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医疗行业人员的媒介素养
2014-05-10 23:21



互联网3.0时代微信、微博、移动APP等自媒体为信息碎片瞬间裂变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信息传播越来越不受时空限制,信息洪流不再像从前那样如瀑布般涌向人们的眼球蹦然炸裂,而是以“射线”的方式直刺受众眼球如“病毒”一样“传染”开去,是信息的“感染度”更加宽实。自媒体使得不管是正能量还是谬误信息均可在一瞬间传之千里。

医疗行业是备受社会关注的服务性与公益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备受关注的程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疗行业,关系人生安全与生命安危,老百姓对医疗行业的关注就是对自己健康的关注。然而在如今医患关系恶劣的环境下,自媒体时代媒体和医疗行业自身如何对医疗行业进行正能量的形象塑造和进行有效的媒体医患沟通至关重要。

一 媒体对医疗行业报道的两个例子


“走廊医生”能够得到报纸、互联网、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广泛报道,其中自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当事人在各大论坛发帖爆料、各大微博平台爆料、微信平台传播等手段都无疑起到推动用。然而整个事件到今天仍无结论,媒体呈现出“摇摆状态”,这与其他事件不同的是没有出现“一边倒”的舆论。

然而,在报道中我们仔细观察到,作为院方更多的从自身利益出发,出现对兰越峰的诅咒与批判的局面;媒体当初更倾向于支持兰越峰到后来出现摇摆状态的“褒贬合一”;社会多数谴责医院过度医疗。我们再次进行媒体分析,发现院方对于媒体的报道是排斥的,媒体在当初更倾向于对院方的批评报道,社会痛恨医院的所作所为。

近日湖北某报纸微信公众平台以《XX医院胆子真大 过期葡萄糖给患者打》为题转载其当天报纸新闻《XX一患者在XX医院被注射过期葡萄糖》。从标题来看,自媒体由于缺乏“守门人”的“把关”环节,忽视了报纸的“编辑角色”的作用,使用了“挑逗性”语言“胆子真大”,虽然从标题前后的“韵律”角度来看是不错的,但不符合新闻客观中立原则,违背新闻职业操守。


二 媒体行业及人员的媒介素养


从以上两个实例不难发现,自媒体时代由于没有了传统媒体的“守门人”的“把关”环节,对于信息传播的筛选与求证缺失,往往导致失实新闻(信息垃圾)泛滥或者夸大其词哗众取宠。报纸新闻标题《XX一患者在XX医院被注射过期葡萄糖》是一个事实陈述,是符合新闻客观中立原则的,然而微信公众平台以《XX医院胆子真大 过期葡萄糖给患者打》为题则更多地倾注了个人或者社会的情感偏向,违背新闻职业操守与规律。

总体而言,传统媒体及人员的媒介素养高于自媒体。传统媒体不仅有记者作为“守门人”第一道关口,还有当班编辑与当班主编进行第二第三道“看守”把关。而自媒体唯一的守门人就是发布者,发布者作为信息发布者不免倾注个人情绪与情感偏向,因此媒介素养往往被抛到脑后。

因此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人媒介素养仍然自关重要,尤其是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人的“媒介素养自觉”尤为重要。因为自媒体的传播规律、传播速度与传播效果决定了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不允许信息有修饰的可能,如微信公众平台一旦群发就无法撤销、微博内容一旦发出就可能被转载。

媒体行业及人员不但要牢记媒体人的职业技能素养、媒介专业素养和媒介生态素养,还应在实际的工作中坚守新闻职业底线与新闻理想。新闻理想不是一句话,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坚守。


三 医疗行业及人员的媒介素养


媒介要么被人们捧上天,媒体人成为无冕之王(传统大众传播称呼);要么被人们贬为“红灯区”(郭德纲之语),媒体人成为“名记”。这样一来导致两种可能,一是把媒体和媒体人当靶子当工具;二是媒体与媒体人被置于“捣乱”的地痞混混。隔行如隔山,像媒体人一样不了解医疗行业,更多的医疗人员不了解媒体行业一样,要么蛮狠干涉媒体报道或者阻止媒体报道。

医疗行业有两个词“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其实这两个词与“媒体关系”和“媒体沟通”大同小异。因此作为医疗行业和人员应视媒体为兄弟或者病友及家属。与媒体的沟通不仅仅应对媒体,更是一种人际交往。因此,笔者认为医疗人员应该主动与媒体人交朋友,交流医疗与媒体之间的信息,消除社会误会。

医疗行业人员不仅仅要具备医疗技术素养、医患关系沟通素养,还应具备必要的媒介素养。如加强与媒体沟通,传授医疗前沿信息,构筑和谐医疗公共服务关系,参与媒体医疗公益服务事业,提升医疗行业的媒体正能量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