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盈利之殇,清仓阿里、剥离小店之后,今年靠什么来扭亏?
2020-09-03 18:36 苏宁易购

2苏宁易购盈利之殇,清仓阿里、剥离小店之后,今年靠什么来扭亏?

来源丨雷达财经(ID:leidacj) 文|李万民 编|深海

8月28日,苏宁易购发布上半年财报。整个上半年,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1184.24亿元,同比减少12.65%;实现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去年同期为21.39亿元,由盈转亏。

苏宁易购是苏宁集团旗下商业零售品牌。2004年7月,苏宁易购(当时为“苏宁电器”)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为中国家电连锁IPO第一股,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元。2010年后,苏宁集团向互联网转型,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在转型之初,苏宁易购曾喊出“沃尔玛+亚马逊”的口号。然而,转型后的苏宁易购却出现主营业务获利难题。据雷达财经了解,苏宁易购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6年为负,每年通过出售资产或者股权,保持正向的归母净利润。

今年上半年,苏宁易购归母净利润转负,下半年靠什么来扭转局面?

千亿营收,主营业务盈利艰难

2020年上半年,苏宁易购营收1184.2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7亿元,同比暴跌107.79%,由盈转亏。有行业人士认为,上半年线下销售受疫情影响较大,苏宁作为国内线下零售巨头,同样受到冲击。但对比之前财报可以发现,苏宁易购的盈利难题持续多年。

历年财报显示,2014年至2019年,苏宁易购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7亿元、8.73亿元、7.04亿元、42.12亿元、133.27亿元、98.42亿元,与之相对应的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52亿元、-14.64亿元、-11.07亿元、-0.88亿元、-3.59亿元、-57.1亿元。连续6年时间,归母净利润为正,归母扣非净利润为负。到2020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亦转负。

与此同时,从2014年到2019年,苏宁易购的营收分别为:1089.25亿元、1355.47亿元、1485.85亿元、1879.27亿元、2449.59亿元、2692.28亿元,到2020年上半年,6个月的营收就达到1184.23亿元,超过2014年全年营收。但营收规模的扩大,显然并未带动盈利能力的同步提高。

雷达财经梳理苏宁易购历年财报发现,从扣非净利润转负的2014年开始,苏宁易购逐年通过处置资产、股权获取收益,来实现财报正向净利润。

2014年,苏宁易购向华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夏资本”)出售11个门店物业,实现税后净利润19.77亿元,占年度净利润总额的228.03%。

2015年,苏宁易购向华夏资本再次出售14家门店物业,实现税后净利润10.41亿元,占年度净利润总额的137.34%;向苏宁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出售PPTV全部68.08%股权,增加公司净利润13.55亿元,占年度净利润总额的178.78%。

2016年,苏宁易购向某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出售6处供应链仓储物业的房屋所有权及对应的土地使用权,实现税后净利润3.94亿元,占年度净利润总额55.93%;向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出售子公司北京京朝苏宁电器有限公司100%股,增加公司净利润9.88亿元,占年度净利润总额的140.26%。

2017年,苏宁易购开始出售部分阿里巴巴股票,实现净利润约32.85亿元。

2018年,苏宁易购清空阿里巴巴股票,实现净利润约110.12亿元,占年度净利润总额87.1%;另向“苏宁深创投-云享仓储物流设施一期基金”出售旗下5家公司100%股权,增加公司净利润9.26亿元,占年度净利润总额7.32%。

2019年,苏宁易购向张近东之子张康阳控制的全资子公司出售苏宁小店100%股权,增加公司净利润35.7亿元,占年度净利润总额的38.3%;向张近东控制的苏宁金控、润东投资等公司出售苏宁金融增资扩股的17.85%新股,增加公司净利润98.57亿元。

上述资产处置,在2014至2019年期间共为苏宁易购贡献了344.05亿元净利润,这期间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共计99.8亿元。显然,通过出售旗下资产,或者剥离出售不赚钱的子公司,苏宁易购维持了总体盈利。但主营业务缺乏赚钱能力,是摆在苏宁易购面前的大难题。

不断转型,从小门店到家电零售连锁霸主

1990年冬天,青年张近东扔下“铁饭碗”,凑了10万元,在南京宁海路租了一个小门面,挂上“苏宁交家电有限公司”的牌子,开始专卖春兰空调。那时的家电市场是国企的天下,南京市新百商场、中央商场、南京商厦等八大国有商场是本地家电销售渠道的龙头。当时的国企,市场意识还没有多强,加上市场上空调等家电供不应求,只管埋头卖产品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但也由此造成了消费者对于国有商场家电“价格高,服务差”的感受。

