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傻瓜化学习只能造就傻瓜化企业
2014-05-05 17:06

 文/金焕民 (著名营销管理专家)
  【导读】再好的东西一旦成了套路,基本上就失去了灵魂。这种东西只有研究价值,没有学习价值。尤其是中国企业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不管是大企业,或者是小企业,主要是企业家式人才。傻瓜化的学习方式,只能造就傻瓜化的企业。
  【正文】
  一个哥们,本来是某大学商学院院长。在一次商学院主办的高规格会议上,校长礼貌出席。他在介绍校长时,先说其是“著名的数学家”;大约是怕别人听不懂吧,他又鬼使神差地追加了一句:“是算数的”。在方言俗语中,“算数”等同于“算术”,也就是加减乘除算个数而已。三个月后,职务被免。
  如果说数学家是“算数的”,那么,摄影家就是拍照的,企业家就是管人理事的。
  以前,在请人帮助拍照之前,先问的话是:“对不起,您会拍照吗”?得到肯定回答之后,再求助:“麻烦您帮我们拍下照好吗”?
  而现在,如果你敢问别人是否会照相,那不是求助,而分明是在找茬惹事。
  所以如此,并不是现在的人都忽然具备了拍照天赋,而是照相机傻瓜化了——照相不再是个技术活,仅仅是个力气活(专业摄影除外)。
  现在流行“快餐”:
  三分钟学会五笔;
  五天掌握英语;
  ——一篇文章、一堂讲座就敢让你学会营销。
  据说现在考研辅导机构生意十分红火,我真不知道这到底是应考者的悲哀,还是招生者的悲哀,但我知道,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
  一、跨国公司营销管理的“傻瓜化”
  长远看,我并不看好跨国公司,尽管跨国公司有两个让我们羡慕不已的“好东西”:一个是规范的制度和完善的流程;另一个是品牌。
  首先,关于制度和流程。实事求是地说,它们的完美程度,足以成为教科书。但对处于环境变化迅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来说,我宁愿认为那是傻瓜化的产物。
  2000年到今天,美国消失了多少全球知名企业?那么有实力,那么先进,那么完美,为什么会轰然倒下,还倒得那么难看?
  跨国公司的技术部分,包括经营技术、管理技术和营销技术,都是一流的,但经营思想、管理思想和营销思想,未必就是一流的。和思想相比,技术又算得了什么?
  什么时候管理制度完善了,什么都管住了,企业的活力也就到头了。企业是企业家的产物,不是管理制度、流程和规范的产物。没有这些不行,这些太完善了、太系统了也不行。
  话得说得更清楚些,管理的对象无非是人、财、物,财物可以采用细到极致的办法管理,而对于人,尤其是中高级人才,管得太到位了,思想和创新力也就没有了。中小企业的活力恰恰是来源于对人的管理“不到位”。
  其次,关于品牌。跨国公司何等轻松?渠道外包、生产外包、物流外包,干脆,最后连研发也外包了,留着并经营品牌似乎就够了。
  在大国兴衰中,葡萄牙、西班牙到其最鼎盛时期,富得只剩下货币了。牛皮到只剩下品牌,与牛皮到只剩下货币,逻辑和结局应该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不相信,就去了解一下奥巴马为什么非常认真、非常卖力地喊着要振兴都转移出去的制造业了。
  不怕竞争对手大,就怕它不足够大。大到一定程度,你想不让它的管理傻瓜化都没门。只要管理与运行傻瓜化,它离“官僚”就近了,离效率就远了。
  二、跨国公司人才的“傻瓜化”
  我也不那么看好跨国公司的人才(恐怕这种看法就更加离经叛道了)。
  跨国公司内部,是高度专业化。高度专业化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高度傻瓜化。他们甚至可以不动脑子,完全按照规范做,就OK。所以,跨国公司出来的人,最善于谈的就是制度、流程、专业。跨国公司更像一个迷宫,你看着挺明白,就是走不出来。
  中国企业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不管是大企业,或者是小企业,主要是企业家式人才。这些人才必须有战略能力、系统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在跨国公司也是凤毛麟角,这是全球都稀缺的资源。所以,这些年来,从跨国公司出来了很多高级管理人员,有的还名噪一时,但最终没有几个人能够修成正果。而那几个出了名的,又都是脱离曾经的专业,也不知道是创了什么新还是被用人单位拉来装点门面的人。总而言之,都脱离了原先的专业方向。
  不用争论,跨国公司用中国本土化人才,肯定比中国企业用跨国公司人才更成功。这应该值得我们反省。
  三、咨询绝对不是简单的复制与替换
  知名营销专家屈云波是我十分尊重且关系又十分铁的营销专家。即便如此,我们在一个问题上始终谈不拢。他认为只有跨国公司模式和人才,才能帮助中国企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我则认为中国企业需要有中国式的管理理念、模式和十分中国化的人才。甚至,我认为派力公司所以没有继续独树一帜,问题就出在,屈老兄太迷信跨国公司那一套了!
  也有那么一些专门给中国企业做管理体系或者规范的公司,除了应付上市或者作门面外,真正对公司管理提升发挥作用的,并不多见,甚至基本没有见到。原因很容易找到:用个替换键,将通用的制度、规范(主要是跨国公司的东西),简单转化,虽然十分好看,但既脱离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人力资源状况,又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安排,上来就是国际一流,怎么可能有用呢?
