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十年大变局,寻找中国的创业创新机会
2021-10-08 18:10 李丰

2李丰:十年大变局,寻找中国的创业创新机会

创业家&i黑⻢讯(记者袁子昊)9月17日,黑马企业加速大课暨秋季DemoDay在京举行,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以《寻找立足中国的创业创新机会》为主题发表演讲。

现场,来自黑马营、黑马企服营、黑马实验室、黑马产业加速器以及获特别邀请的中小企业创始人,在这里展示自己、提升认知,全方位对接资源与资本。

立足专精特新,坚持重度垂直。创业黑马作为第一家登陆创业板的企业服务公司,13年来始终和中小企业共同成长。据悉,黑马“专精特新加速计划”将携手投资机构、服务机构走进十多个产业城市的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芯片可控、高附加值、北交所等,你看到的所有现象,都跟中国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有关。”李丰在演讲中表示,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政策上的调整,越来越多的机会将摆在中小企业面前。

以下为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过的演讲节选:

今天讲的内容是我们要从什么样的视角来看今天的中国。过去的一年半,我们都在面对没有经历过的变化。

作为企业的一部分,我在考虑这些变化和无法预期的事情时,也想从中找到这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些变化往后是什么。

01

近30万亿美金往何处去?

首先讲钱。我们追踪了一些数据,从2020年4月份到今年5月底,全世界在这13个月印了约27万亿美元,而全球所有国家在2年以前的GDP加起来也才是90万亿美元。2019年全球的债务是230~240万亿美金,这是过去100年累加起来的,而过去一年中,这个数增加了近50万亿美金。

这么多钱被印出来,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也难以准确预测其后果。以美国为例,为了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从2008年开始第一次量化宽松到2013年初第三次半量化宽松,近五年的时间美国8700亿美金负债表上升到4万亿美金的资产负债表,所以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从印钱角度讲,增加3万多亿美金,而这次一年的时间美国就增加了8万亿美元。

全世界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这么多钱,把价格都抬高了,影响了很多事情,比如中国去年股票市场,在最后一个季度表现不错,因为中国控制好了疫情,减轻了恐慌情绪。去年有些钱来到中国,接下来,因为美国今年第一季度新总统上任,疫情得到一定控制,那些钱又开始回去,但欧美又出现了第二次疫情。

并且最难回答的问题是,这件事总有结束的一天,到了那一天会发生什么?目前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但这是之后三年时间,全世界都要回答的问题,不可能平白无故让全世界多了30万亿美金的GDP,这些钱怎么在全球流动,怎么影响中国,怎么影响你我,这大概是最大的宏观命题。

国家领导人在过去一年半反复讲防止输入性系统性风险,就是讲这件事。这么多钱总要往全世界跑,总要逐利赚钱,钱进来的时候,所有人欢欣鼓舞,大家都赚钱,大家都有财富效应,但问题是钱走的时候怎么办?

可能大家会说,钱变多了,为什么我没感觉到?那是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2021年前八个月统计数据显示杠杆率下降的国家。就是说全世界都在印钱的周期,我们是唯一做到尽量不印钱的国家。为什么我们能做到?是因为中国是全世界在疫情期间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因为我们是第一个走出疫情的国家,所以第一个停止了印钱带来的短期刺激。

02

中国的结构调整带来什么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基本结构。五年前,政府经常说要调融资结构,简单来讲,把银行业务变成投资银行,把间接融资变成直接融资,中国2019年全社会融了25.58万亿人民币,去年因为疫情抗疫,是约35万亿。

过去碰见问题,我们也印钱,印钱后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以银行为例,银行有200多万亿的资产,有40%的资产跟房地产相关。每次我们只要一放水,水就去了房地产,去年央行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均财产调查,每户人均有317.9万元的财产,其中三分之二是实体资产;每户拥有的实体资产,其中80%是房地产。

从钱和结构两个角度解释了这个问题后可以理解一个事。如果要再刺激经济,我们要先解决的是,不能让水习惯性地老往一个方向跑,而是去更多地方,解决更多行业的问题。怎么才能不往那个方向跑,就想办法把那个洞变小一点,所以过去一年半金融和房地产相关的调控政策连续出台。要求银行把房地产的资产占比依次降到30%、25%、20%三个档次,这意味着银行要把平均15%的资产投向其它地方,那么机会就来了。最近房地产头部企业爆雷,既然行业老大都出问题,银行就更不敢轻易贷给房地产了。那么如果你是银行行长,每年多出来的15%的钱去哪呢?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因为中国降了部分杠杆,那么假定中国重回部分意义上的刺激。这种情况下,多出来的钱会去哪?这是明年、大后年,所有人都面临的情况。

03

中美行业发展的差异:

以SaaS和企服为例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中美的差异,是我今年年初突然意识到的。它也跟互联网反垄断政策有关。我们看美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有一本书叫《美国的繁荣与衰退》,讲了150年来美国各行业的增长和变化。以SaaS和企服行业为例,美国的特点是,几乎绝大多数行业都先经历了线下的充分竞争、充分市场化、充分社会分工的阶段,80年代开始才经历了软件化、在线化、智能化、移动化这几个阶段。

