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创投张筱燕:你想私域流量创业?要先回答这3个问题
2019-11-07 18:43 私域流量 梅花创投

2梅花创投张筱燕:你想私域流量创业?要先回答这3个问题

作者|常丹  来源|见实(ID:jianshishijie

前不久见实和梅花创投合伙人张筱燕电话,长聊关于私域流量中的创业机会、新创业团队这些话题。电话中,许多细节问题被不断提及,如目前可见的创业团队,聚焦在什么领域、分成什么流派?微信会给出什么态度?等等。

那次能感觉到,梅花用了很多时间在看这个新领域。又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是上周)再次通电话时,梅花已经投出了几个好项目。张筱燕详细提及了这些团队的特点,其中一个采用私域流量打法,直接实现了30%以上的新客转化率。

这让我们很惊奇(当然,也在顺道约那个兄弟公司做专访,以梳理出来给大家做参考。是啊,见实也是梅花投资的团队之一)。在张筱燕看来——实际上,大部分投资人都是一样,认为私域流量是铁定的趋势。运用好这一打法的企业,会获得很强劲的增长机会。

只是,他们会怎么遴选团队呢?对于早期投资来说,风险更大。私域流量现在更还处在被一些人的鄙视之中,判断这些机会,以及项目本身是否有成长的可能,是天使们的核心技能。这干脆吸引见实直接约张筱燕面对面深聊。

张筱燕提及了自己辨别风险的三个问题:怎么获取到精准的用户群?个人号的人设是怎样规划和策划的?每一个环节的转化率是多少?

更多还有对行业的判断和详细观察。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张筱燕及梅花是怎么看待私域流量这个新赛道。对了,11月19-21日的见实私域流量大会,梅花团队也会前来现场,邀约在这一领域创业的创业者进行面聊,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约起:

微信图片_20191107183957

梅花创投合伙人 张筱燕

见实:私域流量赛道你们在看哪些大的机会?   

张筱燕:一个是卖实物,一个是卖虚拟物品。实物,第一看品类,是不是有刚需;第二看毛利,是否能够让每个环节都有利润点;第三看产品,是否是高性价比特点,不能像微商那样“以次充好”。第四看品牌,是不是有机会成为品牌势能的项目。     不过就卖实物而言,私域只是获取流量的场景之一,只不过现在大家都必须去用这个场景,甚至成为不可或缺的方式。原因是电商平台真的太贵了,如淘宝80%的流量都给到排名前20的商家。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传统的成交场景已经没什么机会,但它可以最后成为最后成交的一个地方,微信内任何一个触点。  见实:看品牌机会的视角有什么变化吗?

张筱燕:做品牌肯定要对商品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包括品牌定位、流量、客群等,及长远发展方向都会有很强的脉络。但是本质还是卖货,所以最看重的还是看供应链端,从而会要求创始团队有供应链端相关经验,比如清楚一款产品在哪儿比较集中,哪些厂商是比较好的供应商,原料从哪里来,周转资金利润率怎么样等等细节。

再一个问题是,议价权要掌握在创业者这一端,不然会造成很多资金都压在了产品上,最后导致扩张很吃力。

所以做实物的品牌一定要对供应链足够熟悉,再考虑其它。从私域流量的角度,我们会看他的私域是否「合理」,比如品牌定位与用户群是否「贴合」,供应链是否「打通」,以及通过「私域流量销售成本的变化」等等细节。   见实:还看过哪些更多具体品类?

张筱燕:零食,美妆,日化都有看过。总的来说,会看那些原来价格不太透明的,现在有机会透明,而且可以做到加价率不那么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    见实:虚拟商品有哪些行业已经在用私域流量玩法了吗?

张筱燕:私域流量对保险是一个很好的趋势。第一,保险是个很大的市场,而线上占比并不大,但线上增速非常快;第二,产品不用生产纯服务;第三,保险公司又有很饥渴的意愿,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自我突破。

另一方面保险行业不同于知识付费类的课程产品,而且保险不同于知识付费类的课程产品,课程还有一个交付周期,所以保险很适合私域流量的玩法,而且各个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都不排斥这种方式。   所以我们的一个判断是,虚拟商品适合私域流量的场景,因为它不像卖实物,供应链端不会成为虚拟商品的门槛,不会有仓储成本,物流成本,以及还要承担售后服务等等。特别是理财、保险、教育这类行业获客成本极高的行业中,他们最想找低成本的流量渠道来突破这个现状。 见实:看重这类赛道还有哪些原因?

