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医生创始人徐琳:如何用12度以上传播获取73%用户!
2015-01-19 15:17 杏仁 医生 用户

杏仁医生,一款定位为私人处方医生的APP,正式上市仅4个月,历经十几次产品迭代,目前已聚集了几万名医生用户群。其创始人徐琳今日和大家分享创业经历,讲述该项目是如何从零用户慢慢累计到500用户,继而以12度以上的传播最终获取73%用户的全过程。

i黑马:杏仁医生,一款定位为私人处方医生的APP,正式上市仅4个月,历经十几次产品迭代,目前已聚集了几万名医生用户群。其创始人徐琳今日和大家分享创业经历,讲述该项目是如何从零用户慢慢累计到500用户,继而以12度以上的传播最终获取73%用户的全过程。

现在是凌晨1点20,我正在上海飞往深圳的飞机上。整整2年,我每周都是这样,周初天不亮就出门去机场,周四半夜的廉价航空回深圳,周五凌晨到家。

杏仁发布之前,我们不知道做到什么样才算“够”或“不够”,可杏仁医生正式发布的这4个半月,发展速度远远超出我们原本的规划,也正是如此,现在这几万的医生用户群,让我深深感知到:我们做的远远不够,前方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这对于创业者来说尤其重要。以下是Ciline今天发在朋友圈的文章:
 


 


(微信号“小大夫漫画”作者中山医院何义舟医生为杏仁画的明信片《努力前行》)

杏仁团队走到今天,可以说是各种侥幸,死里逃生。我们经历过的焦虑、彷徨、挣扎,付出的辛苦和正在付出的辛苦,我想只有我们这个团队自己最最清楚,外界的评价、褒贬、揣测都离我们很遥远。

两年前的现在,我们只有几个人,一年前的现在,我们只有十几名员工,早期的时候,没有人相信我们,招募每个人我和马丁都要苦口婆心劝好久。

2013年我们小摆了不少方向,做了不少东西但是最后马丁不同意推。马丁一直说陌生医患的远程问诊根本就是不对的,互联网上随便聊聊不可能聊出靠谱的结果,治疗应该是个不断监控和循环调整的过程……不懂医学的我们总觉得他太固执,认为是因为传统行业不相信互联网。马丁也很纠结,他什么都愿意尝试,但又觉得实在太错。

13年11月的时候,我和马丁陷入深深的焦虑。我们知道方向错了,但却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对的。我们讨论了很多很多方向,都觉得不太靠谱。

去年公司年会的时候,大家玩得很开心,但其实公司好几个人已经打算离职,也有几个人我们打算请走,我们最早的合伙人之一汪院因为癌症要动手术,手术后他就打算退出了。公司业务如果不往上走,员工就会没有什么成就感,没有动力也没有忠诚度。

那真是公司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一位跟了我们很久的实习生找我谈,他快毕业了,顶尖优异的他前途大好,所有亲朋好友老师都反对他选择我们,他内心很难受,虽然我也不知道公司能不能走过年中,我还是对他说:“请你相信我,我一定不会辜负你,我一定会带你们走到成功。”我是个答应别人就会做到的人,那可能是我人生第一次说那么没把握的话,然后我想:Shit!我怎么就这样承诺了,那我必须兑现我的承诺啊——带他们走到成功。

所以未来的未来任何时候回过头来,我最想感激的都会是陪公司走过艰难的每位员工,其实他们内心经历的挣扎没比我们好到哪里去,但是他们也撑过来了,他们选择了相信,相信我们的未来。

有一个周五我在深圳,马丁给我打电话。他听起来很激动,他说他想明白了什么才是对的。我们从早晨聊到中午。马丁说我们就应该做医生端、连接医生自己的患者、产生收费和付费、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帮患者积累他的病历资料。这在医学上、商业上才是通的。

马丁在这个想法上非常坚定。于是我们开始做杏仁医生的雏形,叫做看处方私人专科医生。

我们的私人专科医生刚做出来,bug超多,功能单调,体验极差,那时我们只有一个初级的Android开发,完全没有IOS开发,所以我们做了个极其简陋的Android版本。找了一些医生帮我们试用。当然很多医生不感兴趣也不看好,最多敷衍一下。但也有一些医生他们也选择了相信我们,帮助我们不断地完善产品,忍受着那么难用的东西,但还是持续去用,持续提建议。这些医生也是今天我们整个团队常在群里提起就非常感激的医生们!其实,医生们的心地都很善良也很纯净。

