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高清和3D当做新媒体的突破口
2014-05-17 21:31

近来在新媒体领域,高清、超高清、3D这些概念十分火爆,但如果真的把它们当成未来视频新媒体的发展方向,那可就要谨慎了。

一、从人性对信息的关注度看,高清、3D仅是人们对视频信息需求的一小部分

1、视频内容是一个综合的信息载体,包括文字、语言、现场声音、音乐、图片、影像等各种子信息,其中高清电视追求的清晰度指标,只是上述各种子信息——影像子信息下的“孙”信息。人们看视频看的是各个子信息综合在一起的信息传递,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某一个,几乎没有人愿意因为清晰度高而坚持把一部毫无吸引力的烂片子看完。

2、由于人类视觉的辨别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对于清晰度的需求也是有限的,超出于人眼辨别能力的清晰度都属于出力不讨好的信息冗余。

如果以清晰度为横坐标,以清晰度对人类的满足程度为纵坐标,那么我们可以绘制出清晰度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模拟无线信号阶段,就是电视画面经常有重影的时候,这时清晰度的提高对人们的满足度的作用最强,曲线斜率也最大;二是模拟有线信号阶段,这时电视的清晰度已经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清晰度的提高对人们的满足度的作用开始下降,曲线斜率也变小;到了数字电视信号阶段、DVD光盘阶段,信号的质量在普通电视机屏幕上已经完全满足了人们的视觉需求,信号清晰度的提高一般都属于信息冗余,曲线斜率已经接近于水平。(见图)

300)this.width=300">
关于这一点,目前人们对高清电视的正确认知十分滞后,就是最好的佐证。许多人,甚至是很多从事电视节目制作的专业人士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高清电视。有的人从商场里买了高清数字电视机,就以为回家看到的是高清电视了,其实他家连高清信号都没有。还有的人以为装上机顶盒,看到的数字电视就是高清电视,其实中国目前只有几个高清频道。

3、人类在观看视频内容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对其子信息的关注程度也不同。比如:看MV时,会更关心音质、画面的美感,而不是画面的清晰度,事实上,多数MV 在制作中为了掩盖表演者的瑕疵都用柔光的办法降低清晰度;看“猪流感”的新闻,更关注猪流感是否对人有危害、发展趋势,此时此刻,没有人会关心画面中某个人脸上是否长了青春痘。这时候清晰度的提高都属于出力不讨好的信息冗余。人们只有在观看大场面的电影、画面欣赏性强的风光片等内容时,清晰度指标才会变成他们苛刻的需求。

4、人类是活在影像世界里的,亿万年的生物进化,早已使人类具备了立体成像能力和识别能力,这是人类的本能。即使通过绘画和影视作品把这些影像进行平面的展示,人类也能通过几何的透视原理进行立体的识别。而3D不过是把平面展示的内容进行立体化,且不说长期使用能否对肉眼产生生理损害尚无定论,仅就其传递的信息看,只有那些迎面撞来的汽车,当头砸下的棍棒这类纵向移动的信息才能产生直接有效的刺激,横向的立体信息基本都属于信息冗余。而迎面撞车这类纵向信息在影视作品里毕竟是少数,即使导演刻意增加这类信息,人类生理接受程度也是有限的,一场90分钟的电影如果都是这样的镜头,恐怕有一半人会吐在电影院里。所以,3D满足的不是人类对信息持续不断的本能需求,而是满足了人类对信息的好奇心需求,好奇心是持续的人性,但对某一件事物的好奇心,却是很快就会消失的。

二、从产业发展趋势看,高清还要走很长的路

目前国内的高清节目内容很少,其原因并不复杂。一是目前高清市场还没有形成,高清内容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各电视台没有积极性。二是虽然高清拍摄、制作设备在整个电视行业普及度越来越高,但后期剪辑时多数台并不把节目剪辑成高清版本,因为后续的播出、传输、接收不是高清的,剪了也没有。三是高清节目的成本会很高,这不仅是拍摄、编辑、特技等设备成本,而且高清设备对节目摄制流程中的许多细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会使节目内容出现大量穿帮。很多假道具、场景都必须采用实物和实景(至少要比过去精细很多),就连对节目主持人、嘉宾等的化妆、服装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三、从社会发展程度看,高清的市场需求取决于大屏幕的普及

清晰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跟屏幕介质的大小有关,手机的小屏幕清晰度再高也没意义,除非人们长着“显微眼”;清晰度还跟观众与屏幕间的视距有关,而视距又受人们居住环境的限制。因此,高清市场是由多重社会要素左右的,它取决于大屏幕电视的普及,取决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大幅增长,不能用快消品的市场规律简单地衡量。

四、从国际经验看,高清、3D都不是蓝海

有人看到美国现在已经拥有了100多个高清电视频道,就断言中国很快也必须走这条路。事实上,美国观众也是普通的人,他们的收视心理和我们一样,对高清电视也不会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他们对高清认知度也不高,对高清节目的支付意愿也不是很强。人们并不把高清电视节目当做一项十分渴求的文化产品,只要电视公司的售价合理,就迫不及待地照单全收。事实上大家并不买账,电视公司也识趣地只是在原来收费电视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很小的差价,权当分摊因高清电视增加的成本了。

那么是“谁无利也起早”地做了上百个高清频道呢?这是因为美国的电视市场是一个全竞争的状态,没有区域性保护,因此只要有一家电视公司推出高清节目,其他的也必须跟进。大家看重的不是增加的那一点点高清的收视费,而是担心观众从自己的平台上流失,于是,其他人也必须把自己的节目向高清化发展。可以说高清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个全新的、巨大的蓝海市场,而只是维护现有市场的手段。

至于3D,有资料显示,美国3D投融资市场2013年底已经大幅下滑,这也应验了我们前面说到的,它是一个好奇心市场,来的快,去的也快。

五、最后的话

说了这么多高清的“坏话”,但我并不是一个高清无用论者,只是我认为中国高清电视很可能是一场无利可图的自然升级,即高清与标清设备的价格差距消失,各电视台进行设备淘汰时,自然选择高清设备。短期内,国内高清电视很可能走上相当于声音领域的“高保真”音响的道路,那是音响发烧友级别的消费者的享受,市场规模不会很大。因此把它当做市场推广的噱头是没有问题的,但它并不适合面向大众的新媒体作为主攻方向。

在当下的互联网领域,很多技术已经不是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而是应用技术,因此,新媒体的发展要以人性对信息的本能需求为出发点,并以人性对信息的本能需求为落脚点,切勿以技术的实现度来引领新媒体的发展,那样往往会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