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文艺片票房天差地别的关键
2014-04-03 13:29

[p=null, 2, left]来源:文化产业新生代

i黑马发现,中国的文艺片,呈现出独特的产业态势。要么很赚钱,要么就根本无人问津。本文来源:奇思妙影工作室,@編輯布(私人微信“285463964”)编辑。探究了文艺片的票房秘密。

[p=28, 2, center]300)this.width=300">

近期,两部国产文艺片同时进入市场,一部为刁亦男编剧执导,廖凡、桂纶镁、王学兵主演的《白日焰火》,讲述了一段碎尸案引发的爱情救赎故事,另一部为先锋女导演宁瀛执导、王景春主演的《警察日记》,讲述了一位普通民警郝万忠的真实故事。两部影片都曾获得国际A级电影节的肯定与认可,前者一举拿下第6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后者也在去年获得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的桂冠,虽说奖项有轻重,但两片于2014年3月21日同时投放市场,票房却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势,仍不免令人大跌眼镜。

截至到4月1日,《白日焰火》票房高达8780万,排片还能维持在10%以上,而《警察日记》的票房仅有300多万,排片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其市场表现以及后面上映的影片来看,《白日焰火》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关键是破九之后还能走多远,而《警察日记》则无望破四。同样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的获奖影片,缘何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同一档期,能否容下两部文艺片?除了题材、体量、电影节影响力等因素,两片在宣传营销上又有哪些差别?或者说,如何才能在宣传营销上更好地操作一部获奖文艺片?笔者不才,愿与诸位探讨一二。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table=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