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的“盲盒”业务
2021-02-23 16:33 货拉拉

2货拉拉的“盲盒”业务

作者:程怡   编辑:原野

来源|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货拉拉没有司机。至少从它平台的条款声明中看是这样。

它的服务条款写到:货拉拉仅为阁下及参与面包车、货车提供中立、独立、免费的第三方信息中介服务、阁下同意及承认“货拉拉”并非阁下的代理或参与面包及参与货车的代理,亦非雇佣参与面包车及参与货车之合约的任何一方。

图片

简言之,货拉拉的服务条款将自己定位为一家货运信息中介。

货拉拉的服务模式,跟滴滴有类似之处,有匹配服务的过程,但货拉拉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的权利,极其有限。根据系统设置,用户在货拉拉平台填写搬家、货运的需求,比如时间、地点,接下来的环节,就只能交给系统了——在不知道接单司机是谁的情况下,用户就已经付费,完全跳过了挑选的环节。谁来接单,只能由平台安排,用户的选择范围非常有限。

这就很像开盲盒,用户遇到的搬家师傅的好坏,全看运气。而且这种运气的比拼,是在没有任何保护的状态下完成的,货拉拉的货运业务,没有行车录音。

货拉拉将自己定位为信息提供商,但它提供的业务很接近服务平台。从跳窗女孩车莎莎亲属的说法来看,他对货拉拉的认知是服务商,亲属接受采访时如此比喻【我吃了你的鸡翅有问题,肯定是平台的责任,我在快餐店吃了个鸡翅,你不能说这个鸡翅是哪个饲养商提供的,要我们找饲养商。我认可的是你的品牌,我要的是你的服务,你要付全部责任。】

货拉拉,这家注册地在香港的公司,在一轮轮融资中野蛮生长。如今,满大街都跑着印有货拉拉标识的货车、面包车,如果不是仔细研究过其中猫腻,你大概率会以为,货拉拉是一家有固定团队,有固定车辆的货运公司。

这是货拉拉故意营造出来的“错觉”。

一方面,货拉拉跟司机维持着松散的合作关系,比如《新京报》报道:“注册的时候要求有一年驾龄就能成为司机,交了1000块钱押金后有个培训,但也就半个小时时间,后来平台就不管了。”

但是有一项业务,货拉拉对司机的要求却很严格——车贴广告。加入货拉拉的司机,会签署一份合同和一份协议。这份协议就是《货拉拉车贴协议》,签署之后,平台将印有“货拉拉”字样的广告,贴在司机自有的车身上。

除此之外,还有月检,司机每月需要在固定时间上传车贴照片到App。具体上传时间不同,有规定25日到次月2日,有规定1日到7日。但是有一样是共同的:罚款,无故撕掉车贴,或者车贴照片跟绑定车辆不符,都会被罚款200元。

图片

事实上,这些车贴广告违反了道路安全法的规定,一经被发现,司机会被罚款200块钱。虽然平台可以报销,但是一个月只能报一次。于是,在实际服务过程中,一些货拉拉司机不会完全按照导航规划的路线行驶,其中一个原因是避免被摄像头拍下车贴广告的照片,导致被罚款——有网友由此分析,此次事故中出现的司机三次偏离导航,在货拉拉系统里,很正常。

这就有点不讲武德了。主打本地信息服务的58同城,不会要求平台上的信息提供方,在自家财产上印上平台的品牌Logo。推荐莆田系医院的百度,也没把自己的品牌Logo满医院植入。怎么货拉拉就得植入自己Logo呢,广告费一分不花,还要收取将近17%的服务费?

严格来说,货拉拉做的只是“山寨盲盒”的生意。

泡泡玛特这样的正经盲盒公司,是有自己设计师与生产线的,概而言之,质量是有保障的。而那些想蹭热度的玩家呢,索性店铺也不租,网上开个店,有人下单了,直接从义乌小商品城进货,包装成“盲盒”寄出去。

只是,这卖货和运人终究是两码事。货不好,最多退货赔钱;运人出了问题,公司便会被拖进舆论场,被无数人举着放大镜审视。

偏偏,货拉拉这样的公司,经不起审视。毕竟,它只擅长营造氛围感,把信息平台假扮成拥有固定司机和车辆的货运公司。至于责任感和安全红线,它值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