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资本沈南鹏:AI要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还要坚持以人为本
2019-08-30 16:16 沈南鹏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红杉资本沈南鹏:AI要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还要坚持以人为本

作者:任雪芸

8月29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在主会场举行的“创新与资本”圆桌论坛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作为圆桌论坛的主席,与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和寒武纪创始人兼CEO陈天石进行了一场对话。

对话中围绕“人工智能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模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资本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企业发展的生态建设中需要承担的重要角色”以及 “如何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之间死亡谷的跨越。”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沈南鹏在开篇的发言中表示,AI处在技术研发的“星辰大海”,同时需要不断扎进行业应用的厚实土壤。在此之中AI的创新还需要两个锚点,首先,AI要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其次在价值创造之外,AI还要以人为本。(文后附沈南鹏演讲实录)

以下为论坛实录:

沈南鹏:先请几位就“企业家眼中的创新与未来”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请各位聊聊在你们各自领域里,未来10年人工智能的增长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趋势和规律?下一步你们最看好增长点是什么?

程维:很高兴来到上海参加人工智能大会。过去7年中,滴滴获得了快速发展,这背后的大背景就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过去6年中,滴滴比较看重发展,我们的愿景是要打造全球最大的一个一站式的出行平台,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我们。

最近的一年里,我们比较多的关注责任,我们在思考大规模用户背后的安全问题,即滴滴如何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超值、更多选择的出行服务。

在这背后,人工智能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无论是工业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用户的问题,解决人类的问题。过去一百年中汽车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是一百年以后的今天,汽车却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交通安全。

因为交通事故,现在每年会有超过130万人丧生,而AI则能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随着城镇化普及,汽车越来越多,城市不可避免地进入拥堵阶段,在这里AI和大数据也能够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滴滴在此有一些尝试,比如在安全问题上,滴滴每辆专车上都有一个摄像头,可以实时通过计算机视觉去观察司机是不是疲劳驾驶或者低头分心,并且会进行干预。

原来我们只能通知司机注意安全,现在基于AI技术,我们可以给每个司机的驾驶行为做安全报告,并针对其不良习惯,个性化地给一些安全解决方案。

等等一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今年前6个月滴滴平台上发生的事故率降低了15%。不过,这是短期可以做的事情,长期来看,我们相信无人驾驶一定可以指数级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现在全球最好的无人驾驶基本接近一个普通人的驾驶水平,未来5-10年里,最好的自动驾驶引擎也许会比人类驾驶员导致的安全事故率降低一个数量级。

如果无人驾驶技术能够大规模地商业普及的话,目前百万的伤亡率可能会降低到十万,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除了创新和技术迭代以外,以安全为目标的前提下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我们分析完所有的安全手段后,发现短期内最有效的手段其实是系安全带。

实际上,中国后座乘客只有3%的人会系安全带,这个数字在发达国家是50%,系安全带后,交通事故伤亡率会下降75%。因此,不仅仅是人工智能,在今天、明天和未来都会有很多手段使得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

所以,今天借这个场合,我也呼吁一下,希望所有的用户在乘车时都要系好安全带。

另外,道路拥堵时,我们要如何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

的确有很多人打不到车,但是,道路上也有很多车的座位是空闲的。我们认为拼车可以提高道路利用率,为未来提供一个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过去是叫一辆车,未来是叫一个座位。

最新数据显示,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上海20%的以上用户已经习惯拼车出行。

总结一下,交通出行是海量用户和海量交通工具供需之间的撮合,未来必然是通过大数据和AI来实现,这也是AI发展的重要领域。

沈南鹏:程维给我们展示了未来10年、20年智慧出行的良好愿景,下面有请云从的周总。

周曦:上午开幕式中,大家很关心的一个话题是人工智能把活干了,人类怎么找工作?

关于这个问题,我说一点我的认识。

人工智能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无与伦比的、颠覆性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现在享受的服务。

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要求是做普惠金融,但实际上银行服务能力远远不够,没有那么多客户经理、风控经理去服务民众,去研究每个小微企业的需求、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类似的现象还出现在教育领域、医疗领域等。

AI本质上能够把稀缺资源,也就是我们最顶级的服务以10倍、100倍的量级扩展出去,让每个人享受更好的服务。

在这其中,每个现在服务不到位的地方都存在巨大的机会。比如,现在大家认为去银行网点没有意义是因为银行柜台只能提供标准化服务,手机理财和银行网点提供的服务一模一样。

如果未来银行可以针对每个人提供完全不同的产品,比如想换一个新工作、想买一个新车、有一个出行计划,可以针对这些需求为客户定制一个金融服务方案,那可能大家就愿意去网点了。

目前银行还没有做出来,也并没有背后的产品能力和前台服务的体系,我认为这些就是机会。

这些机会很好,但是AI公司特别难把握,要解决刚才我提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一个点上的技术所能解决的。

在AI最开始的阶段,技术公司大都只有一个技术点,但任何一个单一的技术点都不足以解决一个需求的闭环。所以,这其中会有一个发展和协同的过程,我认为AI会从一个点走到一条线,逐渐会形成一个面,进而孵化出更多线,把更多点进入面的土壤里,就产生未来巨大的AI爆发时代。

沈南鹏:下一个寒武纪的陈总,你说要创造算力最强的芯片,这是最重要的底层技术。请给我们聊聊未来10年、20年芯片领域会发生什么?