张筱燕:市场大,而且成长很快,同时它也是一个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领域,尤其是现在国内“治病贵”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再有就是一些条款特别冗长,甚至是“坑人”的保险产品存在。同时年轻人对保险产品的观念在发生巨大变化,保险可能会逐渐成为他们的标配。    见实:私域流量赛道,从低成本获取流量的角度,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张筱燕:创业者可能看到了一些电商新的机会,因为电商最大的一块是流量获取的成本环节,他们觉得私域流量的出现,可能是一种更低成本下获取流量的重要方式。比如通过粉丝群的池子,然后洗出高精准的用户群,然后卖一些毛利高的产品,从而进行变现。但是,还是要做成品牌的思路,而做品牌,私域流量的场景就是一种降低获客成本的重要触点之一。   见实:怎么看微信与私域流量的特殊性?

张筱燕:广义的理解,大家对「私域」的理解还是比较依赖于微信的态度。但我觉得在电商方向,微信是会做出一些让步,比如有可能会开放企业微信给创业者来用,让大家能够在私域流量里面更好的去玩。如果这个没有可能,那么官方立场可能开发出如何更好运营私域流量的工具,但群控的工具肯定是要干掉的。 电商对于微信来说,肯定是要扶持的,所以从资本的角度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未来会让大家玩,玩的更大。比如我们跟“跟谁学”的接触,他们其实很早就做私域流量的运用,但那时候并不叫私域流量。 他们只是在很早以前运营了很多群,那么群对于那些家长来说,是一个获取有效信息的一个地方,对于运营者来说维护家长的群就成为了体系,比如学科群、地域群等,所以他们很注重运营的层面,实打实的往群里输送一些有效的内容,而不单单只是注重裂变,拉新的层面。 投放也很有意思,通过输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然后投放,从而吸引过相对精准的家长用户,最后理所当然就会有精准的转化。   见实:这个案例给到你们哪些参考和关键数据衡量指标?

张筱燕: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了解完一个项目后,如果有做私域流量的打算,我们就会问创业者三个问题:怎么获取到精准的用户群?个人号的人设是怎样规划和策划的?每一个环节的转化率是多少? 我们看过的卖理财课的产品叫“长投学堂”,对群的划分非常细,如每个群的角色,会分为学长、班主任、资深学员等角色。这些角色的价值主要是营造群的氛围,有点像说相声一样,带来的活跃度很不错。 这是深度运营体系和执行方法,第一个大维度的执行,如策划好安排几个角色,如何分工,如何相互打好配合。但要强调的是,如果全靠自己全职员工来干,很容易陷入“人海战术”。

第二个大维度的执行,如激励运营人员的关键所在是怎样的?哪些角色自己员工来担任,哪些角色让用户来担任,如通过选拔,然后再进行培训,从而搭建这个运营机制。

第三个大维度的执行,如怎样设置一个用户的成长体系,群和个人微信号的广告如何投放,从而总结出哪些内容转化率高一点,等等其它运营环节中各个数据指标。 见实:对于私域流量的获客成本,从投资角度是如何衡量、计算的?

张筱燕:从加一个人的微信开始,到最后转化,你花了多少钱就算获客成本。同时也得算一个客户的LTV是多少,比如第一次交易完成之后,用户究竟复购了多少次,每次单价是多少。不同的品类会有不同的价格,但整个的客单价会比京东和天猫要稍微低一点,在私域流量场景中,用户才会产生考虑下单的机会。   

见实:怎么看微信群在私域流量中的重要性?

张筱燕:很重要。你看群接龙又拿了一波新的融资。很多做社交电商的创业者都反映,“接龙”的方式是效果比较好的。因为中国人之间建立起信任会比较难,如商家以一个卖方的角色去沟通,买方总认为你是不是贵了,来占我便宜了?其实,大部分人是这种心态,因为很多生意原本就是“信息差”的生意。 所以通过广场的方法,群的场景,营造出“抢购”的氛围,销售会容易的多。人,具有从众性,比如有些群我可能基本不看,但看到一些有趣、重要的群,如果通过内容的仪式感来形成互动的话,我会积极参与其中,但仍要注重商品品质本身。    见实:你们投过的项目中长期来看支持他们去开发App吗?

