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始人看三家造车新势力
2020-12-03 17:02 造车新势力 创始人

2从创始人看三家造车新势力

来源:新分野(ID:NewDividedSphere)

作者:七月流火

中国的三家造车新势力是谁?估计关注汽车行业的都知道,蔚来,理想和小鹏。这三家公司都已经在美股上市。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汽车圈内,大家都把这三家造车新势力并列来看,作为中国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企业。

这三家企业深受其创始人理念和风格的影响,看起来是差不多的智能电动车新企业,但其产品和企业理念截然不同。我简单直接地说出他们的特点和区别

蔚来:体验与服务

理想:产品与价值

小鹏:软件与平衡

很巧,他们三位在混沌大学都有各自的公开授课视频,他们在公开课中完整地阐述了他们的产品理念和公司运营的理念。而据我观察,他们的企业实践都忠实地执行了他们公开宣称的理念。

很少见到企业家如此鲜明地在产品面世之前就阐述了他们的理念,看似相同的行业和产品,有如此巨大的不同的创始人理念。而他们的知行合一,让他们各自的产品和企业在一众新能源车红海中脱颖而出。

李斌的核心理念是用户体验,大家感受一下

(以下图片,均来自混沌大学讲课视频截图)

互联网公司的成功主要是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所有商业模式变革的核心

用户体验的思考模型

情感的体验是打动用户的核心

在李斌的理念中,用户体验是其商业的第一性原理,而其中的用户情感体验又是核心。用户的痛点的解决,是基本功,不足以吸引用户。良好的体验,尤其是情感体验,才是持久吸引用户的核心。

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李斌号称要做全球第一家用户企业。蔚来最为用户津津乐道的也是其“海底捞”式的服务,服务成为蔚来的标签。网上到处流传着蔚来的服务故事。车开到郊野没电了,用APP叫移动充电服务,蔚来的奶妈车就会开来续电。北京的东方广场蔚来中心,一楼是展厅,二楼是服务区,整个二层超过1500平米的面积内,没有企业及产品推广信息,仅仅用作提供用户服务。LivingRoom客厅,OpenKitchen开发厨房,Forum讲堂,Library图书馆,JoyCamp亲子中心,Lab共享办公区。用积分可以在里面办生日聚会,举办主题活动,办公,看书,可以休息喝咖啡,小孩子可以扔里面去逛街。嗯,忘了说了,北京东方广场的蔚来中心一年租金8000万,蔚来一签就签了6年。

而理想汽车的李想,其理念可以说和李斌截然不同。他的核心理念是产品与价值。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只谈价值不谈体验,简直是在怼李斌。在李想看来,产品价值是其第一性原理。什么是产品价值,就是是不是解决了用户的问题。如何衡量?就是看用户是不是愿意为此付钱,或者付出时间。而用户体验这个东西,李想认为是个比较主观的问题,因人而异,不是主要问题。他还为此举了个例子。说iphone的一个home键,和安卓机的三个键,哪个用户体验好?他认为都能很快适应,无所谓好坏。纠结在这些细节中,反而把真正的用户问题忽略了,是得不偿失。

而这些理念也贯彻到了理想的产品中。在李想看来,电动车的驾驶体验,操纵性等比燃油车好的主要原因是电驱动,而不是电池。而电动车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电池技术的不成熟和充电设施的不完善。大部分用户没有安装家充的条件,充电时间长,充电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是一个社会性和行业性的问题。那么,就用增程这种特别的技术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理想ONE的核心产品概念就确定下来了 --- 增程式的电动车。而在具体的目标客户定位,产品设计,产品配置上,李想也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比如,他认为传统汽车的配置太多太复杂,更多的配置也意味着更多的开发和试验成本。所以,他的车会尽量减少配置,让消费者降低选择成本,也降低开发和生产成本。

理想汽车也是这么做的,理想One除了外观颜色,内饰颜色,轮毂样式这些涉及感性审美偏好的部分有选装之外,功能的选择只有一个六座还是七座,其它所有的配置都是一样的。没有传统汽车的舒适型,豪华型,高配低配之类的选装。

而李想也是著名的“抠门”。再感受一下

理想被车主们戏称为“抠厂”,车主们抱怨去提车的时候停车费都不报销,连颗薄荷糖都没有。这和蔚来简直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而与此鲜明对比,蔚来ES8的著名的五棵松发布会,花了8000万。

如果说李斌占据了天,就像一个高帅富,以高端,体验,服务等形象从天而降;而李想占据了地,就是一位草根创业家,脚踏实地,特别接地气地解决用户问题。李斌重体验,李想重价值。那么,何小鹏呢?

