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饿了么、美团、外卖库:餐饮O2O前路在何方?!
2014-03-28 15:56

  2014年1月18日下午,海淀区的3W咖啡,i黑马“外卖O2O”专场沙龙如期举行。
300)this.width=300">
  由于处于O2O爆发的前夕,此次i黑马沙龙现场一片火爆。用美团副总裁王慧文的话说——每个行业在即将爆发时,沙龙活动都会十分火爆。美团副总裁王慧文、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嘉、淘点点产品负责人王磊、外卖库创始人孟超,四位O2O行业的“先驱玩家”,在i黑马沙龙上分享了自己对于外卖、O2O的看法。
  O2O的风口真的来了,从巨头到小创业者,从老江湖到大学生创业起家,他们对餐饮O2O有自己各自的看法。
  以下,为i黑马沙龙对话摘要。

  美团:我们要抢占外卖O2O的时机

  (i黑马注:作为团购领域第一的美团,在2013年年底开始突入外卖O2O领域,并且一反常态的十分高调)
  美团副总裁王慧文口述
  美团开始就在做O2O,而不是我们团购做到今天之后,做外卖了才进入O2O。团购是O2O的其中一种形式,外卖也是O2O的其中一种形式,不能把这件事情完全的割裂看待。
  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会经过几个阶段: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追不上。
  外卖应该是2000年初开始的,当时在清华南门就有做外卖网站的,我记得05年我们做校内网的时候有一个叫趣多多的网站做了一个外卖的网站,当时他们还跟我们做了一个联合活动。但前几年,很多家做相关业务的死掉了,当然死掉的原因有很多种,无外乎几种原因:时机不对、做法不对、资源不到位。
  随着团购,微信、移动互联网,一轮一轮过来,在消费者和商家对于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需求,意识在越来越强。商家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意识也越来越在变强,所以有很多家又开始进场尝试。
  外卖这件事情对美团来说,时机不能说很成熟,应该说时机很紧迫,以前的例子,分类信息,团购,这些大的发展潮流,如果错过某个时间点没进场的话,后面要想进场就变得越来越难了。
  所以我们内部讨论了一下,外卖行业是够大的,消费者使用频率够高,商家也都是服务业餐饮商家,所以跟我们之前原先的团购业务是有很大互补的。所以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实际过去这些年我们做事情都是很低调的,这次其实是比较破例很高调的做了(外卖O2O)这件事情,入场时间非常短,机会非常大,时不我待。
  相关阅读:《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自述:美团为什么要做O2O外卖?!》