陈天石:人工智能芯片是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垫脚石,我们未来的发展就取决于整个人工智能行业落地的情况,落地场景越多越复杂,运算量越高,大家对于芯片要求越来越高。

那做芯片要强调哪几个元素呢?第一个是性能,就是算得快。传统的处理器在无人驾驶这种实施性要求比较高的地方使用的话,很可能计算完成之前车已经撞上了。其次,功耗一定要省电,成本最好够便宜,编程起来比较方便,应用要灵活。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有两点对于芯片行业会产生是巨大的利好。

第一,现在各行各业都提到要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AI本身是赋能的技术,结合不同场景后会加速放大。正如前面开复老师所d讲到的,行业越来越大,未来会赋能更大的产值。当然,这背后需要做很复杂的人工智能运算,即需要芯片给大家提供基础能力。

第二,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发展,使得未来产生数据的量越来越大,传输越来越方便,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信息交换愈加容易了。在此驱动之下,我们需要处理物理世界进入数字世界的信息。无论是文本、视频还是语音,这些信息都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方法处理。而处理需求就越大,行业对于芯片的要求也越高。

因此,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我对于人工智能算力或芯片这个行业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公司也会持续在这件事情上努力,不管作为云端还是未来边缘侧的芯片,都要给大家提供最好、可能也是最便宜之一的人工智能芯片,谢谢大家!

沈南鹏:过去几年依图在视觉、金融、医疗领域有所发展,哪个领域可以带来更大的产业价值,除了这个之外还会有什么新的垂直应用出现?

林晨曦:到了今天这个阶段,从一些行业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人工智能的确带来了非常大的变革和落地。

那么人工智能普及关键是什么?

我们认为关键是智能的密度。从微观角度上讲芯片非常核心,从宏观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在未来世界里是无所不在的,不仅仅是视觉计算、语音计算,实际将会是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的问题。

另外,人工智能和十年前一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这个行业事实上是由好奇心、想象力来驱动的,答案应该可以从科幻大片里面找。

那什么时候能够产生爆炸性、突破性的技术变革呢?

我们认为,跨学科的交流最重要。比如,两年多前我们投入做芯片,把视觉计算和芯片结合在一起,这可以使得视觉计算上升一个台阶,使大家用得起。

现在人工智能在制药领域,特别是靶向药有巨大的进展,原本四五年时间的进展可以缩短成一年,这使得我们能够在具备首研药或者同类最优药角度上提升能力。

这个碰撞可以带来技术变革性的碰撞,也是想象力最大的地方。

沈南鹏:第二个问题,请几位用最简单的方法回答一下,如果下一步期望成为全世界的领先企业,在全球进行布局,那么什么样的生态环境能够帮助你们扩张地更加顺利?尤其是资本怎么才能够触动创新?

程维:多投一点。今天人工智能很热,也处在很早期的阶段。看中美竞争的话,我认为投资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以自动驾驶为例,美国很多都是百亿美金的独立公司,因此,发展还需要更多资本支持。

第二,技术要更多去和产业资本结合。美国每年在无人驾驶领域投50亿美金,70%来自产业资本,30%来自风投。未来,我们会更多地投入到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里面去,希望尽快推动无人驾驶载人测试在上海落地,让普通用户体验到无人车,但是,从目前来看真正到成熟还有很长的过程,需要资本和企业共同投入。

周曦:我很同意程维的说法,就是要投更多的钱。

但是我特别要说一下,我和天石是拿人民币资本的,人民币资本比美元更缺钱,投得更少。人民币资本第一要更敢投,第二,人民币资本时间更短,要向欧美学习一下,要敢于投高科技,拿更长的时间给创业者足够的时间,这是我的一个呼吁。

此外,站在资本的角度,投资人怎么看到创业者自我纠正的过程呢?这个过程当中确实有很多困难,从技术到产品到产业落地路,过程很长,创业者能不能走过去?得过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未知的。为此,确实要和产业结合,比如可以和现在做得好的AI公司或者其他大企业结合起来。

如果有能力,还可以通过AI建模判断一下这个创始人有没有自我纠正能力。投资人有没有能力帮助他越过从技术闭环、产品落地、行业出口等,投资人能不能和创始人成为志同道合,一路前行的伙伴?这样的话判断会更准确,对于创业者的帮助会更大,谢谢!

