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私享会:合伙人到底能走多远?
2014-06-07 13:26

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往往决定其初期需要合伙人来共同发展业务,发展到后面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一对矛盾。2014年6月6日,由创业家和天津泰达科技发展集团联合主办的2014克莱斯勒杯黑马大赛教育培训行业决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黑马大赛不仅是项目的比拼,也是思想的较量。为了让黑马选手能够得到更全面的提高,此次大赛创业家特地增设了“黑马私享会”。本次对话的嘉宾是学大教育的金鑫,智慧天下张永琪,和沪江网的于杰。话题是严肃的,讨论是轻松的,内容是实在的。成功的企业均有其相似之处,和黑马哥一起看看他们是怎么理解合伙人的吧。



  
以下为黑马大赛现场对话整理稿:
  
主持人:丰厚资本杨守彬
嘉宾:学大金鑫 智慧天下张永琪 沪江网于杰
  
合伙人到底能走多远
  
主持人:今天是我们黑马大赛教育培训行业的决赛。在教育培训行业我们会发现很多相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基本上成功的教育培训的创业公司一开始创始合伙人都不止一个。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呢?我们接下来要进行一场论坛。
  
我们今天首要谈论的话题是合伙人到底能够走多远。三位老总都有各自的合伙人,也有这样的经历。请三位来谈谈教育行业创业的合伙制为什么是常态?我们先有请于总,你跟阿诺这位好基友已经在一起好了多长时间?
  
于杰:我和阿诺的缘分是13年,共同创业7年。13年以前,或者10年以前,教育行业还是一个钱多人傻的行业。所以在第一代的时候,像我们张总一样,有一批夫妻店创业的伟大企业。他们夫妻走在一起去共同做了一个教育行业的创业理想,没有关系能有夫妻这么紧密能够抵抗住金钱的诱惑来做创业教育。但是在10年之后的今天,互联网时代是需要伙伴的时代,不管是你的兄弟还是你的姊妹,有了伙伴才有可能在互联网新的领域有机会。
  
教育和其他行业不一样,教育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互联网教育,是以教育为本的,教育永远离不开教育两个字。所以在这个行业永远有一个信念,你做教育究竟是为了挣钱,还是既挣钱还想改变一些教育的东西?我相信不管是金总还是张总,干这件事一开始的初衷都不仅仅为了挣钱,也有理想。他们的肯定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中国教育的。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教育一样用我们的信念去支撑创业。
  
合伙人有进有出是常态,如果两个兄弟是合伙人,这两个人离开了就要分家。其实每个进来的员工也好,团队也好,都叫合伙人。所以股东合伙人也好,战斗合伙人也好,他的进进出出是常态。只是说在战斗的过程中,有些人从士兵成为将军,有些人他就是从股东最后变成一个外部的不参与管理的人,所以合伙也好,分手也好,这是一个常态。只是说在公司这个平台上,每个合伙人是不是实现了自己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主持人:张总,你之前创立了环球天下,现在新创立的智慧天下,还是和晓东总一起创业吗?现在你怎么认识教育培训行业为什么从一开始都有多个合伙人。
  
张永琪:没有,太累了,这个行业太累了。白天她盯着,晚上我在加班,本来周六周日别人都休息,我们还得双班倒。过去的传统教育,大家都知道,干得好的校长肯定是在一线干出来的,所以基本上就是缺人。所以简单说,教育行业一开始必须要有合伙人,可能是两个,也可能是七八个都有可能。比如后面干得好的时候,大家可以分分工,有的可以回去做做饭,有的还在加班。但是说实在的,不要误导大家,当校长干得再大,如果不亲自盯一线,你的企业肯定要玩完,如果校长脱离了业务一线的业务内容以后,我觉得就非常危险。
  
主持人:学大,最早有三个创始人,金总、李如彬,还有58同城的姚金波。我们要分析为什么走了一段时间,教育培训行业的合伙人会逐渐地分开和分离,这也成为常态,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先请故事的主角之一,金鑫金总谈谈三个男人的分分合合。
  
