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不止分享房子车子 还可以分享你的大脑
2015-12-18 18:14 共享经济 知识分享

真正愿意付费的“知识索取者”才是有粘性的核心用户,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不会永远只是免费供应。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萧伯纳

随着“O2O”这个词儿变成围城,城外的想进去,城里的人真会玩。2015的尾牙,移动生态的风口,来到了两个商业形态已历千年的传统概念,一个叫做“社群商业”,另一个,便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火热,无疑是被两个来自西海岸的“门口的野蛮人“带动的。Uber和Airbnb, 前者是全世界最大的出行平台,没有一辆自己的车,估值已经来到了最新的650亿美金;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住宿平台,没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在拿到总估值255亿的E轮融资后,一秒钟变格格,至今没有再拿钱,随意猜一下,现在的估值应该有400-500亿刀左右。

当然,共享经济,古已有之,其核心本质,便是“租赁”。原本的英文释义,也不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Sharing Economy。Rachel Botsman在《共享经济时代》一书中,最早援引的词语,是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或许翻译成“协同消费“更为贴切。

从狭义的角度,共享经济,更多探讨的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话题。比如,我有两间房子,我把其中一间租出去;我有两部车子,我把其中一部租出去;我有两个老婆,我尽量不让警察抓到我,等等… 然而,从广义的角度,到底为什么“租赁”这个存在千年的商业形态,突然在今天枯木逢春,引得各行各业竞相效仿,仿佛霎时之间,无“共享”,不“经济”。

宏观来看,共享经济的核心本质,是打散供给与需求,在数字化的环境下重新高效匹配,缩减中间冗余环节,提升效率。这种深入挖掘商业核心本质但是其实挖掘透彻了也然并卵的话题,改天咱们好好聊,今天,我们重点聊一聊认知盈余的共享经济。

很多人问我,“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到底在卖什么?是书么?我的理解,有一个词或许不恰当,但是可以直观的给你一个清晰的认知,这个词,便是“知识碾压”。同样的一本书,随手打开一个网站,便有3折5折7折的版本唾手可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原价在“罗辑思维”购买?这其中的冲动,便是认知盈余,造成的知识碾压,形成的巨大膜拜向心力,推动的非理性消费。

当然,“碾压”这个词听起来不很恰当,但却是我能找到最直观的描述。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本性,是对比自己的强一点的人嫉妒,对比自己强很多的人膜拜,于是,在任何一个领域,想见一个比自己懂很多的人,而不是只多懂一点点的人,变成了追求真理的不二法门。当然,这里我们还要赞叹一下,人类对知识的需求是个海量无从穷尽的增量市场。

于是,当我生病,我“想见“一个这个疾病领域的权威帮我望闻问切;当我遇到法律疑惑,我“想见”一个资深法律专家帮我咬文嚼字;当我创业,我“想见”一个大咖神棍帮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贵如油;当我迷茫,我“想见”一个心灵导师帮我灵修灵隐灵魂出窍。于是乎,凡此种种的需求,便是认知盈余类共享经济平台诞生并野蛮生长的肥沃土壤。

这样的平台,主流的模式是UGC模式的付费制对谈型经验交流平台,翻译成中文,就是导师生产内容,设定话题和价格。比如你可以聊“从东莞盛衰看中国式客户粘性”;也可以谈“林志玲和波多野结衣,到底谁像谁?”;当然了,“母猪的产后护理”这类话题因为可以讲的人太多,竞争力会大幅缩减;同时我们也发现,“从优衣库试衣间事件看热点营销”这类话题,不好现场互动展示,毕竟学员和导师约见的场景,大多是咖啡厅。

好了,话题设置好了之后,就可以给自己的肉体,哦不,是服务,设置一个价格,因为没有“妈妈咪”的引领,通常第一次会拿捏不准。没关系,一般情况下,如果你在一个领域,是个中小咖,那么第一次设置500/小时是一个普遍可接受的心理价位。当然,我们都知道价格杠杆的原理,被约见了几次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调整。比如老路这种卖身不卖艺的人,屡次尝试上调至3000,均被平台方鄙视的给我一个冷眼之后,强制调了下来…人生都昏暗了许多…

好吧,接下来,你就可以做两件事儿,等着被约,和约人。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共享经济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既“角色互换”,好吧,我知道,看到这个词后,你想歪了…

好吧,你又邪恶的往回看了看…

记得我在硅谷住一个Airbnb的房子,我问房东怎么想起来做这个生意,他说有一次他去纽约旅行,住了Airbnb,发现房东是个美丽的妹纸,于是回来瞬间当起了房东,期待单身的美丽妹纸入驻…好吧,老美真诚实…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共享经济的平台,服务提供方和服务使用方,是分分钟互换身份的,这给市场推广,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让口碑传播变得更为高效。

当你被约了,请不要紧张,毕竟是第一次,都需要个过程,你懂的。这里我们会发现共享经济的第二个优势,这便是,付费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某种“连接“。

首先我们发现,真正愿意付费的“知识索取者”才是有粘性的核心用户,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不会永远只是免费供应。于是懂得这个道理,并愿意为知识付费的用户,其忠诚度和传播力,是极其惊人的,这种模式加入了经济链和社交链,前者让参与者更有动力,后者让传播更加发散。这带来的对商业模式的颠覆,让原本分工式的生产方式变为了分布式的共享方式。

其次,作为导师一方,不管在其他场合如何优(zhuang)雅(bi),一旦收了钱,马上有了一颗谦卑的心,会不自觉地非常认真地准备和分享自己的知识。有人说是为了评论,我的切身感受是,大多时候甚至考虑不到评论这一层,导师就是会下意识的觉得,有责任,有义务,毫无保留的分享。

于是,往往交流后,会产生很多后续的沟通和合作,双方都会颇为珍视这“用钱买来的关系”,事实上,这种关系颇为牢固,“回床率”极高,几千万上亿的生意,就从这几百块钱,开始了…

我想见你,是人与人之间,最最基础的社交需求。我想见专业的你,听你认真的,细致的,毫无保留的分享,这是只有在数字化的环境下,认知盈余类共享经济平台才能实现的供需重构。 这样的商业模式,除了可以预见的高速增长,同时是一件极”有情怀“的事儿,毕竟,传递知识,搭建”连接“的商业形态,创造的是真正的价值,而非雾霾。另外,“大学是所整容院”,学知识和长颜值这件事儿,具有某种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这你比我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