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公司找人刷单,而有些则被用户刷单
2015-11-29 09:14 O2O 刷单

刷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刷单,还一种就是被刷单。区分两者的关系在于是谁在进行刷单。

说起刷单,不仅仅是O2O,很多互联网公司也都在刷单。刷单是互联网的一个灰色产业链,也养活了不少人。

刷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刷单,还一种就是被刷单。区分两者的关系在于是谁在进行刷单。

刷单有两种目的,一种是创业公司本身刷单,为了数据,另一种是用户刷单,为了高额补贴。

刷单

很多O2O领域的创业者,对刷单都不陌生。

刷单又分两种层次,一种是低层刷单,一种是高层刷单。

很简单,低层刷单仅仅只是为了工资,而高层刷单为的就是数据,更好的获取融资。

坦白的说O2O行业刷单并不是现在才有,在团购出来的时候就有。早期团购大战时期,为了能夸大市场份额,拿到更多的融资,高层的人就会通过刷单,增加流水和交易额。

一般而言,当一个O2O产品扩张市场,打响知名度的时候,就意味着刷单即将开始。有时候高层刷单不仅仅只是为资本方看的,更多的也是给用户和商家看的,主要为的就是吸引商家入驻。网上也经常有报道,XXX的O2O公司一天产生XXX单,然后还又有什么XXX补贴福利什么的,一般商家看到这些,都会情不自禁的去找那些O2O公司合作。但这种长期往来,商家就会得知内幕,剩下的只有“呵呵”了。如今O2O行业刷单这种行为已经成行业的潜规则,即使是如今的风风火火的XX打车,也承认创业早期为了留住司机,不惜自己雇人去下单制造虚假繁荣的假象。

另外我们在来说说低层刷单。

低层刷单主要就是发现了这种高额补贴的漏洞,但多半都是不清楚高层和资本方的情况,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了多拿点工资,采取点刷单。但这种刷单大多数是地推,因为地推人员本身就是非常苦逼,且吃力不讨好,工资还又低。身处在O2O这个行业,只有通过刷单来增加一点收入。

讲个我一个朋友的故事,一个90后,他家是开水果店的,因为经常被父母唠叨,就想找个公司上班。当时通过我的介绍,他成功去了一家生鲜O2O公司,负责线下的地推。他听说同行很多都有刷单的情况。于是他用自己父母的手机下载APP,注册账号,然后随便找个地方下个单,一单补贴个20块钱,最后水果还能带回家。一天搞个十几单,一个月就好几千的收入。故事就讲到这,后面的情况和其他O2O公司差不多,高额补贴烧完了只有倒闭。

被刷单

被刷单就是被用户刷单。靠刷单生活的一大堆,不过不要小看他们的收入,网上也经常有人给他们取了个非常好的名字,叫“刷单客”。

对于这个刷单群体,如今也渐渐变成团伙,协同干活。

O2O行业的刷单客们是实实在在的获取了利益,不仅门槛低,操作也非常简单,几分钟就可以下一单。其实这个刷单的主要原因还就在于O2O公司接纳刷单,巨额补贴引导刷单。

真正影响O2O行业被刷单的主要还就是平台本身,假设不为了流水,不为了资本,就不会存在高额补贴,刷单行为也失去意义。

不过在这个O2O蓬勃发展,拼命烧钱的年代,各自为了能打响自己的市场,高额平台交易的流水,和得到资本方的认可,赢得下一轮融资,所以才有了我们的1元旅游,1元看电影,1元注册公司,1元上门服务。

无论是刷单也好,被刷单也好,这已形成常态,和当年淘宝一样,通过刷单快速增加销售和好评。虚假终究是虚假,或许存在个别公司靠这种虚假,能在这场移动互联网的战场中暂时赢得领先,不过能走多远,还待观察!当然如果团队靠谱,产品创新,模式领先,运营给力,适度刷单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