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上的“大黄车”,成了乡亲们的温暖驿站
2025-08-18 13:48 大黄车

我是大邑的一名乡村客运司机,开了二三十年的车,车轮碾过的山路连起来,估计能绕县城好几圈。每天天不亮,我就开着浑身涂满亮黄的锐胜王牌M7,往返于悦来和成都之间。车身上那抹亮色在晨雾里格外扎眼——这是我们这边乡村客运的统一颜色,乡亲们老远看见,就知道是“老杨的车来了”。

 

一车人一车货,山路上的移动驿站

山路不好走,山里头也没通公交,赶集的老人、放学的小孩、背篓里装着活鸡活鸭的大婶,都指着我这“大黄车”。

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跑四五趟,车厢里常常挤得满满当当。都知道我这车能“装”,乡亲们进城赶集也都敢多买点必需品了。要搁以前,每次一拨人上车后,再来一拨拖家带口的就很难挤得上去了,只能在站点干着急,要等好久才能等来下一班车。

现在好了,自从有了这辆锐胜王牌M7,我可以根据乘客的多少,随时调整座椅,来最大化利用车子的空间。有一回,车里人不多,遇上一个阿婆手里提着两筐枇杷,我二话不说把后排座椅一折,给她腾出地方,让老人坐得更加舒心。

 

爬坡过坎稳如山,省下的油钱都是情谊

跑过山路的,应该都知道,一路蜿蜒盘旋,最怕的就是车子使不上劲,关键时刻掉链子。以前开旧车爬单行道陡坡,油门踩到底发动机直喘粗气,后视镜里看见一车人紧张得攥紧扶手,我的手心里也全是汗。换了这辆M7后,106KW的劲儿像使不完似的,载满人爬坡照样轻快。我还记得去年雨季,雨水冲刷下来很多泥浆,漫了半条路,我握紧方向盘慢慢碾过去,能明显的感觉到轮胎咬着泥地的扎实劲儿,整个过程中,车身愣是没打滑!

不光稳当,这车还特别省油,性价比很高。百公里只用七八个油,加满三百来块钱的油,能跑七百多公里。每省下一升油,就能多捎个走不动路的老人,多拉几筐赶集的蔬菜鲜货。有次收车时发现油表还剩小半格,硬是绕路把放学的几个娃送到了家门口。

 

中控台前的岁月,方向盘上的温度

开了这么多年车,我最稀罕锐胜王牌M7的驾驶座。仿皮座椅软硬刚好,跑一天山路腰背都不酸。中控屏能连蓝牙,我经常会放些老歌,给车厢添点热闹。乡亲们最爱的是那几个USB接口——赶集的年轻人手机没电了,插上线就能充上电,既能方便及时和家人联系,也能在长途回乡路上刷刷手机打发时间。去年冬至,一车人听着《常回家看看》翻山越岭,车窗结着霜,车里呵出的白气混着烤红薯的香味,整个车厢都暖洋洋的,那场景我记到现在。

有人说开车是苦差事,每天起早贪黑的,可我觉得,能把乡亲们平安送到家,看他们大包小包地拎着包裹,笑眯眯地冲你挥手,这方向盘握得就值。现在我这辆锐胜王牌M7,已经跑了 14000多公里,车头的黄漆被石子崩出了不少星星点点的“麻子”,可每次洗完车,那抹亮黄色在夕阳下一晃,还是和刚拿到新车时一样精神。对于我来说,它不只是一辆车,也是山里人的腿脚,是赶集路上的暖炉,是咱老百姓过日子的踏实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