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崛起中的资本机会:本土VC因何满盘皆输
2014-04-16 11:31

[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3][attach]1299[/attach] [/size][/font][/align][font=微软雅黑][size=3]历经一段艰苦且漫长的等待,人们终于又听到了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破冰之声。这个深秋,58同城、去哪儿先后登陆华尔街资本市场,收获了久违的喜悦,它们在IPO当晚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这也让两家公司的投资人喜笑颜开。[/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不过,面对此情此景,曾经错过投资良机的VC内心恐怕难免酸涩。这样的酸涩,也许深藏在每一个有类似遭遇的VC心底。[/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机会与风险人人均等,对那些风险投资商而言,眼光就是一切。[/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b]第一章 风光反衬出的酸涩[/b][/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看到风光上市的去哪儿,你也许很难想象其在创业初期寻找风险投资的艰辛经历。他们前后找了200家VC,无一例外都遭到拒绝。[/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11月1日,等待数年的庄辰超终于迎来梦成真的时刻,他创办的去哪儿网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8年前,去哪儿的大股东百度在此的经历同样激动人心。这一次,持有去哪儿61.05%股份的百度依然是最大的赢家。[/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200家VC错过了我”[/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经过几次调整,去哪儿美国存托股票(ADSs)发行价格最终定为15美元,上市首日,开盘价达到28.3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89%,当天早盘最高涨至34.99美元,涨幅高达133%,总市值超过36亿美元。去哪儿的此番表现被认为与其大股东百度的支持密不可分,反过来,去哪儿也成为百度近年来成功的投资之一。两年前,百度对去哪儿投资3.06亿美5元,获得超过60%的股份,去哪儿IPO让百度持有的股份价值超过17亿美元,账面收益达471%。[/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看到风光上市的去哪儿,你也许很难想象其在创业初期寻找风险投资的艰辛经历。2005年5月,一位旧同事戴福瑞找到庄辰超,表达了想做旅游行业搜索引擎的想法,当时,旅游是Google最赚钱的四类广告之一,在对未来机会的认同下,戴、庄携手投入了这项新的事业。庄辰超担任起项目联合合伙人的角色,戴福瑞则找来过去的搭档道格拉斯一起做联合创始人。戴福瑞和道格拉斯二人只凑了15万美元,但很快就花完了。从2005年下半年起,戴福瑞和道格拉斯开始拼命筹钱,他们前前后后找了200家VC,但无一例外都遭到拒绝。历经多次失败,在见到金沙江的投资人后,为赢得投资意向书,戴福瑞和庄辰超谎称去哪儿已经盈亏平衡,这才获得200万美金融资,对方占33%的股份。金沙江的投资人当年有没有相信戴、庄二人的话其实也很难说,但实际上他看重的并不是能否盈利,而是这个团队及其未来开辟的市场。另外,200多家投资方为什么会放弃这个项目?其中一位给出的理由是:概念和团队都很好,但当时都还没有电子机票这一说,即便能比价,后续购票也跟不上。很可惜,他们低估了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速度,因此错失良机。而百度的巨额投资,就已经是后话了。[/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今天我们已无从得知那200家错失良机的VC是谁,但这样的事也许每天都在上演。美国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的大中华区联席主席王兟就曾公开对当年未能坚持购买腾讯60%股权表示遗憾,“当时我们内部很多人反对,我要是硬要拍板,也就用9000万美金做了这件事情”。今天,腾讯的市值已突破7000亿港元(约903亿美元)。更让他抱憾终身的是错过了百度,“我曾经有机会成为百度20%的股东,我放弃了。当时需几十万美金就可以占20%的股份。我当时没有看到百度会有这么大发展 。现在每次看到李彦宏都挺痛心的。”能不痛心吗?百度今天的市值已经超过500亿美元,在国内搜索市场多年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b] 谁错过了重磅投资[/b][/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对投资人查立来说,14年前那次经历恐怕让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当时,在硅谷一家餐厅吃午饭的他抬头看到,马路对面的屋顶上有两个年轻人在挂五颜六色的宣传条幅,上面写着字呢,拼出来是“Google”字样,仔细一看,还有解释:the next generation of Search engine(下一代的搜索引擎)。查立的第一感觉是这两个人脑子不太正常。在他看来,搜索引擎的热潮已经过去,而且,在当时,雅虎等四大上市公司都在做搜索引擎。