  饿了么:我们做了很久的外卖O2O

  (i黑马:饿了么是外卖O2O领域的先驱,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了5年)
  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嘉口述
  饿了么是在外卖领域里面精耕细作了好几年的一个创业团队。当时(2008年)我和舍友(现饿了么CEO张旭豪)在宿舍里打实况(电子游戏),经常叫外卖,觉得这个市场很大,我们就调研了一下准备做外卖,和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一样,我们在校园里找了一个小屋,一些人看上去不修边幅,一起吃、一起睡、一起玩儿,然后折腾点儿东西。
  我们还是比较幸运,2011年3月份我们毕业的时候拿到了金沙江的风险投资,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红杉领投的C轮(2500万美元)融资。为什么说我们比较幸运呢?是踩在了行业爆发的点上,这个行业就是所谓的O2O。
  其实,当年我们做的事情就是给服务业商户提供互联网服务或者IT服务。我觉得给服务业商户提供服务,核心就是两点:
  第一点,我们做的事情一定是真的能够帮他们赚到钱,提升他们的利润水平;
  第二点,网站无非就是帮商户获取用户嘛。一个一个的商户非常多,但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可能很差,网站会帮他们获取用户。核心是,帮他获取的用户在不在他社区半径范围之内,如果不在他社区半径范围之内实际上这些用户对他是无效的,就算吸引过来了这些用户也是很难留下来的。
  外卖非常符合这两点,所以我们一致认为外卖是非常非常靠谱的生意。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甚至会远远超过零售,我觉得这也就是现在BAT争相在O2O里卡位的一个根本原因。
  服务业商户五花八门,很多很多,最大的应该就是这些类型。中外都一样,餐厅应该是最最大的,尤其在中国,因为我们是一个能吃会吃并且把吃当成文化的一个民族,我们做的就是专注于餐厅的O2O的生意。
  饿了么餐厅的后台Napos,我们给餐厅的服务主要是通过这个东西来实现的,简洁、好用。
  我们产品(未来)发展的三个方向:
  1.社交点评,就是所谓UGC的一些东西,我们越来越多的把这些东西开始应用了,因为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样的数据,尤其是给餐厅打分之类的。
  2.数据分析我们一直非常非常重视,在我们第一版的Napos应该还很粗糙,只是一个尝试,就把餐厅分布饿了么菜品分布做了进去,后来惊奇的发现有的餐厅老板用的非常溜,甚至有的时候会组合出来一些新菜,通过这些帮他获取新的市场、开发新的需求,很有意思。
  3.我们给餐厅的客户端,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解决一些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现在每天大概是10万单左右,在高峰的时候可以达到每小时2万单,一般来讲这时候都是天气、气候很恶劣的时候。
  这个市场(餐饮O2O)非常非常大。整个行业确实可以说还没有形成巨头。饿了么的目标愿景是成为餐饮业最大的电子商务O2O平台,从我们的名字饿了么也能看的出这点。
  相关阅读:《创始人自述:“饿了么”凭什么值1亿美元?把“屌丝”外卖做透!》

