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核桃,投了个千亿芯片独角兽
2025-05-07 15:21 六个核桃

2六个核桃,投了个千亿芯片独角兽

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作者:王涛 编辑:吾人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这一经典广告语,曾让“六个核桃”饮料家喻户晓,成为许多人童年记忆中的一部分。如今,六个核桃的母公司——养元饮品正试图用一场新的头脑风暴,来刷新大众对其的认知。

近期,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其控制的泉泓投资以现金出资的方式,对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16亿元的增资。

交易完成后,泉泓投资持有长控集团0.99%的股权。据此推算,长控集团的估值已超过1600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养元饮品的这项投资是在2023年12月完成的。当时,由于涉及商业机密,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在经过审慎评估并履行相应程序后,决定暂缓披露此次投资信息。如今,随着相关暂缓披露的原因消除,公司正式对外公布了这一投资事项。根据当时的增资情况估算,长控集团的估值约为1616亿元。

长控集团的核心资产是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持有长江存储100%的股权。长江存储成立于2016年7月,是一家集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以及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存储器IDM企业。作为国内唯一实现3D NAND商业化的供应商,长江存储是中国在存储芯片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力量。

据养元饮品公告显示,此次增资完成后,除了泉泓投资外,长控集团的股东名单中还新增了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以及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等16家公司。

此次高达16亿元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养元饮品2024年全年净利润的九成以上。如此大规模的跨界投资,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一笔雪藏17个月的投资,两大行业龙头破圈交集

根据公告内容,本次投资是由养元饮品持股99.90%的芜湖闻名泉泓投资管理合伙企业负责执行,资金全部来自于养元饮品自身的自有资金。交易完成后,泉泓投资将持有长控集团0.99%的股权。

养元饮品在公告中明确了其投资的初衷:“本次投资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高度一致,能够助力公司探索股权投资的商业运营模式。从短期来看,本次投资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显著影响;但从长期角度而言,它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投资能力,更好地保障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公告还特别指出,本次投资既不构成关联交易,也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投资完成后,养元饮品不会向长控集团派遣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在这次对外投资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长达17个月的信息披露延迟。养元饮品解释称,2023年12月11日,公司董事会通过相关议案后,鉴于涉及“商业秘密”,决定暂时不对外披露该投资事项。如今,随着相关保密因素的消除,公司选择对外公布这一信息。

长控集团成立于2016年,是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母公司,而长江存储是国内存储芯片行业的领军企业。根据长江存储官网的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总部位于武汉,是一家集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存储器IDM企业。长江存储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3D NAND闪存晶圆及颗粒、嵌入式存储芯片,以及消费级、企业级固态硬盘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消费数码、计算机、服务器及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

根据公告信息,长控集团在本轮增资后的注册资本达到了约1118.12亿元。本轮增资前,其主要股东包括湖北地方国资平台以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一期和二期等。本轮增资完成后,除了泉泓投资外,股东名单中还新增了农银、建信、交银、中银四大国有银行旗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及工银旗下基金、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央视融媒体基金、上海国资等一系列具有国资背景的机构。

截至2024年9月,长控集团的净资产为1347.36亿元,2023年净利润为5.31亿元。然而,由于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周期的波动,集团暂时亏损8421万元。

实际上,长控集团的业务布局不仅限于持有长江存储的股权,还涵盖了多家子公司,包括正在推进IPO的武汉新芯、武汉长江存储科服、宏茂微电子、长存资本、长江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以及长江存储二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

增资完成后,长控集团的股东结构进一步优化,股东数量从7家增加到23家,形成了“国资+产业资本+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格局。其中,前两大股东依然是湖北长晟发展(持股26.89%)和武汉芯飞科技(持股25.69%),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二期)合计持股超过23%。新增的股东包括农银、建信、交银、中银等五大行旗下的金融投资公司,以及上海国资、央视融媒体基金等16家机构。养元饮品作为唯一一家非国资背景的民营企业股东,以0.99%的持股比例跻身前十大股东之列。

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NAND闪存合约价格预计因中美贸易政策宽限期的刺激而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长期来看,仍受到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的潜在影响。

对于养元饮品而言,此次16亿元的投资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的93%。考虑到半导体行业的回报周期通常为5-10年,短期内可能会对公司现金流产生一定压力。公告中特别提醒,如果行业周期下行、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或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标的公司可能会面临毛利率波动和亏损风险。

尽管如此,市场对养元饮品的这次“硬核”跨界投资仍抱有期待。作为国产替代的核心企业,长江存储在2025年的市场份额已突破5%。随着AI服务器需求的爆发以及国产供应链自主化进程的加速,其3D NAND产品在数据中心、智能手机等领域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上瘾的六个核桃,努力寻找第二曲线

养元饮品在投资领域其实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此次参与增资的泉泓投资,是由养元饮品在2021年5月发起设立的,养元饮品出资29.97亿元,持股比例高达99.9%。