我们从未想过要去动用医院的资源和关系去推,一心一意就把产品做好,每周快速迭代版本,不断完善不断优化。没想到后来科室主任来找我们,院长来找我们,曾经把我们的BD轰出去的医院也来找我们了。我们经常在后台发现在中国某个遥远城市的某个医院整个科室都在用。我相信只有一款真正好、有价值的产品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我们定在9月3日对外发布杏仁医生。在那之前马丁非常忐忑,多次来找我说:“我很担心我们的产品还不够好,我们要不要推迟一周发布?我可以接受再延一周的。”我说:“马丁,我们真的已经ready了!” 就像第一天送孩子去上小学的父母,总担心孩子太小还跟不上,但是其实他早已经准备好了。

9月3日,我们发布了。

每天都有几百上千位医生进入。因为医生认证的消息会发通知到我的手机上,我每天早晨7点就被手机密集震醒,一直忙到凌晨1点多才慢慢安静下来。这么超乎意料的市场表现,让大家都很振奋,发布前那天我们搞了个竞猜,猜第二天的新增医生注册量,谁猜得最靠近答案谁就有个奖。结果几乎是全公司都输了,当然猜得最高的那位同学得了奖品,虽然他离得也很远。

发布第一天,大家在白板上公布当前新增数字,为了一个赌局。

然后我发现我们并不是跳上了一列高速火车,而是跳上了一台高速运转的跑步机。只能用身不由己来形容,我忙得没有时间吃饭和睡觉,每天只有空吃1餐最多2餐,也基本是在办公室里解决。杏仁的小伙伴们也是夜晚、周末都在疯狂工作,几万医生在用,问题和反馈不断地涌过来,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停下来。

从发布到现在,我们又已经迭代了几十个版本,增加了很多新功能和版块,每一个都是在倾听医生之后做的——所有医生发给助理小杏的消息、所有bug反馈、建议都会通知到团队每个人手机上;公司的核心员工必须每周都要和至少一位医生通电话,访谈报告累计了近百封邮件……团队能这样坚持做下来,有个很重要原因是我们倡导的杏仁医生的核心理念是——“医生值得应有的尊重”,这句话无数次出现在我们的讨论、网站、专访、感谢卡、APP、公司内……

杏仁运营团队付出了巨大的艰辛(等有空我会专门写一篇关于运营的经验教训),所有人几乎7x24小时应对各种问题,小杏团队从早晨7点就开始工作,直到凌晨一点,12月我们医生量暴涨的时候,小杏团队几乎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我们保持每个月都会推1-2个运营活动,盘活整个平台,运营团队常聚在一起讨论运营想法,我总是对大家很严苛,经常在脑暴了几十个ideas后还拍桌子问“创意呢?你们的创意呢?”;当每次有运营的热点出现,不管那是半夜还是周末,大家都会聚集在微信群里讨论不断,直到快速执行出来;我们运营的每一条文字、每一张图片我们都会反反复复修改几十个版本,直到把自己逼疯……

上上周请研发帮跑了一下医生来源数据。我们发现我们只有27%的医生是直接触达的,另外73%是这27%通过12度以上的传播影响来的。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孩子,这是一份值得动容的成绩,虽然和纯互联网项目比(如QQ农场),73%真的不算什么,但在传统行业尤其是医疗行业,实现这样的模型非常有开创意义,因为这个模型证明了互联网可以改变传统行业的希望,证明了产品的价值而不是关系的价值,证明了口碑传播的意义,而不是搞定领导的意义。


 

(截止2014年底杏仁用户的传播模型,真实数据,第一度是27%,通过12度以上的传播,扩展了另外73%)

但就这样……我们还是有很多很多问题,团队还小,精力有限,很容易顾此失彼。我每次和医生通电话,某些建议被反反复复被提起,但我们都还没来得及做,我就十分着急……新上的版本,总发现有bug,想到审核又要等很久,那么多医生进来发现我们这么糟糕,我就会心塞到不行。

这几个月我沉醉于如何将产品和运营做得更好,如何帮助医生解决实际的问题,帮他们改善现有的工作方式和环境。我们今天做得远远不够好,但是我们愿为做好这件事情去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我们从不遮掩隐藏我们的实际现状,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新生的我们一定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不做假、不作恶、不会停滞前行。

有时候团队同学们会因为有同行在效仿我们或者黑我们而义愤填膺,我都会说“同学们,我们是行业标杆了,要努力做得更好让他们fo啊!”我们对这个行业的前辈们充满敬意,也希望同行们一起加油,期待有更多、更优质的创意不断涌现,共同探索与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我想我们一起帮助医生,推进医疗、医学,才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这就是杏仁理想,从开始到未来不变的理想。

本文来源:南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