张近东从中看到了缺失的市场,组建了专业的安装队伍,凭借“随叫随到,免费安装”,很快就赢得了市场认可,一年时间盈利上千万元。张近东又向消费者提出“预付定金、送货上门”,向厂商提出“淡季打款、旺季收货”,一边解决资金,一边解决货源,到1992年夏天,以充足的货源横扫市场,当年豪赚上亿。成立两年时间,苏宁连续两年成为春兰空调全国最大经销商。这时,原有的利益格局逐渐被打破,苏宁走到了风口浪尖。

1993年5月15日,苏宁在《扬子晚报》刊登广告敬告客户,“顾客可参照市场(各商场)现价,以最低价在苏宁购买。”这个广告马上成为导火索。两天后,南京八大国有商场成立“南京家电拓展协调委员会”,致信全国空调厂家,声称“将采取统一压价和停销等经济手段,对支持苏宁损害大多数同行利益的厂家展开反击”,并宣布八大商场将对空调统一售价、统一维修服务和统一调换。商战迅速爆发。

5月20日,八大商场宣称“已占据南京95%的市场”,并公布统一的“旺季特价”,有些品种比苏宁的报价还低100元。苏宁寸步不退,立刻反击,承诺消费者,在南京任何商场所购同类商品价格,如果比苏宁价格低,苏宁会全额收购并支付差价。此时,苏宁早先实行的“淡季打款、旺季收货”模式显露威力,在货源、价格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最终在这次商战中大获全胜。苏宁当年销售额猛增至3.02亿元,同比增长187%,一战成名,荣登国内最大空调经销商宝座。此后,苏宁从南京走出,向全国进军,到1996年时,已经是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行业霸主。

市场对空调需求的爆发,也极大带动了空调行业的生产力。到1996年开始,空调市场风向突变,从“供不应求”变成了“供过于求”,整个空调行业乃至家电行业,面临转折。空调生产厂家对经销商的态度,由过去的“发展大户”,转变为“打压大户”、“封杀大户”,甚至自己直接下场开起了专营店。苏宁作为国内最大的空调经销商,首当其冲。

苏宁开始进行第一次战略转型。一片反对声中,张近东定下了从“批发重心”向“零售重心”的转型路径,强力压缩批发部门,将资源转移到零售业务上来。1996年到1998年,苏宁空调专营店先后在全国各省市重要市场陆续开业。花费两年时间转型零售,到1998年底,凭借28亿元销售业绩,苏宁第六次蝉联中国最大空调经销商桂冠,并成为江苏省首家服务类著名商标。

1999年,苏宁再次开启转型。随着企业规模做大后,苏宁以空调为主的专营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顾客“一站式”的家电购买需求,加上空调行业淡旺季缺陷明显,店面过小也难以聚集人气,苏宁决定向综合家电进军。这一年12月,苏宁在南京新街口自建的18层苏宁电器大厦开业,成为当时国内单店营业面积最大的综合电器零售商场。之后,张近东决定继续改造苏宁,学习全球最完善的零售模式,做家电连锁大卖场。他认为,“对经销商而言,谁拥有庞大的终端网络,谁就能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谁就拥有影响和控制市场的能力。”

2000年,苏宁成立十周年,决定实施二次创业战略,推进全国电器连锁经营。2001年,苏宁电器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从南京,到苏浙皖,到京津沪,到全国,苏宁扩张范围不断变大,扩张速度不断加快,从2001年每40天开一家店,到2006年不到2天就开一家店。到2006年国庆节10月1日时,苏宁更以全国52家新店同时开业,创下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单日开店最多的记录。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6.33元,当日收盘32.7元,大涨100%,而当时的商业零售股平均股价仅为6元左右。

2009年,苏宁超过国美,成为家电连锁零售行业霸主。此时,中国的家庭电脑迅速普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一个新兴行业――电商,迅速崛起。苏宁往后的强劲对手――京东,早在2004年就关闭了线下业务,做纯线上业务,并在2007年改名为京东商城。感受到线上的威胁后,苏宁决定再次转型,探索互联网业务。2009年8月18日,苏宁易购开始试运营,次年,正式上线。但与京东不同,苏宁并没有完全转至线上,而是准备走一条“虚实结合”的道路。2013年,苏宁电器更名苏宁云商,提出“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的发展方向,大船转舵。

转战线上,卖阿里股权粉饰财报

张近东本不屑网购。2010年,苏宁已经超越国美,在国内家电零售行业的风头一时无二。这一年“两会”,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近东说出名言,“未来消费的主流绝对不可能是网购。这是因为网上商城无法提供附加值,违背了商业本质。”同年,苏宁易购已经正式上线,但重心仍在实体店,张近东认为“当人们都习惯了网上购物时,我们也可以在一夜之间转过来。”

转变来的太快。2010年,淘宝双十一销售额超过9亿元,同比增长1772%;当当网赴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电商上市第一股;京东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并于次年获得C轮15亿美元巨额融资。电商的发展速度之快超出许多人的预期。