张筱燕:卖货卖到一定体量之前,并不需要。而且市场中也有赞等做SaaS的小程序平台,前期用第三方就能解决问题。 见实:你认为具有哪些经验的人,做私域流量有优势?

张筱燕:原来做微商的和淘宝客的人这是一类有优势的创业者。第二类是手里有很多群的,也会成为加分项,如果没有群,但是有可以快速建群的方法论,而且成本核算下来有性价比,再或者做的转化率很高,这些都是优势。 见实:投资的角度,怎么看微信对电商的态度?

张筱燕:微信一开始投京东、美丽说,不都是想做电商吗?他们是不会放弃的,只是在乎创业者用什么方式去做。腾讯一定会继续扶持、继续做,不可能只让阿里去玩。包括现在的私域流量也是,很有可能“企业微信”就是一个不错载体的选择。   见实:怎么看私域流量中沉淀下来的粉丝的未来?

张筱燕:私域流量,某种程度上来看永远是一个工具,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好好运营你的粉丝,然后再引导复购,增强黏性。这也正是所谓私域流量厉害的地方。但有个大的前提是,产品一定要好,不能是一锤子买卖,只有可持续性的购买,才能支撑起资本化、规模化的结果。 或者通过卖人头的方式进行运营,但也要进行相应的包装,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一定要做有价值的东西,才能留住粉丝。   见实:有哪些私域流量的项目你们还在观望? 

张筱燕:很多。包括一些小B也有很多在用私域流量的方式布局。

有一个卖酒的项目,他们对经销商就是用社群运营的方式在做。还有一些服务类例如线下亲子课堂和培训机构的导流也在用私域流量的玩法,比如异业合作,三家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各自出课程打包成一个课程包,在各自的群里一起推,以实现更好的转化。我觉得这会成为一个流行的销售方式,因为人群精准、需求相同。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新形态的平台,帮三家不同的机构做监督销售,收款,分账等事情。

总体来讲,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碎片化阅读时代,传统的方式,信息触达率已经很低:据说邮件传递为0.2%,短信阅读是0.03%,微信公号3%,与之对应的是,微信群的消息阅读率达到40%,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私域流量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见实:你怎么看私域流量与微商?

张筱燕:它们很像,但是你不能卖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这不是长久之计。但做品牌肯定要做拓品才是机会,比如一个品牌肯定得多个SKU,因为一个品牌肯定不是单品能撑起来的。 见实:回到微信的生态,从人群的角度还会找哪些新的机会?比如00后和老人市场。

张筱燕:会看,但我们认为老人市场、下沉市场的机会可能会更大一些。比如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没有其他的爱好,但一定有微信,因为要跟我来进行视频通话,而且我们还会通过微信的方式来给他们红包,他们也会在微信里边有消费。

如果在微信的生态找更多的机会,原来互联网服务的不太好的那些人群身上机会更多,因为年轻人是移动互联网的原生群体,比如现在两三岁的小孩都玩Ipad特别溜。机会肯定有,但相比老人市场会难、不容易找到。 见实:关注MCN做私域流量的赛道吗?感觉他们会因为有强IP的优势来卖货。

张筱燕:我认为这只是一件快速收割的事情,但我们对有完整系统体系的MCN机构会格外关注。比如我们投了一个专门可以量化主播带货能力的数据公司,维妥数据。但也比较矛盾,因为MCN机构优势虽然大但很难复制,像李佳琦顶级流量的 IP太少,“我有你没有”的人设性太强了。所以,“如果我是MCN机构,其实好好卖货就好了”,供应链商品、品控端交给其他上下游团队来解决。   同时,IP的不可复制性在自媒体领域就有“吴晓波”的案例说明了这个问题。但类似“量子云”这样的公司是可以的,因为它是一个矩阵,每天生产内容都有一套可复制的体系,而且矩阵能吸引到不同维度的人群,所以能够被上市公司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