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鼻祖Uber上市之后:谁也逃不过盈利和政策考验
2019-09-27 18:38 Uber 网约车

2网约车鼻祖Uber上市之后:谁也逃不过盈利和政策考验

作者:刘娜 来源:8号楼工作室

Uber(优步)最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曾是估值高达1200亿美金的网约车公司,Uber于今年5月10日以754亿美元市值流血上市。上市后,Uber的股价在的四个月里跌去200多亿美元,截至目前(9月27日)市值仅剩536.69亿美元。市值蒸发严重。

“Uber、WeWork几乎一文不值。”本周,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在活动中表示,虽然自己与孙正义(Uber的投资方)私交很好,但在他看来,这两家公司“一无所有,没有技术,更没有忠实用户”。

而Uber 2019年最新一季度财报无疑是雪上加霜,该季度Uber亏损破纪录,一个季度内亏损52亿美元。

缩减亏损、尽快扭亏,看起来是Uber的当务之急,然而Uber目前还面临更大的困难,政策和监管的压力。

“美国近期的法案趋向员工利益,要把临时工的司机变为员工,这一成本对于网约车非常的大,动摇了分享经济的商业基础。另一方面,全球竞争加剧,Uber营收增长乏力。”在国内网约车的业内人士张狄(化名)看来,Uber面临监管政策和盈利两重压力。

这一境况和远在中国的滴滴惊人相似。

二度裁员,断臂求生

9月11日,Uber证实裁员435人,这是Uber成立以来最大规模裁员。据 TechCrunch 报道,本轮裁员包括工程团队 265 人,产品团队170人,其中超 85% 的雇员来自美国办事处。裁去的435人占Uber工程和产品团队总人数的8%。

距离Uber上次裁员仅过去两个月。今年7月,Uber刚刚裁掉了400个营销人员,8月,Uber宣布暂停招募员工。

两次历史性裁员背后,是Uber 2019年第二季度尴尬的财报。

据 Uber 2019年二季度财报,2019年第二季度亏损额度达到52亿美元。这一数字突破了其披露财务数据以来的亏损最高值,在上一季度财报中,Uber当季净亏损10.1亿美元,每股亏损2.26美元。

据统计,这份有史以来的最大季度亏损大概约合人民币366亿元,相当于平均每天亏损4亿元,每分钟亏损27万元。

对此,Uber回应称,这其中包含39亿美元上市相关费用的一次性支出,但尽管如此,13亿美元的季度亏损仍旧币比去年高出50%,Uber每股亏损也同比增加135%。

此外,2019年第二季度营收增长14%,达到31.7亿美元,低于分析师预计的33.6亿美元。在上一季度财报中Uber营收为30.1亿美元,增长20%。

对于亏损,Uber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并不感到沮丧,并表示Uber通过大量投入营销资金吸引用户使用打车和外送服务的商业模式是可持续的。“该业务在全球范围内仍在增长30%以上,” 科斯罗萨西说,“无论何时,只要你的业务在运输、食品和全球商业方面拥有数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投资都是有意义的。”

在经历过补贴拉锯战、繁荣扩张和增速放缓后,全球网约车巨头如今深陷财务亏损与盈利泥沼,不得不依靠裁员重组结构断臂求生。

亏损显然不是Uber一家的事,今年滴滴也宣布将会通过业务重组,裁员大约15%,涉及2000人。同期,滴滴内部流出2018年滴滴全年持续亏损达109亿元的数据。Uber在美国的竞争对手也面临亏损的财务困境,Lyft自2012年诞生至今无一年盈利,在新一季度财报中亏损6.442亿美元。

政策合规压力,以城市计算

“导致裁员的不仅仅是财务压力,Uber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各地政策的利空因素,以及不同城市的合规成本。”业内人士告诉8号楼。

9月11日,加州众议院以61票赞成、16票反对,通过了标志性的AB 5法案。法案一旦成为法律,将迫使所谓的“龙套经济公司”(gig economy companies),将工人按照雇员对待,而不能当作合同工对待。“该法案意味着Uber、Lyft不得不多支付一大笔薪金,从而影响他们盈利。Uber及其竞争对手Lyft非常反对这个法案。”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共享经济也可以理解为零时工经济,即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营收,当成本上升,Uber本就不高的利润空间就被进一步被压缩了。”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傅蔚冈表示。

