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视线重新聚焦于手机意味着对软件、数据、算法的重视...
2014-05-09 15:59

在第一轮外在形态的各式花样比拼过后,手环、手表们的生存日趋被逼入窄胡同。接下来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几家土豪公司近日“不约而同”的动作或许给了一些启迪。
上个月有关耐克停止开发FuelBand运动腕带的传言于近日得到耐克方面证实。不过耐克表示其正将重心由硬件转向应用专注于体验软件,耐克没有放弃数字健康业务;一向有着惊人胃口的Facebook继续“鲸吞”,收购一款可以记录用户每天运动轨迹和行走步数的健康类应用——Moves。
从表象上看,两家大佬均将目光重新聚焦之前被用作数据采集和计算的中心智能手机上,踏上了一条回归路,而背后隐藏的或许是——硬件产品们已吹响进军算法的节奏。
像苹果或为iWatch大举招聘医疗技术专家的举动与其说为了保证产品不断趋于专业性,不如说其首先想据此保证算法的精准性从而敲开美国联邦政府的大门,毕竟,即便苹果有能力收集到更多的健康数据,像正在开发iOS 8应用Healthbook几乎是手环+血糖仪+N个硬件的总和,但是在收集数据和真正使其成为可供医疗服务人员利用的信息之间,实际上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
而为保证数据服务,PICOOC与芝加哥的生理科学实验室基于数十万真实用户样本,建立了一套针对不同人种的健康指标评测系统PHMS™(PICOOC Health Measurement System),尤其针对亚洲人的体征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和深度挖掘,为用户提供精准的身体改善和生活方式指导。
当然,这只是前期。最具爆发点的还在后面。
再升华一点,未来便可以达到情景计算。比如Google now目前已背靠Google庞大的搜索数据,并利用强大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并结合地点和时间推送做相应的推送。按照这样的思路,未来进入某饭店,一款精准的硬件便可以为你推荐最爱吃的菜是炒鱿鱼,某个下班后的午夜,它可以提醒你周边X米有危险不明物出没。
而能最终实现这样的目标,前提必须依赖于激活强大的云端数据,达到像上述情景计算、设计个性化服务方案的基础,必然来源于对无数个体信息的累积挖掘。一个完整的数据钻取挖掘过程是这样的:
基于用户数据的大数据仓库→真正的数据中心核心数据资产→基于用户数据行为分析的数据再利用→让数据价值得到升华,按照这样的流程,目前很多硬件仍停留在采集向大数据仓库卸载的阶段。
“硬件领域发生的变革并不单纯是硬件本身,而是硬件+云服务+商业模式的综合性变革。” 百度云首席架构师侯震宇在2014 GMIC大会的发言似乎透露了下一轮硬件发力的大方向。
所以从本质上讲,硬件们的此次回归路实际上是一个硬件升华的大方向,代表了2.0时代硬件们理性反思——大数据在2.0时代将彻底释放、流淌,以“一对一”精准服务用户来反哺硬件的采集、软件的呈现。
将视线重新聚焦于手机意味着对软件、数据、算法的重视,更是对用户粘性的期待。国内智能硬件从业者非常清楚的一点是——仅仅依靠收割硬件端的韭菜是不牢靠的,否则会出现手环类产品经常出现的痛点——归因于无法解决用户粘性和使用效果的问题,大部分用户会选择在3到6个月将其摘下手腕,躺在角落里重灰。
当然,笔者也并不同意顶级投资人马克·安德森“软件吞噬世界”的片面说法。否则为什么苹果为何选择让多宝莉的“女魔头”来担任零售主管?想让外观控的用户掏腰包,当然首先要保证先赋予硬件以魔力。品质之后,再来场软件方面的气质熏染!
AI剪刀手【本文作者为智能硬件从业者、PICOOC联合创始人,官微“PICOOC·品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