根据养元饮品年报披露的信息,泉泓投资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不仅涉及长控集团,还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对外投资。具体来看,泉泓投资投资了重庆紫光华智科技有限公司、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微宇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新潮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泰州衡川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覆盖了文娱传媒、新能源、飞行器等多个行业。其中,对瑞浦兰钧的投资金额最大,达到了8亿元。

不过,这些投资并没有为养元饮品带来预期的高收益。2024年,泉泓投资的净利润亏损903万元,综合收益总额亏损5.99亿元。

除了泉泓投资,养元饮品还曾与荣盛发展等企业联合出资成立了中冀投资,其中养元饮品出资7.5亿元。中冀投资的主要投资方向包括地产债、不良资产以及股权项目。2024年,中冀投资在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益为-1.75亿元。

此外,养元饮品对各类理财产品的配置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024年4月25日,公司披露计划使用不超过8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从财报来看,自2019年起,养元饮品就开始大规模开展理财投资活动。当年,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为93.98亿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105.52亿元。

2024年,养元饮品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增长68.53%,达到58.92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42.62%。其中,银行理财产品金额为20.4亿元,基金投资金额为33.45亿元。

在二级市场方面,养元饮品投资了嘉美包装和异兴包装的股票,获得了1208.68万元的投资收益。此外,公司还持有步步高的股票,但这些股票是通过法院裁定批准步步高重整计划以股抵债的方式被动获得的。

从基金、理财到股票投资,养元饮品在过去几年中确实曾尝到过投资的甜头。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投资收益分别为4.64亿元、3.9亿元和3.41亿元。然而,自2021年起,公司的投资收益开始大幅下滑,2021年仅为219.61万元。2023年和2024年,公司投资出现了亏损,投资收益分别为-1.29亿元和-1.26亿元。尽管在投资领域四处出击,但近年来养元饮品却面临着业绩增长乏力的挑战。

资料显示,养元饮品的前身是河北养元保健饮品有限公司,隶属于衡水老白干集团。2005年,衡水老白干集团进行资产剥离,养元饮品被姚奎章等58名老员工接手。接手后,养元饮品迅速聚焦核桃饮料领域,推出了核心产品“六个核桃”,并精准定位学生、白领等“脑力劳动者”为目标客户群体。其广告语“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在当时竞争相对较小的市场环境下,养元饮品凭借大规模的营销推广,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2015年,公司营收达到了91.7亿元的高点,市场份额突破80%。2018年,处于行业巅峰的养元饮品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然而,随着消费趋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养元饮品因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六个核桃”,逐渐遭遇了增长瓶颈。2016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营收分别为89亿元、77.41亿元、81.44亿元、74.59亿元、44.27亿元、69.06亿元、59.23亿元和61.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1亿元、23.1亿元、28.37亿元、26.95亿元、15.78亿元、21.11亿元、14.74亿元和14.67亿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自2016年起,养元饮品的营收整体呈下滑态势,归母净利润在2018年达到28.37亿元的历史峰值后便一路下滑。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0.5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22亿元,与巅峰时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此次对长控集团的16亿元投资,相当于养元饮品2024年净利润17.22亿元的92.915%。如此大规模的跨界投资,彰显了养元饮品进军半导体行业的坚定决心。

养元饮品表示,此次投资与公司的发展战略高度一致,能够推动公司探索股权投资的商业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水平,为公司和股东创造更多的投资回报。

上市公司跨界投资半导体已成趋势

在A股市场,半导体产业链相关的并购和投资活动日益频繁。截至2024年12月13日,已有约5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或投资动态。除了友阿股份外,双成药业、阳谷华泰、百傲化学、光智科技等企业也纷纷通过并购或投资进入半导体领域。

以传统百货零售巨头友阿股份为例,该公司宣布了一项预案,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深圳尚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以此跨界进入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尚阳通此前曾申请在科创板上市,但已撤回申请。资料显示,尚阳通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功率器件设计企业之一,其产品覆盖车规级、工业级和消费级等多个应用领域。友阿股份表示,此次并购将助力公司实现战略转型,开辟新的增长点,分享半导体行业的红利。

百傲化学也发布了相关公告,称基于战略规划和发展的需要,公司将半导体设备领域作为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其子公司计划向苏州芯慧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增资7亿元。芯慧联的主要产品包括湿法清洗设备和半导体产线自动化设备,2024年上半年还拓展了黄光制程设备业务。

专家指出,当前的利好政策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激发了企业跨界并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周期底部,此时进行跨界并购不仅有利于交易双方实现共赢,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

在标的选择上,芯片资产通常更受企业青睐。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科技企业,其他行业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这些技术推动了数字化世界的进步,同时也对芯片的底层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9月,双成药业披露了其收购计划,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宁波奥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并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奥拉股份专注于模拟芯片和数模混合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芯片业务涵盖时钟、电源管理和传感器三大类,均已实现量产。

然而,跨界并购半导体资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半导体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技术整合难度较大。其次,该行业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可能给跨界并购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此外,半导体研发需要高额投入,跨界并购可能导致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财务负担显著增加。

因此,尽管跨界投资半导体已成为一种趋势,但企业仍需谨慎选择。这些针对半导体领域的投资能否取得成功,还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