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小品牌的第三方支付;面对竞争如何选择
2014-06-03 13:33

[i=s] 本帖最后由 manallan 于 2014-6-3 14:13 编辑 [/i]
前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先生在2004年12月创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公司。目前,支付宝实名用户超过3亿,在电商支付、移动支付、航空支付等多个领域占有优势。拉卡拉集团是联想控股成员企业,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线下支付公司,2011年第一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截止2014年,中国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有100多家,于是从两大线上和线下支付巨头开始,各种品牌的小支付企业和产品不断入市,各种营销手段和产品定位不断涌现。第三方支付可谓是红海一片。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小品牌该如何选择和定位自己的产品,在红海中生存呢?首先先给大家介绍几个支付品牌的定位种类:
Top1:全能型、多方位型。
全能型的支付品牌定位与大众联系的生活支付,为个人提供方便的支付。不管是营销还是产品设计都是针对用户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这样的企业主要以广告的形式宣传自己,在产品上打亲情牌,吸引用户。代表的产品有支付宝、拉卡拉等
Top2:功能型、业务定位。
功能型的产品定位在收款功能上,大部分的小品牌支付定位于小商户收款的这个痛点上,由于小型商户在收款上不方便,和银行没有重视这些用户,针对pos机申请的难度,目前中国这个市场的容量是非常大的,所以许多支付产品瞄准这一块,不断地开发。代表的品牌有钱方,钱袋宝等。
Top3:模块型、定制化产品。
这样的支付产品主要是面对企业级的大型用户,针对企业收款南及收款成本高的问题,推出定制化的服务。这样的产品主要是和相应的银行合作,很好的方便了企业用户的收款。目前大量的企业也存在账期的问题,这样的产品如果能解决不同企业的试用性问题。还是存在潜在的市场。(当然中国的企业是复杂的)代表的企业有掌e付、邮付通等。
Top4:价格型、低价提供低廉的服务。
为什么说是低廉的服务呢?因为产品业务相似,基本的功能都有,比如信用卡还款、余额查询、充话费等简单业务。产品推出后,用低价的形式扰乱市场。售后服务和产品体验得不到更高的保护。低廉的产品,当然会影响用户的信任度。尤其是在2013年,各种小品牌不断降价不断恶性竞争,结果是一片狼藉。目前大部分的小品牌都是处于这样的尴尬位置。(具体哪些,淘宝一下就知道了)
Top5:区域型、本地化服务。
许多具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在某些城市实行一卡通的服务。当然这样的公司屡见不鲜,相信大家都见过,实用性上,个人认为不强。我有银行卡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把钱给你买张不长利息的卡,然后去刷卡消费呢?(感觉多此一举)至于你说的优惠,好像不是很多。如果你像微信一样,每个月给我发20元的红包(前提是我不花钱),我想可以勉强接受吧。不过不现实!!
总结:目前市面上流通的20多个支付品牌基本上分为以上5类。经过本人长时间研究和与业内人士交流。从产品、广告、定位、设计、营销、渠道、服务、安全、竞争、功能等各个方面做了详细的数据分析。(数据不详细展示了,有需要可以联系我!)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大部分产品没有明显的设计,完全是用OEM的代工方式生产。只是在原有的产品上增加或改变颜色。我认识一个公司,知道这一点但是自己却没有重视产品设计。大部分的产品大同小异。缺少完美设计的产品,在情感上得不到用户的认可,当然拉卡拉公司在产品上还是有一些设计,只不过也没用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第二、产品定位不清晰,目标顾客不清晰,大部分产品定位于个人(所有人),如果是每个人都可以买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产品功能相似,没有特有的或者竞争性的功能或者服务。当然目前许多公司也在寻找功能定位和竞争壁垒,不过大部分公司都是无果而返。。。
第三、找不到一个购买它的理由。很多用户现在用支付宝用的很顺溜,网银也很方便,信用卡也是很流行的,对于支付安全度不断提高,大部分人开始习惯网上支付了。购买一个缠在手机上不好看的东西,很多人有点不习惯,感觉多此一举。
第四、渠道过度开发?许多公司把精力放在开发渠道商上,对其公司的产品视而不见。缺少沉淀的产品,往往得不到用户的认可。现在是21世纪,互联网时代,生产商将直接面对用户,抛弃中间商。盲目地开发渠道商可能只是徒劳无功。再看看现在的电子行业,就拿我所在的地区武汉市来说,很多大型的卖场和批发商城都关门倒闭了,许多经销商都改行了。再看看小米手机的成功,了解一下雷军同志的互联网思维,再看看老罗的锤子手机。渠道和产品该如何平衡呢?

注:以上内容仅代表本人的意见,如有异议请与我联系。本人也是做第三方支付的,对该行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好友!!

[groupid=200]武汉同城会[/grou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