何小鹏是人。他是UC的联合创始人,一位标准的互联网软件创业者。他没有特别的语出惊人,从软件行业到汽车行业的转化中特别注重平衡。看到了传统汽车进化缓慢的问题,但也尊重制造业的基本规律。

他不纠结体验还是价值,他的核心理念是技术,或者说,他的老本行,软件技术。互联网软件可以不断迭代升级,不断改进和优化功能,而传统的汽车不行。何小鹏就是要把互联网软件迭代升级的理念用到汽车上,打造真正的智能汽车。他举了一个自动停车的例子

他几乎试过市面上所有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都不能令人满意。他分析说,传统汽车,所有功能模块,由不同厂家提供,其软件系统也是如此,而且不能升级。所以,它出厂时是最好的状态,此后只能不断变差,而不会变好。而互联网软件恰恰相反,刚出来的时候是最差的状态,此后不断改进,越来越强,越来越好。它要把互联网软件的理念用于智能汽车,让汽车能像互联网软件一样不断进化。他说,会给小鹏汽车装上13个摄像头(P7现在达到了14个摄像头),哪怕现在用不上,以后软件OTA升级,可以不断地增强功能。特斯拉虽然可以软件升级,在何小鹏看来,还不够用心吧。小鹏会更用心地把软件智能在汽车上不断地实现。

这种尊重要新进入行业的规律,又看到了这个行业的问题,又能结合自身所长来解决这个问题。从理性思考的角度,是不是最圆满的,挑不出什么毛病。何小鹏的话听起来让人很舒服,有棱角,但没那么锋利,打出去会缩回来一些,讲究平衡。是个标准的理性男,技术男。

讲座上有人问小鹏汽车为什么要用个人名字?

前几天雷军和何小鹏都在回应关于小鹏汽车的名字的问题,我看了一下,基本也是何小鹏几年前这次讲座中说的那样。

但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温和平衡的何小鹏,却在前不久和马斯特正面硬怼,并发出了"打得你找不到北“的挑衅话语。这也是这三家中绝无仅有的。不论这是借势炒作,还是性情流露,都可以看到何小鹏的另一面。

这三家造车新势力,都有极强的创始人人设标志,分析其创始人的理念,再来看其产品和公司,就会非常清晰。李斌如天上的白云,高端,高级,其用户群体的格调品味相对是最高的。他在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上不遗余力,用户也深度认可。李想仿佛厚实的大地,他是个超一流的产品经理,非常接地气地解决用户问题,其产品看似敦厚平和,却定位精准。何小鹏如同一位见过大世面的邻家程序员,技术男,在平衡的理念下,执着地要将其软件特长在智能汽车上发挥到极致。

那这三位的理念如何评价呢? 孰对孰错呢?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分析利弊。这三位的鲜明特色在智能电动车的现阶段都是对其非常有利的,都有抢夺用户心智的特殊标签。在新势力中的用户群中,注重品牌调性,注重体验,注重服务的,蔚来是其首选。注重实用,看重产品满足需求的,选择理想;看重自动停车,自动驾驶等科技功能的,会关注小鹏。当然,其实蔚来的产品力也相当不错,自动驾驶驾驶技术也投入很大;理想的服务和技术也很优秀;小鹏P7的产品力也令人眼前一亮。但拨开其看起来大家都有的产品,技术,服务,上述的三家独有的标志性的特点,是其基因和灵魂,至少在起步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此。

