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现利润危机,政策困局怎么破
2014-04-18 11:09

  来源:健康界 

“2013年,药品流通企业总销售额为1.3万亿,比2012增长了16.5%。流通行业的毛利率为6.6%,销售费用率5.1%,利润率1.5%。尽管销售总额在增长,但是增长成下降趋势,利润率比2012年降了0.2个百分点。”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4月12日在江苏泰州举办的“2014年全国百强连锁高峰论坛”上回顾了2013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现实是,在药品流通行业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零售药店其实已经多年持续低利润运行。这一局面至今并没有太大缓解。未来,中国零售药店究竟该如何发展?
  药品零售行业销售增速下滑
  “零售药店2013年实现销售额2,343亿,尽管销售额比2012年增长了12%,但是增速相比2012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于明德指出零售药店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高峰论坛上,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光会从药店经营品类角度进一步细化了药店发展的问题。
  第一,非药品销售目前驱动着零售药店的成长,非药品销售增长连续三年都快于药品。其中,药妆、食品、日用品、卫生材料与器械四个品类增长非常快,特别是后三者,其增速在2013年均超过30%,而且药妆销售也已经从负增长中恢复过来。
  第二,从零售药店的药品销售情况来看,本来药店应该以非处方药(即OTC)销售为主,但是OTC在药店的增长速度缓慢,甚至落后于处方药销售的增长。2013年,药店OTC的销售增长率为10.1%,处方药销售增长率为12.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院OTC销售增长率为22%,这比药店OTC销售增长率几乎快了一倍。
  谈到上述现象,任光会认为,这跟中国的医保报销政策有关。他进一步解释,大部分国家的医保对OTC品类不予报销;但中国的基本药物中却有大量OTC品种,医保也承诺报销。
  由于长期医药不分,医院在药品销售市场占尽了优势,成为医药销售的第一大终端。零售药店一直屈居人后。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明德认为,零售药店连锁化经营是零售行业发展的需要。他表示,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国零售药店连锁百强销售额在全国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情况分别为36.7%、34.3%和35%,占比情况基本上相似,零售市场的变化不大,因此迫切需要提速。
  此外,与会行业人士提及最多的另外一条策略就是,贯通上下游产业链,为患者提供产品附加值。
  任光会提出,零售药店应该强化自身在大健康产业领域的探索,依托自身的专业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生物医药产品,特别是新特药(即DTP),在零售药店销售成长中异军突起,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同时,新特药销售对药店自身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透露,为了强化在OTC市场占有率,企业有意加强与全国百强连锁药店的战略合作,帮助零售药店提升面向客户的增值服务能力,谋求三方共赢。日前,扬子江已经率先推出了“合作伙伴成长基金”计划,并与老百姓大药房、益丰大药房等10家连锁零售药店签订合作协议。
  行业成长,政策扶持在哪里?
  在于明德和任光会看来,中国的医药产业受到政府政策干预较多,特别是零售药店。而且,政策影响的结果在政策执行之初往往很难立刻判断。
  谈到前些年的南京药房托管试点,任光会指出,南京纪检部门推行医院药房托管,原本是想推进医药分开。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医药并未因此而分开,但是零售药店的销售出现了较快增长。
  任光会分析,医药公司承担的托管费高达40%,甚至更高,结果导致卖不起“进价高、但利润率偏低的品牌药”。比如,辉瑞的络活喜价格较高,利润可能10点都不到,几乎是亏损卖; 托管企业可能就会找两毛钱的氨氯地平,在医院以更高价卖出。这样的经营策略导致品牌药在医院消失,而患者又不敢轻易相信替代品种,就会选择到药店去买药。结果一些贵药反而在药店卖得很好。
  不过,随着这一轮药房托管的退潮,南京零售药店销售增长又开始回落。一来一回中可见,零售药店的发展的变化往往受到政策的极大制约。
  于明德向与会同行建议,零售药店行业应主动向各级政府呼吁政策支持。在他看来,需要突破三个方面的政策制约。
  第一就是医保定点药店政策问题。于明德引用的数据显示,城乡数以十万计的药店中,目前仅有34%的药店取得了医保定点资格。在他看来,药店定点选择审核存在问题,“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就是合法企业,取得GSP认证就是合规的企业。除此,中国没有比他们再好的企业。但就医保政策而言,在其中选择一部分作为定点,另一部分不是定点,道理很难说通。药店遍布城乡居民社区,它的作用是便民。而药店中,只有34%的有定点资格;这意味着大量药店没有医保资格,就意味着不便民。”
  因此,于明德认为,医保定点政策必须修改,“合法合规的零售药店,都应自动获得医保定点。”
  第二个问题则跟第一个问题紧密相关。药店多元化经营既是国际经验,也是药店在困境中发展的首选经营策略。然而,按照医保部门的相关政策规定,药店一旦取得医保定点资格,就不能再销售其他产品。
  一位来自浙江嘉兴的连锁零售药店负责人告诉健康界,经营者在多元化和医保定点之间很难抉择:要医保定点就不能要多元化经营;要多元化经营就要舍弃医保定点。
  这样纠结的政策,在于明德看来,是出于医保部门的担忧,“把高压锅当成药品报销,医保基金吃不消。”
  于明德提醒零售药店“不要把高压锅当成药品卖”,同时也认为政府需要强化对定点药店的监管,而不是一刀切地否决多元化经营。至于这一政策如何破解,他认为还需要行业共同努力。
  第三则是网上药店自行配送的问题。药监部门批准了192家网上药店,由于管理缺陷,配送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常导致出现假冒伪劣药品。于是,药监部门便强行推出“网上药店自行配送”政策。
  于明德指出:“一盒药配送到西藏,药店能自行配送吗?不能,谁也赔不起。它必须交给顺丰和EMS那样的企业,这是必然的。强制自行配送等于打击网上交易,等于枪毙药品网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