2011年6月,张近东提出“再造苏宁”,要花10年时间打造一个与实体店面等量齐观的虚拟苏宁。张近东期望苏宁能够成为“沃尔玛+亚马逊”,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在长期目标上,预计到2020年,苏宁总营业额达到6800亿元,其中3000亿元来自苏宁易购,另外3500亿元来自门店。但张近东想象中的“一夜之间转过来”并没有实现。2011年,天猫交易额800亿元,京东交易额309亿,苏宁易购交易额仅为59亿。

2012年4月,张近东给苏宁易购全体高层开会,下达发动全网总攻指令,“全年保底200亿的任务不是问题,要求团队必须全力冲刺300亿,解除一切后顾之忧,全力冲刺!”价格战迅速打响,淘宝、京东、当当、国美、亚马逊……一片混战。当年7、8两个月份,苏宁通过定向增发、发行公司债共融资127亿元,厉兵秣马;刘强东争锋相对,宣布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这场有名的电商价格大战胜负未分,最终在国家发改委介入后偃旗息鼓。同年,苏宁电器归母净利润从上一年的48.2亿元骤降至26.76亿元,几近腰斩。

截图来源:苏宁易购2012年财报

2013年3月,苏宁电器更名“苏宁云商”。苏宁将“云商模式”概括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藉此打造线下连锁店面平台和线上电子商务平台。6月,苏宁宣布线上线下同价。张近东转变了对于互联网的态度,甚至称“我们就是一家互联网企业”。但这次的转型,并没有像之前那样轻松,苏宁的业绩甫一恶化,便一言难尽。

整个2013年,苏宁归母净利润从上一年的26.76亿元再次骤降至3.71亿元,同比跌幅达86%。其中三季度,出现上市9年以来首次单季业绩亏损。2014年,苏宁业绩依然堪忧,归母扣非净利润转负,靠着出售11个门店物业贡献的净利润,才维持住正向的归母净利润。从此一连6年时间,年年归母扣非净利润为负,靠出售旗下资产、股权来扭亏。

期间,2015年8月,苏宁与阿里巴巴“联姻”,阿里巴巴战略投资苏宁云商约283亿元,苏宁购买约140亿元阿里巴巴股票。2017年、2018年,苏宁通过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共获得净利润142.97亿元,完全覆盖多年归母扣非净利润的亏损,还赚了40多亿元。与之相比,阿里巴巴当初以15.17元/股定增入股苏宁,截至9月2日收盘,苏宁易购的股价为9.96元/股。

下半年,靠什么来扭亏?

2020年上半年,苏宁商品销售规模1940.98亿元,同比增长5.37%,其中线上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0.19%,线上销售规模占比提升至69.45%。线上销售规模和占比的提升,成为苏宁易购财报和对外宣传中的亮点。然而随着线上销售规模和占比的提升,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却出现了下滑。2011年时,苏宁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尚在17.96%的高位,之后就一路下行,除2018年略有回升外,已在13%左右徘徊多年。今年上半年,苏宁易购主营业务毛利率已经降至12.15%,持续走低。

截图来源:苏宁易购2011年财报

主营业务毛利率走低的同时,公司各项费用仍在增加。2019年财报显示,年度营收同比增长9.91%,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却同比分别增长10.52%、28.64%,均高于营收增速。与此同时,苏宁易购2020年上半年的营收、营业成本、销售成本降幅分别为12.65%、13.65%、18.39%。由此可见,苏宁易购的主要费用增(降)幅,与营收的增(降)幅呈同方向变化,并且幅度更大。

截图来源:苏宁易购2019年财报

从往期来看,苏宁易购往往会通过剥离亏损严重的子公司、出售资产或股权来获得更多的净利润,从而实现正向的归母净利润。尤其是2017年、2018年,通过出售阿里巴巴股票获利颇丰。到2019年时,由于阿里巴巴股票已经清空,苏宁易购选择将亏损严重的苏宁小店进行剥离,并出售苏宁金融增资扩股的17.85%新股,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在苏宁易购主要控股参股公司中,比如天天快递,若不考虑并购时评估增值的摊销,上半年亏损5.52亿元,净资产已为负值。苏宁易购收购天天快递三年半时间里,天天快递已经亏掉超过40亿元,接近当时收购金额42.5亿元。苏宁易购2020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67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为-7.45亿元,若将天天快递剥离出售,当可轻松覆盖。但此举是否会被使用,不得而知。

截图来源:苏宁易购2020年上半年财报

从1990年至今,苏宁已经走过30个年头,步入中年。去年底,苏宁小店陆续传出关店传闻;今年3月左右,网传苏宁强制员工卖货,完不成还要受罚。磕磕绊绊,时间已到2020年下半年,不知接下来苏宁易购将如何实现扭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