“Uber市场空间受监管影响因素比较大。对于Uber来说,面对监管的合规成本很大,甚至大到以城市来计算。”傅蔚冈告诉8号楼,“Uber在美国很多州都不能像其他州那样正常营业,例如纽约就对网约车在曼哈顿交通拥堵地区的空驶时间进行限制。”

本周,Uber起诉纽约市政府,试图废除限制网约车司机在曼哈顿繁忙地区没有搭载任何乘客情况下的“巡航”时间的规定,Uber表示这一政策可能会损害该公司的网约车商业模式。此外,Uber还试图废除纽约市政府另外一个政策——在2020年8月之前停止向商业运营车辆发放新牌照。

在过去几年里,Uber遭到美国许多城市政府的批评,称其加剧了拥堵,挤压了传统出租车服务业等。

美国本土市场政策压力不断,Uber在欧洲市场的日子也不好过。9月24日,Uber在伦敦提出的正式私营出租运营牌照申请再次遭到监管机构的拒绝。这是伦敦交通局两年来第二次拒绝Uber的正式运营牌照申请。

破局之道:先打一个翻身仗

如何取得收支平衡和获得盈利,目前是全球网约车平台面临的共同挑战,包括Uber、滴滴、Lyft和其他追随者。

尽管外界将Uber市值滑铁卢归因于连续十年的亏损;近两月内连续两次超过400人的大裁员;总营收增速放缓,新业务增长乏力;以及不断拉大的季度亏损金额。

但是,对于Uber来说,更为紧迫的是解决“加州法案”等政策风险,否则亏损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首先是解决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张狄表示,“这也是二级市场对Uber的最大担忧。”

“美股的投资方式是看未来预期,美国本土各州和国外的政策因素导致Uber的市场行情面临不确定因素。”商业评论员刘远举表示,“很多亏损的公司市值也不断增长,被股东看好,像是亚马逊、京东等。因此,亏损可能不完全是Uber股价下跌的原因,政策利空也是Uber不被资本认可的主要诱因。”

“Uber需要先打一个翻身仗,在打好几个关键战役之后,如果某几个州或城市出现对网约车有力的相关法案,Uber就可以重获资本信任。”在傅蔚冈看来,“这样的局面可能很快发生。Uber目前需要的是在个别城市赢得关键诉讼,投入更多资源进入GR部门(政府关系)。”

大洋彼岸,中国的网约车巨头滴滴也做出了汽车金融、拼车等多种盈利上的尝试。此外,当地政府的监管政策对滴滴来说,也至关重要。在滴滴推进合规化的道路之上,当地政府是否颁发网约车牌照遏制着滴滴生存的喉咙。

例如,上海交通执法部门禁止“外省注册、本市接单”的无资质网约车接单,而大量滴滴网约车为外地司机或外籍车辆,因此滴滴收到大量管制罚单。据澎湃新闻报道,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自2019年7月至9月以来,累计收到上海市交通执法部门开出的100张罚单,罚款总金额累计达到1000万元。

“滴滴和Uber的共性在于,都面临合规成本高、盈利遥远这两座大山。”傅蔚冈表示,“中美网约车生存环境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更适合生存。一方面,中国市场更大,并且中国城市相比美国各个城市相对集中,用户也更加密集。另一方面,美国的政策合规成本相对更高一些,各州甚至城市相关法规都有可能有差异。”

因此对于Uber来说,首先需要及时回应各城市政府政策造成的不同监管政策障碍,缓和政策风险之后,Uber才得以考虑生存问题。

在盈利方面,实际上Uber已经做出诸多尝试,除了在全球超过70个国家运营打车业务外,Uber还开拓了分支业务以增加营收。外卖业务Uber Eat、自动驾驶业务、货运业务 Uber Freight等,并将在2020年在全美实行星巴克外送业务,目前已经在个别城市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