  淘点点:阿里极度重视餐饮O2O

  (i黑马:淘点点以外卖O2O为切入点,是阿里内部十分重视的O2O部门)
  淘点点产品负责人王磊自述
  淘点点成立时间不长,我一直在做产品和技术方面的事情,特别i黑马给我这次机会跟大家交流。本来今天是来讨论外卖的,但淘点点其实不仅是外卖。
  淘点点现在是跟淘宝、天猫、聚划算一样,是整个阿里集团下单独的部门,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心很大,我们想做成跟淘宝、天猫一样。
  O2O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从淘宝的角度来讲,我们其实一直把它理解成是一个市场。很多人说阿里没有大家天天在用的产品,但阿里最大的产品其实就是这个市场本身。
  目前我看,确实没有太多人理解清楚什么是市场,市场看起来很简单只有两头消费者、商家,今天我们讲外卖、讲餐饮是这样,但其实别的东西也都是这样。淘点点很清楚,我们想做移动餐饮的生活服务平台。
  其实,淘宝做本地生活做了很多年,从最开始的口碑(网)开始,其实折腾过特别多次了,做过团购、信息分类,当年任何一个业务坚持下来,今年都是个很大的公司。由于当年淘宝卖货这件事情还没处理完,生活服务一直没有当成特别大的重点做。
  今天有了特别好的契机,移动互联网的势头势不可挡,特别是去年这一年时间点真的到了,如果再不做我们可能又会错过。所以,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促使了淘宝加快做(020)这件事情的布局。
  其实,消费者和商户这两头要的东西都是很清晰的:
  消费者要信息,很多公司在做这个东西,大众点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另外要解决吃什么、去哪儿吃,吃完之后有没有折扣,美团最擅长做这个事情。
  商家那头很简单,他只关心你能给我带来多少增量的单数,淘点点其实重心一开始没想做外卖,10月份、11月份想试一试外卖,之后的数据也吓了我们一跳。
  外卖,我们从2013年11月重点开始做的时候。商家只关心你能给我带来多少订单这个事情。我们校园门口有一个夫妻店,他们找我们说要开个店我们说就开吧,反正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这些都有,就开店了,上个月我找他说我准备把这个店退掉了,一天大概60多个单从淘宝过来,我说你把这个店关掉可以省5万块钱房租,他说你帮我们省掉这5万块钱房租我就跟着你们淘点点干。
  其实,外卖这个平台发生了很多我们都没有预计到的事情。目前淘点点的外卖订单已经有将近10万单了,所以这里面有非常多好玩的事情,包括水果、送餐,现在还有很多超市在这里开店,现在我们拦都拦不住。所以,外卖的确就像阿里巴巴、淘宝一样,把以前的东西做了一些新的变化。
  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只是在打外卖而已,后面还有预订、点菜。就像我讲到的预订,前两天有个做海鲜的酒家跟我聊,说你一定要给我第一个上预订,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龙虾这些东西是有生存时间的,这样你的预订对我们来说就非常管用。
  我们还是淘宝一贯的做法,我们不会做所有的事情,谁擅长做我们就交给谁做,外卖的配送商也在跟我们谈,包括淘宝的建站工具,这些我们都开放出去,我们只做核心的交易流程。
  我们跟国内比较大的系统商都谈过了,但他们的系统我们不会接进去,我只管交易流程。就像我上次来北京看“嘉禾一品”,我去了他们的仓库,看完之后我震惊了,我觉得他们跟天猫上面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店没什么两样,所以淘宝做这个生意肯定不靠谱,但我们可以跟他做个很好的有机结合,很多这样的系统商正在跟我们接。
  这是淘点点的思考不是所有人的思考,我觉得我们只做擅长的事情,剩下的交给擅长的人做。我们这方面相关的战略投资也在谈,但得看缘分。
  阿里最擅长的东西,就是建个市场,然后解决支付、解决物流,外卖其实跟这整个流程很像,大家只看到了外卖是因为淘点点还没有把所有业务都铺开,我们正在捋顺思路,现在我们在杭州、深圳做点菜的试运营。
  淘宝最擅长的就是线上的流量。我们现在的问题不在流量上,而在于线下的拓展上。
  现在我们全国北上广深、厦门、成都加起来,我们团队才60多号人,这些人大部分要帮客户解决怎么开淘宝店、支付宝的问题,而现在线下店的入驻,反而是这些商户在找我们,光解决这些问题都不够,所以线下团队是一个很重要的资产。所以,过完年我们会扩大我们在线下的投入。不过还好,阿里巴巴最初起家就是靠我们的腿跑出来的,所以我们不怕,我们愿意下去干这件事情。
  包括订做、点菜也是我们后面要核心打的方向,过完年大家就会看到我们的推广,我们在三四月份会有比较大的动作出来。