那么三家的弊端呢?李斌的演讲给我的感觉是非常体贴用户,对用户非常好,但企业运作的逻辑严密性不够,有些方面好像有点想当然。蔚来的运作也有这个问题,感觉有点像在天上飘,前期的过度烧钱和一系列问题差点让企业倒闭,股票一度在退市边缘。但幸运的是,其服务和体验,砸出了一群忠实的用户,收获了口碑。再加上运气不错,获得救命融资,起死回生,目前成了整个中国地区,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其变化之大,令人目瞪口呆。现在的蔚来踏上了正轨,充电,换电,BAAS,自动驾驶,供应链,各个方面都在齐头发展。而且,李斌从“2019年最惨的人",到今年的咸鱼大翻身,短短一年,成为传奇,大众和市场喜欢这样的故事,李斌个人也配得上这样的故事,对其品牌调性都是很大的加分。目前看起来,是最被认可的新势力了。但其隐患,也是李斌能否在企业战略与运营,产品与技术的认知和执行上升级,更为成熟和缜密,能推动蔚来的长期发展。

我以前对李想和理想汽车一无所知,甚至搞不清李想和李斌的区别,但听了他的《产品和新商业》的演讲之后,不得不承认,这位没上过大学的80后高中生,是个商业奇才。他的产品和商业逻辑,是三个人里最独特最完整的。他对产品,新商业,企业,竞争等的认识独特而到位,看问题的角度非常与众不同,而且执行力非常强。理想的增程式技术,不是什么新技术,通用老早就用过,但市场反响平平。李想居然敢于不跟从特斯拉看起来已经趟出来的纯电路线,而把全部资金都投入这个看起来落后甚至貌似要淘汰的增程式技术,这个眼光和魄力,细细去想,很是惊心动魄的。李想看中增程式技术,就是从解决用户问题的角度思考的。说从用户角度思考,那是人人都会。但思考如此深入,并投入全部身家去实践一个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实非一般人。理想就凭借一款车,几乎一个配置,就能获得细分市场的第一,整体销量接近蔚来,说明市场认可了李想的理念。但李想的问题是考虑过于全面,在技术方面的”偏执性“不够。前不久王慧文喊话,”在这个伟大的市场,赚钱是可耻的”。李想逻辑严密,但大众不喜欢逻辑,大众喜欢感性。而且,目前新能源汽车吸引了全世界产业界最多的注意力和投入,技术进步可能非常快。是否能按李想预想的节奏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理想目前感觉是争抢燃油车的存量市场,而非电动车的增量市场。这个市场足够大,足够赚钱,足够赚很多很多钱,但似乎还不算是未来的主赛道。在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充电设施的完善之前,究竟有多少时间留给理想,确实有不确定性。而且电动车的商业模式除了车之外,充换电服务等也是重要环节。李想目前的增程技术,在充换电的探索上不能开展,是否会成为未来的隐忧,需要观察。

小鹏汽车,品牌是个问题。很多人抱怨小鹏汽车名字听起来low,说如果名字能换一下,销量可以翻番,可能是有一些道理的。斯柯达昕动曾经找过喜剧演员大鹏来代言,幸好这是四年前的事了,没人拿小鹏大鹏来说事,不然又会拉低小鹏的品牌形象。小鹏的第一款产品G3是中低端SUV,第二款P7轿车面向中高端,和Model 3硬刚。不像蔚来和理想,走SUV,差异化错位竞争。小鹏汽车的软件技术,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可能是三家中最强的,也是最像特斯拉的。但其产品策略,市场定位,品牌调性,有些模糊看不清。他好像要凭技术,凭实力,像曾国藩那样,“结硬寨,打呆仗”,一步一步,由下向上,打上去。小鹏原来的市值一直是低于理想的,但前不久何小鹏和马斯克的一场口水战,反而把小鹏的股价推上了400亿美元的高度,超过了理想,仅此于蔚来。市场似乎认可了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和特斯拉一争高下,小鹏是”小特斯拉”的定位。这对小鹏,至少中短期内倒是个利好。

但小鹏的问题,主要还是何小鹏本人和汽车行业本来毫无关系,不像李斌李想,前一次创业就在汽车行业,虽不是制造业,但处于汽车的信息服务和流通服务,对汽车行业有深入了解。何小鹏从IT技术入手,仿造特斯拉的技术路线发展。他对于汽车行业和产品等的思考,应该是不如李斌和李想的,所以总觉得小鹏的整体战略,除了软件技术,其它的都还不够清晰。但在这个革新去旧的年代,这是一种优势,还是不足,只有时间能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