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99元的鸿蒙电脑,值得买吗?
2025-05-20 15:33 鸿蒙电脑

223999元的鸿蒙电脑,值得买吗?

图源:华为终端官方微博

来源:定焦(ID:dingjiaoone) 作者:金玙璠 编辑:魏佳

鸿蒙要的不只是市场份额。

5月19日,华为用两台笔记本电脑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一台是定价7999元起的MateBook Pro(常规版),另一台是价格23999元-26999元的折叠屏电脑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版)。

其实华为在当天连发了9款新品,但最受关注的,还是这两台搭载“纯血”鸿蒙系统的电脑,尤其是非凡大师版。

根据发布会信息来看,这两款鸿蒙PC打的是四张牌:流畅、AI、互联、安全,但华为这步棋不是单纯卖电脑。

鸿蒙电脑的灵魂是鸿蒙操作系统。华为把“纯血鸿蒙”搬上PC,既把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用同一套系统串成了闭环,也拉高了国产操作系统的天花板。过去十年,Windows在中国市场几乎包揽了PC操作系统的话语权,华为想要换种玩法。

对于新生的鸿蒙电脑,生态建设仍需时间。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目前有1000多个融合生态应用完成了适配,有2000多个融合生态应用和150多个专属电脑生态应用正在加速适配。

其中,图片美化、视频剪辑、文档办公等常用应用已完成适配,腾讯会议、微信、企业微信这些常用的办公软件还在加速适配中。

华为有可能用“纯血鸿蒙”改写PC市场吗?本文将从产品、系统、市场突围难度三方面展开分析。

产品:两万多的折叠电脑,实用吗?

鸿蒙电脑发布了常规版和非凡大师版两个版本,都搭载了华为自研的鸿蒙PC系统。

其实在这场发布会之前,华为在5月8日办了一场鸿蒙电脑系统沟通会,对于常规版,各个媒体、大V的实际试用体验已有曝光,本文不做过多分析。

但非凡大师版就不一样了,它是当天最抓眼球的产品。

笔记本的形态本来就是折叠的,这里所说的折叠屏电脑不是让主机与屏幕贴合,而是指笔记本的屏幕本身是可折叠的。

不过,这并不是全新的概念。行业里最早的折叠屏笔记本电脑,是联想在2020年CES发布的ThinkPad X1 Fold Gen 1,售价近2万。惠普(惠普 Spectre Fold)、华硕(华硕灵耀X Fold)等厂商在2022年推出的折叠屏产品,仍沿用了类似架构。市场表现都不温不火。

华为的折叠屏笔记本虽然同样高价,但结合多位从业者的分析,其亮点在于技术创新和生态整合。

折叠屏笔记本电脑要解决的第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兼顾便携性与大屏幕,这点和折叠屏手机类似。

华为MateBook Fold展开是18英寸大屏幕(厚度7.3mm),就像一台平板;合上变13英寸的轻薄本(重量1.16公斤),相当于笔记本与平板二合一,可以让用户带着出门,且不占太多空间。

相比折叠屏手机,折叠屏笔记本的第二大难点是怎么处理实体键盘。为保证打字效率,不能直接去掉实体键盘,但保留实体键盘,又不够便携。

华为的解法是,既有能与屏幕分合自如的实体键盘(通过磁吸方式固定),也可以将下方的屏幕生成虚拟键盘。

折叠屏笔记本还有最关键的两项技术,一个是铰链,另一个是屏幕。

华为在折叠屏产品方面有大量积累,这次的折叠电脑和折叠手机有一些部分是共通的,例如铰链,不过,为了能让屏幕“无缝闭合”,铰链也做了创新:

其一,因为屏幕更大,华为研发了285毫米长的玄武水滴铰链,这是业内目前最长的折叠屏铰链;其二,为了让屏幕像书本一样平铺展开,用液态金属和榫卯结构来保证折叠中稳定悬停,且提升折叠寿命。

屏幕方面,华为采用了国产最新的双层OLED屏幕,特性是亮度更高、功耗更低,配合LTPO自适应刷新率和SuperMotion智能帧率,兼顾流畅和省电。

比起硬件,AI交互、鸿蒙系统是华为这次更大的杀手锏。这两方面核心能力对两款鸿蒙电脑都适用。

鸿蒙操作系统底层支持AI的特性,让AI能深度植入。例如,会议自动生成纪要、文档一键生成PPT。这些功能需要本地端侧大模型和云端大模型协同工作,且通过小艺语音(华为面向终端用户的AI助手)就能调用。

又因为手机、平板、电脑共用一套系统,跨终端协同能力弥补了传统PC系统的场景短板,最直观的变化是,流畅度和硬件性能都有所提升:

跨设备几乎“无感切换”,如应用流转、文件互传只需手势操作(比如“三指抛甩”跨屏);

性能损耗也更低。根据华为与上海交大合作发表的论文研究,鸿蒙内核的系统负载比Linux开源系统轻19%,这意味着同样配置的电脑,鸿蒙能更高效地调用硬件性能。

系统:布局十二年,补齐最后一块生态拼图

华为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卖硬件。从鸿蒙生态的角度,它用一套系统把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串成了闭环;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它可能成为国产操作系统打破海外垄断的转折点。

首先,华为需要自研鸿蒙系统,以满足“技术独立”的需求。

过去几年,华为的“1+8+N”战略始终有一个缺口——缺一个作为生产力核心的PC设备,现在鸿蒙落地PC,补齐了最后一块拼图。

回顾鸿蒙操作系统十二年的进化史,会发现这是一个开发难度极大的工程,纯血鸿蒙接入PC对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生态闭环方面,有超出商业层面的意义。

