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BAT“殖民计划”大举进犯,站队归顺还是保持独立?
2014-04-23 16:09

17世纪起,商业的升级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着人类跳入殖民半殖民的漩涡中,亚、非、拉美国家成为欧美帝国竞相争夺的殖民对象,这场灾难直至20世纪才陆续终止。时隔50年,一场互联网浪潮下的新殖民主张正在悄然兴起,以BAT为首的巨头们,正迫不及待地依靠收购和入股,瓜分线下领地,布局他们的OTO帝国。
虽然中国传统的教科书对于殖民的讨伐向来不吝笔墨,但这不过是世界进步到一定时候,对扁平化和同步接轨的需求呼唤:强者扩张,弱者守成。扩张者通过兼并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满足发展时所必需的资源同时,也打破守成者的陈规,逼迫他们和现代社会同步。
恰如今天的互联网纷争。
已经跻身中国互联网三甲的BAT,试图利用自己的财力、资源和流量优势,通过入股和收购的方式向无数已在各自领域做出成绩的变量公司们,以协约之名,行殖民之事,建立自己的OTO“日不落帝国”。
据统计,BAT在近三年来的投资行动中,已收购或入股超过百家企业,其中不乏业内“位高权重”的上市公司。从PC互联过渡到移动互联,BAT不但要面对应用平台更替后的市场格局重置,还要应付移动互联崛起后的线下市场份额的重整,以及如何从互联网向实体迈进。好在有PC互联厮杀下来的家底,在风云变幻的新世纪中,可以用殖民的方式扩大再生产。而对于利用BAT尾大不掉的转型空挡发展起来的海量创业公司和变量公司,他们如何保有并扩大已占份额,则是这个世纪首要思考的问题。
站队归顺,价高者得or情投意合?
“站队”是一个创业公司或瓶颈公司最能接受的归宿。不比PC互联,移动互联由于流量源太过分散,如何为自己的产品导入流量成为今天最凸显的推广和运营难题。每天的广告消耗、运营成本的投入都容易让人悲观。即使土豆那样的老牌视频网站最后也因看不到“钱景”被迫卖与死对头优酷。
所以,当产品还没找到可以营收平衡的利润点,又没有方式长期稳定有效地导入流量,接受BAT的殖民计划是一个权宜之计。当然,目前的情况是几家势如水火,选择任意一家都意味着你要放弃其他巨头可能给你的好处,所以想清楚目的才能做出不后悔的选择。
首先当然是价格。如今三家中最有钱的算是阿里,但从手笔上来说,几次新闻焦点都在腾讯的收购上。大概是有了并购失败的经验,现在的腾讯做入股不但乐意给对方更独立的发展空间,开出的价码和陪嫁品也是颇为丰富。至于百度,账面资金虽然最为充裕,但近来在战略行动上步调放缓,有些守旧。
其次是发展方向的匹配度。除非你另起炉灶,不然待入股的产品,其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重要的。谁给的入股政策和支持资源最匹配你的发展需求,是考虑的关键性条件。
阿里:人与商品的联结者。中国最大的也是最强的电子商务平台。强电商强支付,能给予企业商业OTO上的强整合资源。
腾讯:人与人的联结者。中国最大的用户群平台。强娱乐强关系的打造者。能给予企业营销、集客上强有力的帮助。
百度:人与信息的联结者。PC时期中国最贵最大的流量生产方,移动互联过渡虽然不如预期理想,但能力仍然不容小觑。经过长期的对地图、旅游等产品整合,对于想往LBS方向发展的企业,是非常理想的入盟选择。
独立发展,悲壮的英雄主义?
细数几个客观上坚持了独立的“发声”产品,要不然就是昙花一现,比如开心网、马佳佳、黄太吉,要不然就是规模和发展暂时不具也难见未来会有多大的用户规模和盈利潜力,比如大姨妈、大象等若干小而美的产品。
姚劲波说过一句真理:在巨头中生存,你就要干的是他们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他总结这也是58同城可以保持7年稳定独立发展的秘方。
当然这话有点过于悲壮,事实上今天能留给互联网新人以生长机会的创业点确实不多,不想被殖民的主掌者,到底如何行事?雷军总结了7个字基本算是互联网产品的创造要义:专注、极致、口碑、快。具体做法已经有很多研究文章展开了,在此则不赘述,简单说来就一句话——
做一款产品,做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初期可以低调,但未来要超越消费者的预期,并获得快成长。
合纵连横,联盟之师
自去年底至今年初,“互联网思维”开始频频用在“实干”处,比如用互联网思维改造青楼,改造餐厅。这不仅代表着大家跨界改造传统行业的热情,也预示着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的革命浪潮呼啸而来——思维转变,窗口打开。
雷军用小米创造了一个OTO改造传统行业的神话,借由这个扩散思维,特斯拉、余额宝顺流而下,用一篇又一篇的软文新闻刺激实体阔佬的神经,诱惑着互联网新贵冲击行业。熬不住变化想要踩着点发展的几个都被强大的自媒体人抨击了,联想大规模裁员引得杨元庆唱黑“公司不是家”;苏宁云商搞了几次活动后回归萧条,被指“让京东甩出几条唯品会”;董明珠豪赌1亿竞赛发展,又公开质疑互联网做法,被笑“互联网认知太奇葩”。
作为第一代中国营销人,通路快建林翰坦言,他非常理解这些企业家的纠结。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相较于一腔热血准备靠投资就改变世界的新生代创业者,那些稳扎稳打、实体经营慢慢做大的老派企业家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被看不懂的时代抛弃和整合。他们对OTO和互联网的认知仍停留在工具升级,线上集客、线下体验的粗放式营销转变上,为数不多的几家开始尝试组织架构与体系重构,聘请具有互联网思维和经验的人管理,但这一切仍然举步维艰进展缓慢,稍有不慎大有可能连现存江山都不保。
也许全新观念的互联网人可以靠单点突破撼动一个行业的传统根基,但要通过他们一己之力帮助企业拉到时代发展轨道上,则非易事。对企业来说,尝试依靠OTO服务机构完成必要的转型实验,并搭配与成熟互联网平台的战略合作,也许更为合理。
深化营销与运营手段的OTO转型。就是上文说的线上集客、线下体验,这是企业最容易上手的。而现在提供大数据研究和微管理产品与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很多,比如通路快建的微营销、微广告、微调研,完全可以帮助企业基于这个点扩展到会员营销、产品推广、市场测试等等。
OTO体系搭建用平台合作替代。数据管理部分可以交给OTO服务平台运作没问题,其他关于资源类的整合,则大可找一个相匹配的互联网平台或产品谈战略合作,这比自己操刀花钱干要实效的多。比如BAT,他们暂时肯定吃不下你们,但会非常喜欢和你的合作,并且不排斥你与其他情敌的鸿雁传书。
合纵连横一般适用于需要抱团抵抗互联网侵袭或者BAT殖民的企业,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浇不死根基牢固的企业,但会把下盘虚浮者连根拔起,不比WTO入世,竞争更透明、玩法更激烈以后,裸泳的企业们,能游多远?
再或者,成与败并不是那么重要,像俞敏洪说的那样:如果没有跟上时代,我会选择去高校演讲——我是如何做死新东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