意思是什么呢?美国是先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产业分工链条,每个企业在其中都各司其职,分工这件事在计算机进去之前就完成了,所以IT、大数据、人工智能进去以后,每一个分工完成的链条依次翻一遍,先是软件化,过十年又在线化,然后再过五年移动化,过三年智能化或者大数据化,这是美国SaaS生态的方式。

中国的情况是,中国的数据化跟行业分工、社会分工同时进行。对创业的影响则是,因为先进行了数据化,这里面产生的问题是数据化作为基础设施。之前利用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桥梁、土地等这些基础设施是国有,但是新的数据化基础设施更多是公司拥有,所以在国内做Saas和投SaaS都不太容易,因为它是公司拥有的数据化基础设施,所以需要判断它对整个社会带来的效益是否正面。

新的社会分工建立在新基础设施上,这个新基础设施又是相对偏公司行为的规模性垄断行业或规模新垄断设施。因此,国内的Saas创业和企业服务公司,会同时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这带来的结果会引起一些长期的变化,我们也需要进行思考。

04

全世界的挑战:K型分化

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一个挑战是,经历了疫情之后,没有人意识到国家和国家之间、国家的居民、创业者内部出现了K型分化。

言下之意,今天来看,大部分发达国家不管经历了一轮、两轮疫情,看起来都相对比较好和快速地恢复经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看起来经过两次以上的疫情折腾,都还没出来,并且没有变得更好。

这里面有很多因素,能够发行的债务规模,对经济刺激的方法,大家用的办法都不一样。不同国家的能力不一样,所以最后变成了全世界所有国家想努力恢复变成K的上半部分,而不是K的下半部分。

今天看许多国家的内部,以美国为例,美国居民消费者、创业者也分化成了两层。原来一般的变得更不好,原来很好的人变得更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能影射美国的很多痛苦、冲突和矛盾。大家都想把上和下往中间移平,但很少有国家能有有效的办法。各个国家在尝试不同的手段,这个问题是经济规律导致的,只是疫情加快了这个分化过程。

05

中国制造业、消费与医疗的问题

去年疫情期间,所有人争论产业链是否外迁时,我们画了这张图。

中国的产业结构大概是这样,工业有80%是制造业,我们主要讲制造业,2018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就到30万亿人民币,有多厉害呢?中国一个国家就占全世界工业增加值的30%。这个数字很有意义,因为中国上一次占全世界的30%是在国家以前的最后一次顶峰,时间是1750年,之后一路下滑,又逐渐回升,这次重回30%,作为全球第一名持续时间超过了两年。

经过这次疫情,大家都意识到产业链要自主可控,要想办法自给自足。中国这么大的工业结构,占了世界的30%,那么我们的机会和挑战是:

第一,要自主可控。

第二,留够自给自足的空间。

第三,劳动力成本变化带来的调整。

第四,人口结构的调整。

第五,国内工业增加值的增加率(毛利率),目前的毛利率能到23%,发达国家是33%到37%,我们差了10多个点。我们要么接受便宜的东西被挪走,要不然赚回那10多个点。

今天所有的政策都能帮助解决这5个问题。

专精特新、芯片可控、高附加值、制造业、投资增长等,你看到的所有现象,包括北交所、科创板,所有这些在过去两三年发生的新事情,都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帮助,并且疫情还加速了这件事的迫切性。

再讲一讲消费,过去一年里,峰瑞投了很多消费,我认为这个行业有两个问题:

第一,从2020年的一季度开始,一直到今天(除去2021年1季度社会销售零售总额大盘稍好),剩下的一年半中社会销售零售总额都还好。整体而言,消费从整体上仍未完全恢复,保持较低增速。

第二,中国在消费上最大的机会是什么?中国要在203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倍,举个例子,中国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40万亿,全球第二名,跟美国相差不多。如果翻一倍,就是现在的40万亿再加40万亿。

既然我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倍,那么问题来了,什么东西能适应这十年呢?另外这个东西是应该中国制造呢,还是进口?最后,如果它是中国制造,那么什么方向能既迎合这个趋势,还可以解决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需求和问题呢?

医疗方面,只讲一件事,中国医疗最大的矛盾是什么?人一生的医疗消费约80%是生命的最后两年。除去去年疫情的影响,2019年中国个人及家庭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占GDP的6.6%,发达国家是12%,我们的增长空间很大。另一方面,中国医保基金收入在2019年是2.3万亿人民币,医保支出2万亿,听起来不错,有3000亿不到的盈余,但如果对照预期增长的支出,则需要医保收入达到15%~23%的复合增长率,这样看来医保费用就可能在未来入不敷出了。

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医疗方面的创业创新,如果你是国家相关政策或者行业负责人,站在这个矛盾上,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事情,这都是医疗三年、五年、十年长期来看和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