整个历程要从2012年说起,当时华为开始规划自有操作系统OpenHarmony(开源鸿蒙),经过四年技术储备,这个项目从2015年正式立项,蛰伏四年后在2019年8月迎来首秀——HarmonyOS(闭源鸿蒙)发布1.0版本,并宣布开源。

这是基于OpenHarmony和安卓(AOSP)打造的系统,发布时仅支持部署智慧屏等少量设备。这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正式登上舞台。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0年。面对安卓断供危机,华为加速推进鸿蒙战略,同年9月推出2.0版本,正式向手机用户推送,同时可实现手表、平板等多设备协同。

这个阶段华为采取的是“兼容安卓+拓展原生”的策略,既保障用户体验连续性,又在底层搭建分布式架构。

到2022年7月,鸿蒙系统迭代至3.0版本,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性能和稳定性,并向工业场景渗透。

此后鸿蒙生态进入爆发阶段,2023年8月推出Harmony OS NEXT(纯血鸿蒙)开发者预览版,这个4.0版本已经不再兼容安卓应用;2024年10月,面向消费者的纯血鸿蒙,又名“Harmony OS 5.0”正式推出。这是剔除安卓后的全新手机系统,标志着生态闭环初步形成。

现在,华为把“纯血鸿蒙”装进电脑,意味着PC也升级成了跨终端协同的生产力工具,手机、平板、电脑等全场景形成了生态闭环。

而如果把视角拉高到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鸿蒙PC的入局也符合国家信创建设方面的实际需求。

过去,银河麒麟(Kylin OS)、统信UOS等国产自研系统在政务、金融、能源等一些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但因为都是在Linux基础上的修补,在安全、应用生态、交互UI设计体验上相对薄弱。

鸿蒙系统从底层重构代码逻辑,就像打地基盖新房,最大优势是轻量化、安全性高。这或许为国产操作系统“换道超车”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不过,鸿蒙PC更大的挑战在于,直面的是Windows统治下的PC红海。

根据全球权威市场研究机构StatCounter 2024年6月数据,Windows与macOS在PC操作系统领域仍占据94.6%市场份额,其中,Windows 72.1%,macOS 22.5%。

有了前面十来年的积累,鸿蒙PC的优势在于,它不是单兵作战,鸿蒙系统在中国市场已经从“备胎”变成了主力。

截至2025年一季度,鸿蒙设备总量已超10亿,覆盖了手机、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终端、智慧城市等领域,据称市场份额跃居国内第二,超越了苹果iOS系统。

市场:政企打头阵,TO C是关键

那么,鸿蒙电脑能撬动PC市场的“铁板”吗?

结合从业者的分析,短期内,华为鸿蒙PC的切入口大概率是TO B和TO G市场。

前者注重产品的实际性能、供应链稳定性和生态兼容性,后者对安全可控有刚性需求。

不过,TO C市场才是真正的试金石。这里华为也有两个突破口:

一是办公市场。

从2025年Q1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的数据来看,华为笔记本处于线上销量第三、销额第四的位置,说明其主打办公市场的定位,已建立基本盘。

鸿蒙电脑对Windows用户来说,最大差异化是多设备互联、“高效办公”,对苹果用户而言,AI能力是最大卖点,如果能加速解决软件生态适配,在办公人群中有机会扩大市场。

二是中高端市场。

据Canalys报告,华为2024年在国内PC市场的份额为11%,排名第二,仅次于联想。这主要是因为华为凭借MateBook系列的设计与品牌溢价,在中高端市场已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新发布的两款鸿蒙电脑显然走的不是性价比路线,其中的MateBook Pro有望在6000元以上价位切走部分MacBook用户;两万多的折叠屏笔记本,则是要卡位超高端商务市场。

一位PC市场从业者称,苹果至今未出折叠设备,微软Surface系列专注二合一形态,华为是要用折叠屏本+鸿蒙系统,抢占“商务旗舰本”的超高端市场。

放眼海外市场,鸿蒙PC的战略价值就更直接了。

根据Canalys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报告,全球PC市场仍是被五大品牌(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华硕)占据77%份额的格局,但也不完全是铁板一块。

华为产品因无法使用谷歌服务而失去的竞争力,或许有机会在PC端找回。毕竟,电脑对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的依赖远低于手机。

如果鸿蒙PC能通过流畅度和AI功能打开市场,可能吸引对其他生态绑定不深的用户。华为则可能有机会绕过移动端的生态短板,在海外市场收回一定份额。

这对于受芯片供应限制的华为来说,或许是一条突破技术封锁、用系统优化“榨干硬件潜力”的路径。

但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鸿蒙电脑的应用生态都是核心。

目前的鸿蒙PC生态,办公刚需应用基本已适配,相对专业的工具正在加速适配。下一阶段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前期快速积累一大批用户,或通过开源社区吸引更多开发者,或与特定行业合作定制解决方案,形成“用户-开发者-应用”的正向循环。

华为似乎已经找到了切入点。在政企采购领域,因为手握安全牌、生态牌,鸿蒙PC的竞争力比较全面;在消费级市场,它瞄准了中高端商务人士对“效率工具+身份象征”的痛点和需求。

尽管鸿蒙PC已迈出关键几步,但这场战役注定是场持久战。考虑到Windows操作系统在中国市场仍占据80%以上份额,用户对Windows生态的依赖、迁移成本比较高,鸿蒙电脑在消费市场的销量爆发,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