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艺术银行的前世今生
2014-05-14 23:35

不久前,成立一年的台湾艺术银行正式挂牌运作,这标志着台湾正式步入全球少数拥有“艺术银行”的地区。台文化部门负责人龙应台表示,台中地区的企业家2013年已率先捐款1800万元支持艺术银行。3月25日,“银行家俱乐部”正式成立,号召各界企业主加入成为另类的“艺术银行家”。

艺术银行利用公开征件的方式,网罗、征集并购入台湾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并且以完善的租赁流通机制,让公家与民营的机构都可以经由艺术银行这样的管道承租画作展出,使得艺术作品可以在各种公开场合露面。藉由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活络艺术市场,更可以让潜力十足的新兴艺术家有机会被发掘。

以 2013年开始收购画作为序,目前艺术银行已经累积195位艺术家,共计346组作品,其中所使用的素材包含水彩、水墨、油画、压克力、版画、书法、素描、装置、新媒体、胶彩、复合媒材、雕塑及摄影,包罗万象的创作风格让人惊叹台湾艺术力的生气蓬勃,而其中172件作品已分别在台北、桃园、台中及高雄等地与艺术爱好者们见面。

这些作品中,更不乏2013年底才在ARTTaipei崭露头角的推荐新人艺术家。从电脑线上游戏与现实社会中汲取灵感的蔡士弘,以手工画艺绘制出数位质感,被收藏的作品包含《投降后的消毒作业》、《幻术之吻》、《白旗军》;谢怡如的画作色彩鲜艳,有些魔幻鲜明的如梦场景,悄悄表现着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厚实笔触将看似欢愉、却带异样的心灵反映无遗,《雀跃活动了起来》、《你和我》、《不能消失感》、《未知欣喜》都是收藏作品;《爆炸之后——盆栽》,利用日本卡通“超人力霸王”角色迪卡的手臂,误植入盆栽中的其中一段茎叶,制造出观者与画作的隔阂感。

国外艺术银行的运作模式及其影响

按照法国兴业银行香港私人银行部前副总裁朱莉娅(Julia)的理解,所谓的“艺术银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艺术银行(Art Bank)和艺术银行业务(Art Banking)。艺术银行是指“以艺术品为存取租赁物的委托机构,在国际上通常是指非政府文化艺术机构购买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销售给政府机关、公共空间、企业、私人用于陈列、装饰、收藏等。”艺术银行业务则是指“在私人银行业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的艺术银行”,“加上‘ing’,就是指艺术投资的银行服务,为收藏家服务,扶持年轻艺术家。”

1972年,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The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成立的加拿大艺术银行(The CanadaCouncil Art Bank)当属艺术银行的先驱。加拿大艺术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购买、租赁和延伸服务。就购买环节而言,有意出售作品的艺术家需要向加拿大艺术银行提出申请,如果申请被接受的话,加拿大艺术银行会委派专家对艺术家进行考察。这些专家在对艺术家的作品价值进行评估之后,会向加拿大艺术银行提供评估报告和购买建议。据加拿大艺术银行理事长亨利(Henry)介绍,“加拿大艺术银行通过购买加拿大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将之租借给各地的客户,使办公场所和公共空间都能接触到加拿大艺术家的作品,从而支持和推广加拿大当代艺术家,使更广泛的受众接触到加拿大当代艺术。它租借的艺术品适合面对公众和私人部门的办公环境,客户辐射加拿大境内外。作为一家自负盈亏的机构,它用挣来的所得通过同行评估机制购买艺术家的作品,最终支持艺术家的创作。”截止到2007年,“加拿大艺术银行已拥有2500位艺术家的18000件绘画、印刷品和雕塑,是加拿大当代艺术最大的藏家。所有这些作品都向公司、机构、政府部门和办事处租赁,租借价格的可承受程度到了他们所谓的‘令人吃惊’的地步。每一件艺术品的租赁价格每年120~3600美元,最低租赁合同为每年1000美元,2年起租。2年后,可以续租,也可以选择全新的作品组合。咨询、筹备和安置起价为25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艺术银行藏品中的2/3都曾被成功地租赁出去。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加拿大艺术家的创作,而且对加拿大艺术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公众有机会接触到本国艺术。随着加拿大艺术银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艺术家们日渐意识到,加拿大艺术银行实际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艺术展示功能,因此,他们非常乐意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加拿大艺术银行购买,并且将此视为自己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梯。

