线了“碎屏险”产品,携程上线的“航班延误险”,以及滴滴推出的“司乘意外险”等。

然而一个很有意思的趋势是,这些互联网公司销售的保险产品,逐渐从“业务险”转移到了“健康险”,其中以阿里和腾讯为最。

2017年,阿里“健康保险”悄然出现在主业务中,随后几年,蚂蚁保险的热销产品中健康险的比重越来越大;腾讯也是如此,其投资的微保上线之初主打车险,随后上线健康险产品,而腾讯投资的另一家互联网保险平台“水滴保险商城”更具代表性:

2016年水滴公司成立,就是主要针对健康保险保障行业,截至目前,水滴公司已经先后获得18亿元融资。而腾讯则是一路从天使轮投到了C轮,逐轮增持,可见腾讯对互联网健康保险保障赛道的看好。

这其实也是国内保险行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健康险增速一骑绝尘,迎来C位。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5个月,全行业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仅为16.5%。而各大类险种中,健康险同比增速最快,达33.3%。

阿里、腾讯、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保险进化史

面对如此庞大的蓝海,也不难解释为何互联网巨头纷纷对健康险业务趋之若鹜了。

从“自有场景”到“自建场景”

互联网公司进军保险,有流量不一定能做成,因为转化率是硬伤。

随着对健康险业务的深入,互联网巨头们发现,平台的自有场景无法引起用户对健康保障需求的共鸣,需要搭建一个更适合健康险场景去做运营,提供更多露出机会,将保险本身的低频行为变成高频行为。

而目前行业内一个通用做法是搭建“互助+保险”的场景模式。腾讯投资的水滴公司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6年水滴公司推出水滴互助,随后2017年上线水滴保险商城(原水滴保)。随着这种模式的走红,水滴保险商城也尝到了巨大甜头。公开数据显示,该平台今年5月6月连续两个月签单保费突破5亿元,7月份更是逼近7亿。

笔者了解,这是目前公布保费的平台中金额最高的一家,从中可以一窥“互助+保险”模式的潜力。

2018年10月,蚂蚁金服推出“相互宝”(原相互保);2018年11月,京东上线“京东互保”(后下架);2019年1月2日,滴滴上线“点滴相互”……此外,苏宁、新浪金融、360金融等,也纷纷开展类似业务模式。

蚂蚁金服副总裁尹铭曾透露,相互宝的推出,正是为商业健康险的售卖搭建的一个重要场景。水滴公司CEO沈鹏也谈到,“互助”搭建了一个非常精准的商业健康险教育场景,可以让保险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从“单极市场”到“多极市场”

如只是把保险售卖方式从线下移植到线上,那么互联网仅仅对原有的市场进行了一次渠道切换,而不是对增量市场的一种挖掘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

如何开拓新的增量市场?互联网的优势就发挥出了其独特的作用。

传统保险公司采用代理人制度,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成本因素的限制,大多停留在一、二线城市,三四五线及以下城市保险需求长期未能得到满足。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互联网对保险产品成本的稀释,使下沉市场爆发出了强大的潜力,成为互联网保险增量的新一极。

互联网巨头也同样把触角伸向了下沉市场。腾讯投资的水滴公司是下沉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典型案例,被媒体称为“下沉市场四大天王之一”,数据显示,该公司保险用户超过1200万,覆盖了34省1043市,其中有67%来自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蚂蚁金服旗下相互宝所有成员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下沉市场,其中56%来自三线及以下区域,来自农村和县城的成员占到了32%。

麦肯锡发布的《2018年中国保险业白皮书》预计,到2020年,整个农村保险市场将突破万亿。互联网搅动了整个保险行业,将保险增长从单极市场拓展到多极市场,也让之前保险这个“奢侈品”,真正的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从“保险产品”到“保险服务”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用户的购险流程也在逐步拓展和完善。

在产品方面,互联网平台依据其庞大的数据优势,尤其是像蚂蚁和水滴这种搭建起“互助+保险”模式的平台,获得的用户画像更为精准,不仅仅是将保险产品搬到线上进行售卖,而是针对每个用户的需求为其推荐最适合的保险产品。

在风控方面,以老年群体为例,他们“风险高回报低”,是传统保险公司不愿意触碰的群体,然而却是保险需求最高的群体。水滴保险商城总经理杨光曾在采访中谈到,事实上,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平台风控系统的支撑,是可以平衡老年群体保险产品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

今年3月,水滴保险商城上线了国内首款专门针对60-80周岁老人的百万医疗险,弥补了该行业的空白;随后不久,蚂蚁保险也上线了同类型产品“孝顺保”。

不仅如此,互联网保险日益承担起更有温度的保险服务方面的职能,在理赔服务等方面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以水滴保险商城为例,今年2月,平台实现在线理赔服务,可为用户提供“一对一专属理赔顾问”指导。同时,平台上部分产品开放“随时退保”功能。同时,蚂蚁保险也正在通过区块链等技术不断优化理赔服务,提升了保险产品“最后一公里”体验。

结语:

可以说,互联网平台为保险行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我国的互联网保险行业也在不断的进化和发展。相信未来,互联网保险在业务模式、渠道变革、购险场景、精准营销、数字化运营、理赔服务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6月12日,“水滴保”宣布升级为“水滴保险商城”,这一举动,被业内称为是2019年互联网保险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因为其开创了互联网保险商城的崭新模式,这是国内第一家“类天猫”式的互联网保险平台。

这种模式是否能够跑通,是否能够如“互助+保险”模式一样受人追捧,而未来互联网+保险又会有什么样新玩法诞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