不过,出于职业习惯和好奇,他还是去参观一下。一上楼,就看到七八个年轻人在兴奋地打着水仗。看到查立,他们大声喊道,有客人来了。原来,这是一家当天晚上就要成立的公司。这里就只有几台电脑和几张桌子,派对也极其简单,除了饮料什么吃的都没有,查立觉得这家公司毫无希望,很快就离开了。下楼时,还随手把创始人Sergey Brin留给他的写有联系方式的纸条丢了。没过多久,他就听到了Google获得2500万美元投资的消息,那是当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创投案。今天,Google市值已经达到3453.7亿美元。从那以后,查立发自内心感到,“千万不能小看年轻人,不能小看莫名其妙的想法,不能小看表面上似乎不存在的机会。”[/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因此而后悔的大概还有Terry Semel,2001年,时任雅虎CEO的他曾经与Google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共进晚餐,讨论两家公司交易的可能性。这两位年轻的创始人称Google价值达到10亿美元,但还没有明确的盈利计划。但Semel依然表现出收购Google的兴趣。一周后,双方又见面了,Page和Brin声称Google价值已经增至30亿美元。Semel惊呆了,因为“Google的业务和两周前没有任何不同”,凭什么一周就上涨成倍呢?他放弃了收购的想法。如果Semel能预见Google的价值疯狂地上涨,就明白,对Google而言,一周内价值翻3倍实在算不了什么。[/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同Google一样,苹果也被人小瞧过。曾经对乔布斯管理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雅达利创始人Nolan Bushnell在1976年,错过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当时,他只需出资5万美元就能获得苹果三分之一的股份,但他却把机会推给了红杉资本。可惜的是,当衣衫不整、长发披肩的乔布斯出现在红杉资本的投资人面前时,后者也并未被这个不羁的小伙子说服,于是,这个投资机会又一次被推出去,最终阴差阳错,马库拉得到了这三分之一的股权,并担任董事长。[/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b]第二章 跑偏的本土资本[/b][/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中国互联网的崛起,与海外资本的扶持密切相关。相对应的是,本土资本也失去了本该抓住的投资机遇。[/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十几年来,中国互联网获得迅猛发展,但本土资本市场却相对滞后。中国互联网的崛起,与海外资本的扶持密切相关。但与此同时,本土资本也全盘失去了本该抓住的投资机遇。[/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b][font=微软雅黑][size=3]  中国风投一度缺位[/size][/font][/b]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1998年,在知识经济概念的刺激下,互联网在全球兴起,当时华尔街出现了面向互联网公司的投资大潮,美国在线(AOL)、雅虎、MSN、亚马逊和eBay等公司在资本的助推,公司市值达到顶峰。而在当时的中国,新浪、搜狐和网易只是刚刚起步。[/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据风投行业的资深人士介绍,彼时的国内商业市场上,还没有风险投资一说,而且对刚刚兴起的互联网经济,并没有多少人看到其中蕴藏的商机。[/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1998年,马化腾带着炒股赚来的钱与5位同学共同创办了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那一年,互联网产业在中国正处于初期,网民才300万。跟许多刚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公司最大的问题,公司经营一度举步维艰。[/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我们曾为筹集必须的营运资金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马化腾后来说。为了能让腾讯存活下来,马化腾和几位创始者开始靠做网页、系统集成、程序设计来赚钱,带着产品去向运营商推销。[/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1999年2月,腾讯借鉴以色列人开发的首款全球流行的即时通信工具ICQ,推出了自己的同类型产品OICQ(QQ前身)。马化腾把Q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不到一年就发展了500万用户。但QQ的大量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却成了公司的“包袱”,对于这家“缺钱”的初创企业来说,别说更新设备,就连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也是巨大的压力。[/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在朋友的劝说下,马化腾想卖掉QQ。