陈天石:其实我要借用一句广告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们是做芯片的,特别希望整个行业好,希望每家公司都拿到投资人的钱。因此,强烈呼吁投资人不要把钱都投到头部企业,要多关注早期投资。我们希望更多企业能够长大,共同把生态做好,这是对我们来说最有帮助的。

沈南鹏:你是提供资源,提供水的,你希望花园里面百花齐放。

林晨曦:要有良好健康的二级市场才有更好的投资,这是核心当中的核心。

沈南鹏:谢谢各位企业家,相信他们都会在未来10年当中给大家带来更多产业的惊喜,谢谢大家!

附沈南鹏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科学家、企业家、在座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有幸见到这么多AI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最活跃的企业家、创业者前来参会,我感到非常振奋。

今天上午,大会宣布成立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平台囊括了十大创新企业代表。非常高兴的是,这十家公司中有四家是红杉投资的。

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我们一直活跃在科技创新、创业的最前线,为优秀的创业项目提供服务与支持,贡献我们的力量。AI技术的应用落地,是我们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且是红杉全球性投资的主题。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当大家谈论人工智能时,似乎已经习惯了从技术角度去遥望“星辰大海”,期待有最完美的算法、运算能力最强的芯片和最有效的大数据分析模型;更有人尝试用AI部分实现对人类智能的替代。

确实,AI发展的60多年间,技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更让人兴奋的是众多应用落地。这中间,兼具技术信仰和商业洞察的创业者们很好地架起了二者间的桥梁。从我们的观察来看,AI领域的创业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比如,我们接触的科技公司创业者中,主动说自己是个“AI公司”的人变少了,但用AI作为重要工具、在积极开拓企业AI垂直领域应用的人变多了。

我想先说一家纺织厂的故事。我是浙江人,江浙一带自古有“丝绸之府”的美誉,纺织业一直都是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说到纺织厂,大家脑海中或许还存留着劳动力密集型作业的刻板印象,但事实上,一批先行先试的纺织工厂已经在与AI技术的结合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浙江绍兴就有一批这样的纺织厂,他们和一家红杉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将所有的纺织和印染设备进行了物联网设备、SaaS的改造升级。通过系统化的智能派单以及统一的印染工艺和配方技术支持,它的总体产量和净利润迅速提升达到25%以上。

这个案例是在当前国家政策的引导下,AI技术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的一个缩影。今天的创业公司插上AI的标签已经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找到有真正刚需的产品,从而提升产业效能,改善用户体验,才能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可以说,AI处在技术研发的“星辰大海”,同时扎进了行业应用的厚实土壤。

在我看来,助力AI创新还需要两个锚点。

首先,AI要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今年,红杉团队对50家全球财富500强企业CIO进行了调研,发现他们对AI的欢迎程度几乎达到100%。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和聊天机器人作为早期AI产品的代表,已经体现出了巨大价值。

AI不仅仅开辟了全新产业图景,比如自动驾驶,更在对传统产业赋能、改造中展现了强劲的价值创造力。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算法、大数据、芯片等技术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解决垂直产业痛点的AI技术公司,才有机会成就伟大公司。

在价值创造之外,我想说的第二个锚点,是AI要以人为本。AI在向各个行业渗透的进程中,将发展为像互联网一样的基础设施。这需要我们在AI和人类社会生活实现全面链接之前,为它锚定另一个基点:无论AI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始终应该坚持服务于人、造福于人,同时在数据安全、社会伦理等方面发挥正向作用。

举一个“AI+医疗”的例子。这家红杉投资的早期创业公司总部在上海,名字叫森亿智能。他们和很多医院合作,为住院患者安装了一套叫“静脉血栓栓塞症智能化预测及辅助诊疗”的系统。它可以使这种疾病的漏诊率下降76%,每周为护士节省2-3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在我们看来,AI 的应用是为了赋能人类。这类技术的应用,让医生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疾病病理等前沿研究,也让护士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等人文关怀。

现在,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在脚踏实地地创造价值,推动技术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圆桌论坛上,有四家AI技术和应用的领军企业,他们的产品正在广泛用于众多重要行业:滴滴出行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在改善城市道路拥堵上取得了显著效果;寒武纪研发的AI芯片,在算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依图和云从在金融、医疗、视觉等多个领域有很多场景应用。

这几家公司的创始人,他们除了是80后外,而且科研能力强,商业嗅觉敏锐,都坚信价值创造,他们对创新与未来有着深刻的洞察,独特的理解,他们也是这个行业中走在最前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