  我也认为跨国公司有许许多多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先进的东西。我也不是试图否定研究、学习和借鉴跨国公司经验,对中国企业进步的重大意义。我想强调的是,借鉴就是借鉴,借鉴不是复制。中国的行业巨头,谁想复制跨国公司的管理,谁就得等着倒霉。只要企业老板是中国人,尤其是典型的中国人,你怎么可能用得了由外国老板根据外国现实与文化建立的那一套管理体系?
  正如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欧盟宪法》未能在法国通过的时候沮丧地对记者说的:“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我如此羡慕中国了吧?”外国政府批评中国政府,但其元首对中国的体制却羡慕不已(毛泽东就十分同情尼克松、田中)。中国企业家羡慕跨国公司,但是,真给你整个那种模式,先别说你的下属,你自己受得了吗?即使是你愿意忍受,但真的会有用吗?
  跨国咨询公司,也相继来到中国。怎么样呢?这么多年,有什么可圈可点的经典案例?它们的咨询公司都没有办法证明它们的那一套适合中国企业,我们能?
  
  四、中国之道“特”在哪里?
  中国的管理,尤其是高层管理,永远是艺术性高于科学性。半部《论语》治天下,你说那是艺术还是科学?
  由此让我想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有一个十分流行、也十分要命的说法:“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给谁穿上这个“外衣”,不管你多么厉害,都得完蛋。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毛泽东同志自己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他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无出其右的伟人,就在于他老人家从思想到行为都极度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够在中国找到土壤,就是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那件“外衣”借着这个“毛泽东思想”,变成了“名牌”,而不是相反。看看毛泽东喜欢读的书,你就知道他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与其说毛泽东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件衣服,不如说,他需要那个先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因此,他掌管这个政党之后,自己的思想,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就开始得以发扬光大了。
  他身上既充满“虎气”,见解独到,意志钢强,美国照打,苏联照干;又充满“猴气”,能够审时度势,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虎气”与“猴气”一说,可是他老人家自己说的。
  谁能够想象得到在中国内部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他硬是敢于在朝鲜向美国叫板?结果是中国一战成名。尽管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但凭着一身铁骨,自立于美苏称霸的世界之林。赫鲁晓夫想见他,对不起,来中国朝拜吧;尼克松见他一面,就激动地宣布“改变了世界”。我敬佩毛泽东,就是因为,他老人家往那里一坐,于是“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就“都是纸老虎”了。导弹和原子弹也成为纸老虎,美国、苏联哪个没有想对中国用用,哪个又敢用了?
  谁又能想到,他批着苏修(意思是苏联向美国投降了),硬是与死对头美国修好?不管美国曾经有多么可恶,但是今天,谁能够否定毛泽东、周恩来开创的中美关系对中国今天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成就,所产生的巨大的、历史性的作用呢?
  什么条条框框也束缚不了毛泽东、邓小平。
  毛泽东最看重阶级斗争。但他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一下子就抛开了什么阶级之分,只要属于第三世界,管你是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大家就超越阶级成为“一家人”了。一下子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亚非拉朋友,直到今天,仍然受用。
  邓小平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始终紧抓不放。在国际上,鉴于世界形势整体上是“和平与发展”,那么,放弃对抗就成了必然选择,于是,我们的“朋友”真的遍天下了,无论你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在国内,推行“思想解放”,最后一锤定音:只要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都是社会主义的,一下子就超越了只会产生负作用的社、资之争。
  说这么多,扯这么远,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简单地复制过什么,哪怕是马克思主义。更不用说对那些傻瓜化条条框框的复制。“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的老师,而这是挂在岳麓书院的朱熹的观点。毛泽东一直欣赏邓小平,让他出使苏联,出使联合国,让他当总书记,四届人大前后,甚至直接将他安排为接班人,也是因为邓小平“实事求是”和“懂得辩证法”。
  五、优化不是傻瓜化,借鉴莫失经营之魂
  话题拉回来。
  曾经流行一时的A管理模式,就是一个怎么看怎么顺眼的东西,几乎傻瓜到家,为什么到现在无影无踪了?说实话,我真为那个东西感到可惜,它的确是个好东西。问题可能就出在,它把管理彻底傻瓜化了。毕竟,管理不是相机,管理也不是一个能够彻底傻瓜化的软件。
  尽管傻瓜化不足取,但傻瓜化的东西,还是有很大用处的。问题是,你得会用。
  抵御“傻瓜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受渔,不受鱼”。
  经营、管理、营销面临的都是多变的环境和多变的对手,即使是经营技术、管理技术和营销技术,也会因企业而异、因人而异,不理解、把握其精髓,只学习傻瓜化的套路,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同样是铺货,有的是卖东西,有的是推广,有的是充实终端,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套路,否则,你以为播的是龙种,收获的却可能是跳蚤。
  傻瓜化正在漫延。刺绣技术的傻瓜化,使得苏绣、湘绣、汴绣,不再尊贵;技术的傻瓜化也使得“宁舍家财万贯,不舍钧瓷一片”的钧瓷,满大街都是。
  再好的东西一旦成了套路,基本上就失去了灵魂。这种东西只有研究价值,没有学习价值。我们不应该接受傻瓜化的营销、傻瓜化的管理,更不应该试图去把它们傻瓜化。
  (注:本文为《管理智慧》原创首发,转载或摘录请注明作者与文章来源:微信号管理智慧,ID:shzb2010。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