  外卖库:小创业者的外卖O2O求生指南

  (i黑马注:外卖库是外卖O2O领域的草根创业公司,前期以外卖信息为主,最近由于O2O风潮到来,在保证生存而对同时谋求转型)
  外卖库创始人孟超自述
  外卖库,2011年3月份上线。
  什么行业适合做O2O?
  1.跟LBS位置相关的行业;2.刚需,如果没那么有必要你做起来就很困难;3.频率要很高;4.这个行业得赚钱,如果这个行业什么都满足了最后不赚钱。
  首先,外卖很显然的满足了前三个需求,它是个非常强的位置关系,基本算是刚需,对有需要的人来讲使用频率是很高的。最后,我们在想我们干这件事到底能不能赚钱。
  外卖这个市场很大。根据我们的统计,在今年营业额大概就是一千亿左右——当然这是外卖市场,并不是外卖O2O的。
  外卖O2O这个行业在今天能收到的钱可能就是交易额的5%。当然还有另外一类做的更辛苦更沉重,替商家做物流服务,能收到订单的15%左右的钱。这和我们估计的一千亿,大家可以算算这个市场有多大。
  做外卖O2O存在着很多挑战,我把困难列了一下:
  与商家的交通和交互,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些变得越来越容易了。
  服务质量、菜品口味、食品安全等等问题,作为一个外卖O2O企业来讲都是必须要考虑。
  用户投诉处理、责任界定、结算、产品开发、推广等等,这些都是如果你介入外卖O2O这个行业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还是回到前面对盈利的思考,一个企业能不能盈利无非是两个方面:收入、成本。
  解决这些问题,你所负担的成本是不是能在你获得的收入之下?如果在,那么你的商业模式是work的,如果不在,不管你做的多大,无非是你做的越大赔的越多嘛,因为你挣的钱不如你花的钱多。
  当然大家会反驳我或者不认可,因为什么都在变,尤其是大家认为垄断是可以创造利润的,最直接的就是京东,美团也可以算这样的企业。尽管他们一开始没赚钱,但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的时候开始赚钱了。外卖O2O行业能不能存在垄断的可能性?我们觉得只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出现不盈利的垄断,某几家大家用非常好的产品、用户体验、推广资源,导致了用户流向了这些垄断者或者寡头,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不是就能获得高额利润呢?
  你是不是就有和商家和用户议价的能力了呢?我们觉得未必。如果说垄断了以后想盈利,那你就一定要面临着盈利的竞争,因为外卖有两个非常非常强的属性,一个是本地性,第二个是用户转移。
  所以,(外卖O2O)垄断性的盈利也很难实现。
  作为小创业公司,巨头纷纷介入的情况下,我们能做什么?
  全套服务意味着你付出了更高的成本,这个行业的利润率很低,我们不做全套服务。我们在2012年的年底推出了app,我们采用“外卖星探”的模式,让用户为我们贡献全国各地外卖店的菜单。我们给用户付钱,付的钱用户可以自己提走,也可以通过我们捐赠给“免费午餐”(公益)。上海有一位女士,她通过她贡献的外卖单在我这儿每个月领到的工资应该很多了,我觉得比白领赚的都不会少。
  我们外卖信息覆盖了189个县级城市。我们现在网站上有的外卖店数量是3万多家,我们在app store上的排名还是可以的,大家可以搜一下。去年我一直都跟别人说,我们是app store上综合外卖类的排名第一,当然今天淘点点已经把我们超过了,所以我不敢说我们是第一了,但我们一直还是比较靠前的。
  我付给用户的钱去年一年大概不到10万,我在推广上的钱大概是0,我有70多万的用户。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发传单、做活动,但我们证明了,仅仅提供基础服务,也是有人需要的。
  为什么这个东西我们认为是有人埋单的?因为,即便像淘点点、饿了么、美团,他们掌握了很多资源去开店,但你也要梳理一些目标,6个城市、20个城市、50个城市,中国有这么多人,我想饿了么很早就来北京了,应该是2012年的9月份来北京的,时间也不短了,但我相信他完全没完成北京这个城市的覆盖,可能在某些好的优质区域早就覆盖了服务,但在丰台的总部基地我在上面看了只有一家。
  还有一些地方,不是说你不想覆盖,即便你有2500万美金你也要有一些轻重缓急嘛,这也是对的,那我想说你没覆盖的地方我们就是白捡了,我们只需要把后台放上就好了,大家爱用就用嘛,反正我们也不做推广、不做宣传,如果你觉得饿了么很好,那你就用,因为我也用,但你没覆盖的我们就覆盖了,所以我们先捡点儿这些你们剩余的用户。
  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是一个外卖信息类的平台,因为我就是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给大家去用,我们没有任何人做线下的事儿,我们所有的客户外卖店老板全是主动找我来的,只要你跟我说麻烦你能不能派个业务员到我们店里来一趟?我说对不起,我们现在没有业务员,要么您跟我过来谈,要么我给你寄合同,要么就算了。
  但今年不一样了,有很多原因,一个是O2O大潮来临了,二是这个行业的大佬进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做一些策略性的改变。虽然我们是小公司、创业公司,但我们认为可能也有一些方式,去在夹缝中生存做一些不同的东西出来。
  我们的用户主要是白领,学生比较少,女性叫外卖的比例是比男性高的,大概是65:35。

作者:韦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