然而在谈判中,一些互联网内容服务商(ICP)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将QQ软件卖给多家公司来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QQ卖不掉,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投入越来越大,马化腾只好四处筹钱。但当时的银行没听说过凭“用户注册量”可以办抵押贷款,国内投资商关心的不是技术,而是腾讯有多少固定资产。据了解,当时腾讯曾一连谈了4家公司,但没有合适的,马化腾决定自己把QQ养大。[/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关键时候,IDG和盈科数码表露出资本的狡猾和精明——两家机构合计以220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腾讯20%的股份。这从今天来看,也许是IDG和盈科数码在中国互联网领域中做的最值钱的一笔投资。但它们也只是淘金人,还没等到腾讯壮大,就转手卖给了南非MIH集团,成就了后者现在的巨大财富。[/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百度在成立之初的缺钱窘境与腾讯如出一辙。李彦宏从美国归来后,成立百度公司,公司业务举步维艰。如果没有当时海外资本给予的200万美元投资,也许真的要“众里寻他千百度”。[/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天使投资人徐枫告诉《IT时代周刊》,现在中国互联网巨头给海外投资机构打工的现象很正常。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投资机构在国际上已有燎原之势,刚刚实现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创投市场上完全处于沉寂阶段。[/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b][font=微软雅黑][size=3]  风投?疯投![/size][/font][/b]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今天的国内风险投资与本世纪初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本土风投在国内的发展速度和贡献不容小觑。2012年,中国风险投资机构环比增加82家,增幅达8.5%;所有风投管理资金增加了114.9亿元,增幅达3.6%,成为有统计以来最高的一年。然而,由于投资理念尚未成熟,他们的成绩单并不漂亮。[/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咔咔动画创始人刘宏为了融资,曾经在4年中先后接触了30多家中国风投机构,但一直拿不到投资。今年,刘宏联系到一家外资风投机构,很快达成了200万美元的初步投资协议。从这几年寻找投资的经历中,刘宏发现,“国内的风投大都是问我财务状况怎么样、预计什么时候能盈利;国外的风投对这些没有要求,而是更加关注公司创新体现在哪里,长远发展空间有多大。”[/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实际上,在很多国内风投的眼中,需要长期持续投入才能获得回报的动画行业吸引力并不大,相较之下,游戏却是赚钱最快的行业,只要有产品、有用户,很快就可以预计收入。正因如此,在游戏领域,一批明星企业迅速诞生,如盛大游戏、巨人网络、第九城市等。[/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国内风投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也体现在他们对一些项目的跟风上。2011年,正是团购网站在国内爆发的时期,大大小小的团购网站已达数千家,市场进入饱和状态。但风投公司全然不顾这一现状,几乎每家公司都想投资团购网站。夸张的是,有些团购企业如果有意获得投资,甚至只需要凭着一份简单粗糙的商业计划书就够了。但结果可想而知,团购网站成片倒下,很多投资血本无归。这样的惨状也曾出现在电商领域。[/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很多创业者在接触本土风投后深深地感受到,这些风投商获利心切,恨不得今天投资,明天就上市退出,获取高额的投资回报。在国内风投领域,经常看到的场景是:一家创业公司如果获得了一家风投的投资,很快就会有别的风投找上门来。[/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投资理念的不成熟,让本土风投很容易沦为跟投,疯投。在成熟的美国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商更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也就是未来的成长空间。[/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目前,在国内105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登记的中小企业有50万多家,有大量初创科技型企业由于规模小、盈利不清晰而难以获得风投青睐。但谁又能否认,这其中可能蕴含着巨大的财富呢?[/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b] 第三章 没有永远的好眼光[/b][/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通常,在VC的投资组合中,有40%是失败的,40%获得了一般的回报,只有不到20%的投资获得了高额回报。错过机会,几乎是必然的。