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滴滴、快的假如和旅游结合?千亿产业的新蓝海
2014-12-10 11:48 专栏 旅游 打车

两家打车软件似乎都相信只要烧钱就能养成用户习惯,背靠着腾讯和阿里的两个打车软件,如果能够盘活腾讯和阿里的大数据和商业生态圈,开发旅游人群里小型旅游的潜在市场,岂不是比烧钱养用户习惯更有商业潜力。

i黑马注:两家打车软件似乎都相信只要烧钱就能养成用户习惯,背靠着腾讯和阿里的两个打车软件,如果能够盘活腾讯和阿里的大数据和商业生态圈,开发旅游人群里小型旅游的潜在市场,岂不是比烧钱养用户习惯更有商业潜力。

来源:黑问专栏
作者:师天浩


12月9日,来自腾讯科技的报道,滴滴打车获得新一轮超过7亿美元的融资,这次融资有淡马锡、DST、腾讯三家主导。与此同时,围绕快的打车也是数亿美金规模的C轮融资的传闻,早在此前就已经放出很多风声。

这些动辄数亿美元的融资,为将来的烧钱大战埋下了伏笔。两家打车软件似乎都相信只要烧钱就能养成用户习惯,背靠着腾讯和阿里的两个打车软件,如果能够盘活腾讯和阿里的大数据和商业生态圈,开发旅游人群里小型旅游的潜在市场,岂不是比烧钱养用户习惯更有商业潜力。

打车和租车模式太低级,打通大数据和商业生态圈做“泛出行服务”

其实,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推出的打车和租车服务,是目前O2O模式里是被认为相对比较成熟的服务之一。风头正劲烧钱不止的打车、租车业务,并非像表面那样风光。因为打车和租车最重要的两个环都不被掌控,一端是无法控制的出租车公司和汽车租赁公司,一端是尚未将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行刚需的用户。那么,能否化被动为主动呢?改变现在烧钱换取用户习惯的行为,而让用户因为刚需来主动来找呢?

在近几年,因为成本和出行方案的问题,一种叫做小型旅游被认为是一个很小的市场,因为这种小型旅游,就是三五个亲朋好友雇佣汽车自驾,或再雇佣个司机,这种小型旅游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对于大部分来说,与其花高昂的代价租车旅游。倒不如牺牲点质量,找旅行团,省心、省钱的跟团走。

要知道,随着物质的丰富,人的精神追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希望来一场更自由、更有质量的旅行。那么,如果此时,正好有一家,可以提供旅游解决方案,并且可以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为用户驾车省钱的的打车软件,既圆了这些那些喜欢小型旅游人群的梦?又能盘活了围绕旅行的庞大市场,而且这是用户刚需,只要满足了用户期待,完全不需要烧钱养习惯。

这对于拥有大数据的打车软件公司是一个新的蓝海,而且透过小型旅游服务,打造一个移动支付、地图导航、旅游攻略、移动零售和专用司机等一站式的旅游生态圈布局。激发旅游人群中潜藏的数量庞大需求小型旅游的用户,以旅游市场近3万亿的总收入比较,那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将产生千亿规模的产业。而且也使打车软件通过小型旅游出行服务,盘活了巨头们包括支付、地图、大数据分析、零售的整个生态链。

打车和专车服务模式亟待转型,抓住衍生服务才能做大蛋糕

从目前市场上两款打车软件遇到的情况分析,虽然烧了几十个亿,出行就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习惯显然并不怎么成功。而对于大多数乘客来说,打车软件显得并不是刚性需求。刚性需求才能成为最稳定的钱袋子下,如今的打车软件似乎陷入了一个困局。不烧钱无法成刚性需求,但烧钱却不知道前路何方。

从烧钱战来看,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真正用意并非恶意竞争,反而更像一种惺惺相惜,似乎试图“以钱换时间”,通过烧钱去养成用户习惯使用打车软件,进而通过对用户习惯的支配,反过来对下游的出租车公司和汽车租赁公司进行改造。目前来看,这种战略布局并不成功,和整个出行产业比,通过打车软件产生的消费占比并不高,似乎至少目前还未看到打车软件颠覆整个产业的实力。

反而,如果打车软件不再固执的用烧钱来培养习惯,而是转而依靠自身强大的数据优势和生态优势,将小型旅游出行服务的成本优化到最低,让更多的希望小众游但囊中羞涩的旅游爱好者,可以游得起、游得轻松、游得便利。利用自己无可替代的优势,为需要服务的客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恐怕比烧钱抢地盘的模式更高级。

如今,以滴滴为例,都在尝试打车APP衍生服务,滴滴欲推出涵盖了出租车业务、专车业务、同城物流、移动零售、智能公交等多种服务。但这些服务更多的是单项的,相互不相属,不能体现打车软件在整合生态链方面的实力,在涉及面广的小型旅游的方向里,或许是打车软件的新蓝海。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非i黑马官方立场
 
点击链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师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