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渠道服务商蹚水OTO:企业OTO转型托管靠谱吗?
2014-04-14 09:35

在我看来,通路快建绝对是个“毁己惠人”的公司典范。
早在5年前就开创招商外包行业的通路快建,去年年报业绩60亿,为平台上的企业客户平均年招经销商100余家,招商成绩直接秒杀很多行业巨子自行拓展终端数量的成果,但匪夷所思的是,通路快建的商界知名度居然低得可怜。知名度和业绩不成正比也就算了,通路快建居然还犯了传统企业发展的大忌——像互联网企业一样频繁更迭产品。
据通路内部消息透露,为了搭建线上服务,通路大手笔收购了来自谷歌的技术团队,直接把服务于企业移动互联的微营销、微调研、微会员管理等几个核心产品纳入旗下。在2014年的通路快建渠道峰会上,这家全中国最大的渠道服务商竟然在巅峰状态把赖以生存的竞争力业务“招商外包”弱化,打出“OTO营销服务平台”的概念,为企业提供OTO体系搭建和转型托管的服务,彻底让人凌乱。
企业必须OTO转型吗?
说实话,不知道。
就单家企业来说,OTO转型是毁了你还是救了你,谁也不知道。有可能你现在只是个初创的九流企业,转型之后你一跃成为创新型红企,风投天天约你下午喝茶;也有可能你好歹是个行业人物,本可以做个百年老字号,这么一转,瞬间就变个人转型拎包公交找工作了。
但从整个商业发展趋势上来说,OTO将是未来商业巨头的标配。
为什么呢,很简单,人为核心。OTO后企业最大的用处就是把人的懒惰和图方便的本性满足到底。
看近几年的商业演变就知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这个趋势代表什么,代表企业必须实现人不断犯懒的梦想。比如以前我得跑腿才能做的事儿,你让我坐着就能做;现在我坐着才能做的事儿,你让我躺床上就能办;而未来最好就是我动动眼珠,说说话,甚至走个念头就跨越空间时间全同步实现了,反正怎么懒怎么来,这种企业的产品我才会捧。
所以,企业转型和干革命差不多。全民的理念变成这样,就是革命的时辰到了。局势所逼,企业要么被干死,要么奋起反抗。鉴于反抗的结果不是就义留名,就是功成高就,心智正常的企业通常会选择后者。既然三大运营商都推出4G了,移动互联势不可挡,那就转型呗。
企业自行OTO转型到底难在哪儿?
目前几家或线上或线下坐大的公司,都在努力往空白领域进军,试图OTO成一个全网大帝国。但随着双马的“支付场景打线下”战术被“大银行犯病”搅局,苏宁云商线下逆袭以孙为民的公开演讲宣告第一阶段转型败北,企业的OTO转型之路荆棘密布,逐渐息声。
那么,OTO转型到底难在哪儿?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技术难点,因为线上有百度、阿里、腾讯,线下有苏宁、格力、联想,这些都是经年战火雄起的各方霸主。
我比较赞同的说法是企业家既有思维和企业固有格局的障碍。就像董明珠会说出C2B、定制、零库存都不科学的奇葩观点一样,线上企业转型线下首先想的就是用烧钱的一套来集客,结果往往是曲终人散,除了给各自市场部的活动结案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线下该什么消费习惯丁点儿未变。
通路的OTO转型托管服务,靠谱吗?
给互联网炒得很热的概念之一,OTO,被通路快建这么一闹腾算是彻底落地了。回到一开始的话题,通路快建这种线下渠道服务商转型OTO营销服务平台是否靠谱,首先还不是看通路快建能否吞下这个盘子,还得内观需求企业是怎么想的。
上文也说了,很多企业不是不肯转,而是拘囿在过去的成功经验或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庞大体系中,进退两难舍。如果张小龙在qq的体系下做改良,今天微信可能和来往一样,只是众多手机应用中的一款半瘫痪品。所以联想才要裁员另搭班底,而且说的很明白,不是转型,是革命。
基于这点,如果企业没有这个财力魄力另建体系谈转型的事,外包给第三方服务公司做OTO体系搭建或许会是当下不错的选择。毕竟两种思维模式,两套作业体系和班底,前途还未卜,不如花几百分之一的钱让外包机构在自有体系外做尝试,既保护了原有道路的发展体系不被破坏,又不错过OTO转型可能带来的新机遇。通路快建在这个风口转型OTO也可以算是踩对了点。
从中国第一家招商外包服务公司,到第一家OTO营销服务平台,通路快建似乎对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档事儿已经驾轻就熟。《企业家日报》称它是个看不懂的企业,《21世纪》认为它5年内能超越阿里巴巴,而《创业家》则觉得它做成了马云做不了的生意,这些溢美之词无一不表明它在线下渠道服务领域的成就,但为企业搭建线上营销体系和渠道网络的道路是否行得通,还有待时间考证。
前两天出来发言的腾讯游戏副总裁王波也说,腾讯手游并非一路顺利,也走了不少弯路。连中国排行第一的游戏公司转型手游都一路坎坷,想转型做中国第一家OTO服务商的通路快建,看来前路远不如放豪言那么轻松风光。
毕竟转型多弯路,只能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