成立于1980年的澳大利亚艺术银行(Art Bank)则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引以自豪的支持文化艺术事业的成功范例之一。据介绍,“澳大利亚艺术银行隶属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讯、信息技术和艺术部。所谓艺术银行,是澳大利亚政府实行的一项艺术品出租计划,就是将本国视觉艺术家及工艺品制作者的优秀作品收购下来,再向本国民众出租。比起一些欧洲国家的艺术银行,澳大利亚艺术银行有着更明确的建行宗旨,即鼓励和支持富有才华的、年轻的、崭露头角的澳大利亚艺术家创作更多优秀的当代视觉艺术作品,同时,通过这些作品的收购、交流和展出让更多的澳大利亚民众欣赏到本国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作品不断升值,艺术银行再用获得的收入投入到澳大利亚艺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截止到2005年,“艺术银行已收藏来自全澳大利亚近3000名艺术家的9000多部作品,内容包括绘画、版画、摄影作品、水彩画、雕塑、陶艺、玻璃作品、纺织工艺品,还有很多著名土著艺术家的油画、树皮画、版画、雕塑等,藏品总价值超过2000万澳元。在出租作品时,艺术银行同样坚持自己的建行理念,即以最经济的方式让客户获得澳大利亚最新的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权,使更广泛的民众欣赏到本国艺术家的作品。艺术银行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本国当代艺术作品购买机构之一,以其合理的租金,向广大客户出租内容广泛的当代艺术品。租金以年为计算单位,年租金最低550澳元起价,单个作品最低以 110澳元起价,到期后可以更换或续租作品,租金里所含的税金,承租方还可在财政年度内申请退税。”此外,英国、挪威、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许多国家也都先后成立了艺术银行。

台湾向澳洲取经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台“文化部”近日特别邀请澳洲(澳大利亚)艺术银行主任史帝芬斯(Tony Stephens)访台,并办理“台澳艺术银行文化论坛”,汲取澳洲艺术银行三十年的宝贵经验。

座谈会上,双方就“艺术银行营运的策略”、“作品的购入与处份”、“租赁业务推动的拓展”,以及“艺术银行对产业的影响”等不同的主题深入讨论,透过深度对谈,交换台澳经验,作为台湾政策推动的借镜。

台“文化部”表示,今年是艺术银行营运的第一年,引起各界关注与回响,除了作品的购入和租赁外,也同步建置各项软硬体计划。
台湾推动“艺术银行”已经引起国际上“艺术银行”的注意,已经成立超过三十年的澳洲艺术银行负责人史帝芬斯经“澳洲驻台代表处”的引荐,来台与“国美馆” “艺术银行”团队进行实务探讨,分享澳洲艺术银行的组织及营运模式。此外,亦深入地针对作品修复、灭失,或是无人租用需处分的问题,提供澳洲银行的经验供作参考。

澳洲艺术银行自1980年成立,隶属于“环境水利、文化资产暨艺术部”,经费及运作均需向该部及国会负责,人员聘用属于公务体系运作。成立后的前12年预算由联邦政府支应,自第13年起开始自负盈亏,以租金收入支持营运。发展至今已拥有超过万件、3500位以上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不乏已成名的艺术家早年作品。截至目前,每年租金收入高达350万澳元(新台币约9450万元),承租人的比例政府部门仅占30%,其余60%为企业、10%为私人住家。史蒂芬斯表示,他观察到台湾艺术银行成立第一年所面临的处境,在澳洲艺术银行档案也有类似纪录。澳洲艺术银行在成立之初,作品承租人全数为联邦政府,全赖政府资金资助,亦未订定自负盈亏期限,艺术界对艺术银行也抱持关切与质疑,但他表示这是初期必然的状况,发展策略需与时调整。他鼓励台湾艺术银行秉持支持台湾艺术发展的初衷,寻求公私部门合作,稳健的发展。

对于论坛中大家关注的艺术品购置议题,史蒂芬斯表示,澳洲艺术银行画作购入,金额如在澳元1万元以下,主任即有决定权,1万元以上才送董事会决定,但他也坦承,相较于澳洲其他公立艺文机构,澳洲艺术银行制度确实较为弹性属于特例。

史蒂芬斯表示,即使目前澳洲艺术银行收藏量已远大于所需,每年仍持续投入约100万澳币(约为新台币2700万元)购入作品,在经济紧缩的年代,是对于艺术家及艺术产业相当重要的支持。

与谈的台湾“国美馆”黄馆长表示,台湾艺术银行第一年投入新台币3500万购买艺术作品,在后续的年度亦将编列经费持续购买艺术作品,对于鼓励艺术家创作并藉以刺激艺术市场成长有一定的积累。

来源:文化产业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