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严管互联网金融惹怒了谁?
2014-05-14 18:34

央行严管互联网金融惹怒了谁?

近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的讲话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此刻,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

据悉,在5月10日至12日举行的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指出,余额宝不是金融创新,只是简单地把存款搬到互联网,这对经济结构调整没有什么贡献,对实体经济也没有什么贡献。此外,他强调,要下决心整顿金融同业业务和各类理财业务,否则会引导投资机构和社会公众追求短期高利润而不是追求长期回报,这会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

何谓“创新”?一般而言,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够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然而,按照创新的社会学概念分析,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简而言之,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

实际上,余额宝本身就体现出创新的形式。2003年年底,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正式成立。然而,时隔多年,我国的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始终呈现出缓慢式地增长。不过,随着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平日不受关注的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却出现了惊人式地爆发。

其实,余额宝对接的是货币基金。从本质上来看,也属于货币基金。但是,余额宝凭借支付宝庞大的客户沉淀量,进而促使客户以支付宝账户来购买货币基金,最终激活了货币基金的规模。从某种程度分析,这也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

此外,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余额宝又体现出另一种创新的形式。传统金融机构注重网点扩张的速度,依赖其长期积累的用户基础以及信用保障,奠定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根基。至于余额宝,因没有地域限制,整体成本远远低于传统金融机构。再者,余额宝借助互联网的高速度,覆盖更多的潜在用户,大幅提升了资金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还富于民的目的。此举也是创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互联网金融需要监管吗?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需要监管,但不能过度监管。

今年以来,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央行对互联网金融逐渐采取监管的措施。从暂停虚拟信用卡、二维码到大幅调低支付转账额度,再到拟取消货币基金的“提前支取不罚息”的红利政策。从上述颁布的政策分析,央行严管互联网金融的态度逐渐明确。若上述举措得以执行,必然会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

近两年,随着以余额宝、理财通、陆金所、PPmoney为主的各类理财平台的迅猛崛起,大量的投资者逐渐将资金转移至上述的理财渠道。特别是部分固定储户的流失,确实对传统金融形成猛烈的冲击。然而,在各类理财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潜在的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例如,P2P跑路潮的兴起,平台的风控模式备受质疑等。至此,市场也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重新定位,风险管理等核心问题也受到了市场的重视。

正如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樊爽文所述,不管怎么样界定互联网金融,其健康发展还是要遵循金融业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核心还是风险管理。

确实,在互联网金融疯狂兴起的背景下,风险管理等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以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事实上,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探索,各主要理财平台凭借丰富的经验以及灵活的风控模式,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可。同时,也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据了解,以阿里集团为例,其通过自身系统大量的电商交易以及支付信息数据建立了封闭系统的信用评级和风控模式,属于一种大数据的风控模式。以陆金所为例,它采取了“中介+第三方担保”的风控模式,依靠平安集团已经拥有的客户信息和金融优势,对借款人信息进行审查。而担保公司,则会对借款出现逾期的,提供全额代偿。此外,还有PPmoney理财平台的交易所风控模式以及人人贷的线上+线下的风控模式等。

显然,各类理财平台早已对迅猛崛起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虽然各大平台的风控模式各有差异,但是它们基本展现出良好的风控能力,为投资者的资金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场所。其实,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发展趋势。

回归前文,提到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的讲话。他表示,余额宝不是金融创新,只是简单地把存款搬到互联网,这对经济结构调整没有什么贡献,对实体经济也没有什么贡献。

针对刘行长的讲话,实际上透露出央行否定余额宝的作用,也暗示出央行将严管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对此,笔者郭施亮对刘行长的观点表示不大认同,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适应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并非没有贡献。回顾历史,从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进程来看,2012年6月8日,央行在降息的同时实施了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的举措。之后,还呈现出贷款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国债期货的正式登场以及上海自贸区的正式建立等举措。近年来,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开始逐渐加速。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同时也加速了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进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必然会对金融资产结构、银行经营管理等方面构成重要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分析,也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整体融资成本。

第二、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大幅提升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互联网追求的是高速度。而在没有地域限制的前提下,实则大幅降低了运行的综合成本。作为互联网金融,它确实能够起到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等功能,从而促使市场经济的高效发展。

第三、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型企业的资金压力,进而提振实体经济。一直以来,国内呈现出“两多两少”的问题,即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长期以来,即使M2余额出现了大幅飙升的局面,且社会流动性也显示出相对宽裕的状况。但是在传统金融机构强力垄断流动性的背景下,90%以上的中小微型企业很难通过银行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此外,因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渠道的门槛偏高,中小微型企业基本依赖于民间高利率资金来维持自身的运作。有资料显示,在过去几年,民间借款利率是银行利率的10倍,企业为了运作不惜承受高利率借款压力。而在现实的状况下,珠三角有3000多家玩具公司断货,温州4000多家打火机企业只存活下不足100家。

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普及之前,中小微型企业基本缺乏融资渠道。而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崛起的环境下,因互联网金融公司专注于小额贷款的模式,且具备了交易成本以及交易便捷等优势,为大量的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第四、互联网金融有效冲击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局面,为经济改革创造出良好的前提条件。在最新公布的2013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银行仍然是最赚钱的行业。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总额超过了万亿元,占据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数值。多年来,传统金融机构凭借自身垄断的优势,获取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在经济危机前后,国家实行了4万亿投资加9.59万亿信贷的刺激计划,以提振当时疲软的经济。然而,在经济陷入困境之际,部分银行凭借自身权力,强行垄断了部分流动性,从而使部分流动性没有及时流进流通市场,最终导致一系列的危机爆发。与此同时,利益团体借助这些流动性,大举抄底楼市和股市,最终轻易获取了暴利。对此,部分银行理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无疑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极大的冲击。其中,以备受关注的储蓄存款为例,长期以来,储蓄存款是中国银行业最稳定以及低成本的资金来源。而活期存款是占一国货币供应的最大部分,也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对此,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的加入,实际上强化了余额宝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降低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利润水平。

笔者郭施亮认为,央行严管互联网金融弊大于利。毋庸置疑,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确实助推了社会的发展,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适应了经济转型的发展需求。同时,它还完成了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完成的任务,凭借其自身的特点,为大量中小微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且大幅提升了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市场经济的高效运作。更为关键的是,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还实现了还富于民的目的。对此,央行严管互联网金融确实需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因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动了传统金融的奶酪,而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继而惹怒了大众。

来源: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