[/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世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曾经有一个赚钱的机会,我犹豫不决,等到别人赚了钱,才后悔莫及。”提及投资,不少人都如是感叹。[/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但事实上,即使是专业的投资者,也同样会发生这样的失误。柳传志曾私下透露,1996年民生银行准备注资时,他第一个获得了投资批准。在他看来,当初如果投资一亿,今天大概会获得两千多亿元的回报。[/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风险投资与风险密切相关。实际上,经验再丰富的风投机构,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通常,在VC的投资组合中,有40%是失败的,40%获得了一般的回报,只有不到20%的投资获得了高额回报。错过机会,几乎是必然的。[/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以Greylock为例,这是一家早在1965年成立的风投机构。公司成立后的30多年里十分辉煌。但在上世纪90年代,这家老牌风投却被自己狭隘的视野所困,完全被第一波互联网浪潮甩到一边,错失了对网景、Google等高科技公司的投资机会。此后,它虽然在硅谷设立了办公室,但一直没有令人兴奋的投资项目传出。[/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直到5年前,在多数风投机构业绩欠佳之时,突然又焕发出生机。它陆续对职业社交网络LinkedIn、社交巨头Facebook、流媒体音乐服务商Pandora、企业管理软件商Workday、防火墙公司Palo Alto Networks等企业进行早期投资。公司对Pandora进行3500万美元投资时,Pandora才刚刚解决为期两年之久的版权纠纷。[/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就算是这样一家久经沙场的风投机构,也留下不少遗憾:投资人因为估值过高而放弃投资Twitter,曾经三次拒绝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而一些投资人在谈到那些错失的机会时,原因也是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来看看这些有趣的理由吧:[/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原因一:钱不够。风投基金First Round Capital投资人Charlie O'Donnell对错过投资Foursquare很后悔。他虽然很希望投资Foursquare,但当时自己公司还负着3万美元的债务,实在没有多余的钱投资。他追悔道,如果时光倒流,他宁愿去借5000美元来投。[/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原因二:认为对方没前途。Zynga创始人Mark Pincus在跟天使投资人、TechStars董事David Tisch谈投资时,主要是讲开发Facebook Poker游戏,但Tisch认为,其他免费游戏网站都可以赢到真实的钱,Facebook Poker却只是虚拟货币,没有前途,所以拒绝。[/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原因三:认为估值过高。SV Angel的Ron Conway是硅谷老牌投资人,但他也曾因认为3000万美元的估值太高,拒绝对Salesforce.com的投资。[/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原因四:不了解对方。风险投资公司Union Square共同创始人Fred Wilson很后悔自己没有投资Airbnb,他坦言自己过于关注这家公司当时在干什么,而没有想过这家公司未来能干什么。NextView Ventures的Rob Go曾拒绝投资Skillshare,原因是他不太了解该公司的创始人。[/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原因五:不敢下大手笔。Venrock合伙人David Pakman错过了Twitter 的C轮融资,主要原因是对投资Twitter这样一家估值高达2.25亿美元的公司不敢下手。[/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原因六:不相信自己的直觉。Lerer Ventures的Ben Lerer错过了Skillshare、Foursquare和Uber,他觉得是自己没相信自己的直觉,因为有太多不该投资的理由。[/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 [/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  又一个岁末即将来临。每一年,都会有机构评选出当年“最具眼光的投资者”。但很难说这些获得殊荣的投资者就从未错过好戏,你也不敢保证他们未来不会重蹈覆辙。这很正常,风投机构错过机会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你不能一直都错过机会。[/size][/font] [font=微软雅黑][size=3]解决问题从发现问题开始,我们一起研究行业,一起探索互联网金融从业者的精神世界和独到智慧。[/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3][color=#3e3e3e]欢迎大家加入i黑马金融群 339180903,共同探索互联网金融的未来。[/color][/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