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志晨早年在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公司负责嵌入式设备的翻译系统研发。2009年8月,他离职创业。一年后,虫洞客户端诞生,这也是虫洞语音助手的前身。
来源:i黑马 作者:石海威
【导读】俞志晨早年在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公司负责嵌入式设备的翻译系统研发。2009年8月,他离职创业。一年后,虫洞客户端(Java版)诞生,这也是虫洞语音助手的前身。从最初的机器翻译,到之后的语音文本转换,再到Siri的出现,俞志晨赶上了人工智能的每一个节点。
2011年Siri面世后,俞志晨开始将产品由客户端向语音助手转型,并将自己的公司注册为“北京光年无限科技公司”。“‘虫洞’本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猜想,它可以实现宇宙遥远区域的瞬间连接,通俗地讲就是 ‘时空隧道’”。俞志晨将自己的产品取名“虫洞”,就是希望实现用户与信息之间的“瞬间连接”。“我们多少是有点理想主义的”,他说。
??俞志晨(资料图)
虫洞目前的主要功能包括生活服务,如交通、天气查询,休闲娱乐和智能聊天等。俞志晨也和所有用户面临一样的困扰:眼下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的准确度还有待提高,远没达到临界点。此外,大多数中国用户含蓄内敛,羞涩在人前表达。不过,语音识别和搜索技术平均每三个月就有一次大的突破。虫洞内部数据统计显示,用户正在逐渐接受语音助手,截至2013年5月,虫洞有效注册用户已达750万,日活跃度8%。俞志晨对i黑马透露,虫洞在语音识别上也使用了科大讯飞的技术,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其优势在于数据库更全面。虫洞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主要依赖于各个细分领域的专业网站,同时后台也开放了API 端口,便于与其他数据源互通有无,从而更好地匹配用户答案。经过四年的前期数据积累,虫洞现在的问答知识库已经非常庞大。
对于未来的战略方向,俞志晨思考得很清晰,虫洞只专注语义分析与内容整合,坚决不碰语音识别。俞志晨认为,一家创业公司是没有足够的人力去支撑全线开发的,而且语音识别未来会成为基础性输入模块,会衍生出很多语音应用服务,因此要特别重视产品的应用属性。
虫洞未来也会通过搜索推荐等方式获取一定收入,比如为用户推荐一款游戏来从中抽成,但俞志晨表示这种清楚直接又可量化的收入,不会成为语音助手核心的商业模式。目前,虫洞开始有计划地切入垂直领域,也在做一些语音互动领域的个性化及社交化尝试。不可忽视的是,眼下想切入这一领域的巨头们在整合资源方面优势巨大,比如巨头自身拥有点评、地图等业务,各部门间可以做到无缝对接。对于虫洞这种创业公司来说,目前内容层面还只能与第三方合作。
“不同于很多App要么饿死,要么卖掉的结局,语音助手产品如果是选好角度切入,单点突破,其实想象空间非常大。”俞志晨认为,与那些昙花一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不同,语音类应用的的价值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技术门槛会越来越高。
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 俞志晨 |
成立时间 |
2011年7月 |
所在地区 | 北京 |
员工人数 | 26人 |
主营业务 |
语音助手 |
2012年营业收入 | 保密 |
融资状况 | 保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