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暴利背后的投资逻辑:仅10%电影赚钱 亟须专业PE
2014-08-25 17:01 暴利 影视 投资

《中国好声音》第三季正在电视荧屏上撩动着无数年轻观众的心,同时吸纳了诸多广告主数以亿计的钞票。而隐匿在其背后的运作者,是一家在文化传媒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国有PE——华人文化产业基金。


 
《中国好声音》第三季正在电视荧屏上撩动着无数年轻观众的心,同时吸纳了诸多广告主数以亿计的钞票。而隐匿在其背后的运作者,是一家在文化传媒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国有PE——华人文化产业基金。

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高额的回报让PE加快了进入该行业的脚步。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2000年以前仅有中国电影基金会一只专项产业基金,但到了今天中国的影视基金已经达到上百家,管理规模接近千亿元。

不过,在电影产业光环聚集、暴利诱惑的背后,极高的投入风险也让许多投资客不得不直面血本无归的结局。业内人士称,每年拍摄的700多部电影只有不到10%能够赚钱,PE涌入电影行业不是好事,泡沫吹得太大最后会破得很惨,没有专业团队和专业行业分析的PE无法在电影界立足。

暴利背后的投资逻辑

一部成本6000万元的电影,经历8个月的投资制作之后,实现超过6亿元的票房回报。对PE来说,如果碰到这样的电影项目,顿时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是的,这就是经纬创投成功参与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的真实写照。

这个暑期档,影院上映的影片中PE身影频频出现:博纳诺亚影视基金支持制作、包装及发行宣传的《白发魔女传》,即将上映的《神秘岛历险记2》则有“其欣石基金”参与。

驱使这些公司共同投资影视方向的原因是国内电影消费市场爆发式增长。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今年仅过了141天,国内电影票房已成功突破100亿元大关。

而在2009年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62亿元,当时的国产片票房冠军是4亿元票房收入的《建国大业》。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达到270亿元,《西游降魔篇》狂揽12亿元票房,5亿元以上票房收入的电影多达9部。短短4年,国内票房总收入爆增三倍。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数字将继续快速增加。

多位影视界和投资界人士认为,影视行业仍处在黄金发展期,中国的消费升级,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年轻人对电影的消费已经变成了生活必需品。

于是,不断刷新的票房带来高额投资回报的神话:斥资6000万元制作的《致青春》赢得7亿元票房;《西游降魔篇》1.02亿元成本,换来12.37亿元回报;而《泰囧》更是以3000万元撬动12亿元的票房收入,刷新内地影视票房纪录,并创造出高达4100%的回报率。

一时间,国内外影视投资基金数量大幅增加,更多PE/VC机构参与到整个影视产业链的投资中。而且,除了专业的影视基金外,几乎所有的大中型PE都设立了影视投资部门或者干脆成立影视子基金公司。

仅有10%电影赚钱

事实上,在中国的电影投资中,50%亏损,40%持平,仅有10%左右可以获得盈利。中国电影市场具有投资成本高、机会少、风险大的特点。猜得出这个故事的开始,却猜不出它的结局。趋之若鹜的影视基金热情如火般投入,或者赚得钵满盆盈,抑或血本无归,也是常态。

在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与日俱增的当下,PE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电影市场依然面临产业链利润不均、风控机制不健全、优质项目稀缺、发行市场局限等诸多掣肘。截至2014年6月30日,年内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137.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但国产影片在全国票房中所占份额却由去年同期的62.3%下滑至今年的48.27%。

而且,好莱坞大片的配额限制在不远的将来会被解除,到那时国产电影是否做好了抗衡好莱坞的准备?这样的问题估计目前无人能回答。在电影制作水平、电影技术以及电影发行能力上,国产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到目前为止仍然很大。今年暑期档《变形金刚4》在中国市场吸金近20亿元,成为该片全球范围内票房最高的市场,而同期的国产电影只能作为“陪衬”,在票房上完全无法与之正面竞争。

“只要有钱就能拍电影”在很多人看来,电影几乎没有门槛,只要能筹来资金。但其实,与传统实业不同,电影行业的进入门槛很高,且核心资源比如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等都属于复制难度极高的资源。多位电影投资人表示,电影行业内是一个核心环节寻找其链条上的其他核心资源的过程,比如制作核心资源寻找发行核心资源,加上院线和互联网的核心资源,这样才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而PE对电影专业性的认识普遍停留在表面,因此对风险的把控能力较弱。“以为投了个金矿,其实最后发现是个地雷坑。”一位投资过电影、最终失败的PE负责人警告说。

影视投资亟须专业PE

风险和收益总是如影随形,控制风险的最好办法,便是运用更加专业的管理团队。国内影视圈暴利吸引着PE涌入,但其实真正能介入影视界的PE往往需要丰富的电影从业经验,同时又具备相应的金融知识。

投资《中国好声音》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便是其中之一。这家基金的掌门人是SMG的董事长,国内传媒业的“一哥”黎瑞刚。他曾任SMG(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总裁长达10年。2012年,黎瑞刚离开体制,专注于华人文化产业基金(CMC)的运作。今年初,黎瑞刚重回SMG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并着力推动SMG的改革。

进入2014年,华人文化基金明显加快了投资步伐,在文化传媒领域的投资动作越来越频繁。今年4月,华人文化联合方源资本,对IMAX中国进行投资,将拥有IMAX中国20%的股份。6月,华人文化基金联合引力控股,投资了IPCN公司,IPCN曾将《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版权引进中国。同月,华人文化基金又投资了在线票务网站格瓦拉2亿元。8月初,该基金投资了新锐影视公司乐华传媒。

向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这样的专业PE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业绩和优质的项目,就是因为其专业、专注。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影视基金必将进入优胜劣汰的过程,不专业的、不能准确预判行业趋势的PE将会出局,而那些专业的PE将越做越大,“马太效应”会逐步显现。

来源:中国青年投资家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