金鑫:第一个看创业阶段是什么,如果是没有什么经验,早期创业的时候,你一个人很难坚持的。这个时候是非常需要有伙伴们的支持,更多是精神支持,比如说困难时候你一个人扛不住,得需要别人跟你一块扛。第二是精神寄托上,没有什么人是完人,从市场营销、教学、人事、财务你都懂,包括技术,你必须找一些技能上互补的人,这个事才有可能做到,否则确实有很多短板,一旦出现短板就会制约企业发展。
  
分分合合这个很正常,企业的发展有不同阶段,包括在不同阶段的时候可能有些人是发挥不同的作用,尤其是在公司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在公司发展到比如像上市这个阶段,规模比较大的,这个时候其实每个人,包括经验,技能,见识,他对事物的理解都会有不同,这个时候就会看到更多的机会。这时候有想法就自然而然的。
  
合伙人里面其实也是有以谁为主的说法的,比如说肯定有一个人家做CEO,因为企业像联合总裁毕竟是少数。在这个时候,肯定有人得留守,有人就有另外的想法,因为他也有基础了,不是像刚创业的时候一穷二白。各方面都有一些基础去做别的事情。不论是教育行业,新东方、学而思也好、学大也好,其实这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论总是有的,要看你是用什么方式解决。我觉得用暴力解决是不现实的,必然分家的。这个时候肯定要看合伙人之间的价值观,信任程度、理解程度了。我觉得我们学大这几个合伙人还是在这方面保持非常好的。我觉得像任何一个企业发展到今天,合伙人还有这样一种关系存在,也是不多的。
  
张永琪:开始做教育行业必须得合伙,之后分分离离,这是常态。合伙人打架不可避免,但是有两种情况,有的打得散架了,但是这种情况结果都不好,没有一方会得到好处,绝对没有赢家。
  
因为这个东西,就像刚才金总讲的,它是靠大家共同的力量,大家都有各自的本事在里头。其实做合伙人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在某一个阶段,你的作用可能就到此为止了,除非你有更新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或者你的包容能力可以稍微更强一点。但尽管这样,如果你的企业能够成功往上继续走的情况下,你也有离开这个岗位的一天。
  
如何避免合伙人走向分裂?
  
主持人:咱们看如何避免创始人走向决裂,各位都有什么心得和经验,跟我们创业者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几年下来,我们从价值观、文化,有什么经验,如何避免分裂?
  
于杰:首先你为什么出去创业,为什么要选择你的伙伴创业?如果说仅仅是为了钱,这个无可厚非,但在某个阶段得到了钱就会分裂了。我们选择创业,八个人,八杆枪。八个人创业的时候,我们就是有教育情结的人,我们就想干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们干了这件事,如果这件事成功了,我们就是一群很牛逼的人,所以我们为什么能够很持续地走,坚持抗战快八年。
  
别人会说你为什么不赶快去上市融点钱,或者怎么样,唯有这种信念可以让这个团队走得会更长久。当然,创业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商业模式找不到,那个时候最容易发生分裂。在这个时候支撑你成长的依旧是信念,在你获得大笔融资,你让外面的所谓的灯光聚焦到你那里,是什么让你的团队继续捆绑在一起,依旧是信念。
  
如果是没有信念,刚才看的短视频,上不上市只是自我的虚荣,上市只是一个手段,不是一个结果,只是让你这个公司走上更大舞台的一个过程,所以一旦你把这件事情想明白了,你就知道你的团队应该怎么做。如果说在教育行业,大家一切都是说我赶快融资,赶快上市,这就是有教育情结,敢于在这个领域去坚持不懈地创业者。
  
万一不行,最好的结果就是分手不分心,就是人可以去寻找新的舞台和创业,如果他选择了新的创业的方向和现有的方向能够“1+1大于2”或者“1+0.5大于2”是最好的结果。
  
张永琪:最开始成立公司的时候,我是跟一个差不多60多岁的老头,我们俩是合伙人,因为依靠他的背景要办学校。然后企业经营得非常艰难,面临着亏损,早期还挣点钱,我希望这位老先生能够把钱拿出来救急继续办下去,老先生一句话我不干了,或者要干我自己干,这时候我跟老先生就分裂了,他先生的儿子支持他,我老婆支持我。这是一个灾难,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死掉,但是我们两个在这个行业非常顽强地战斗,后来又兼并回来了。
  
万事还是钱没有弄明白,我们继续在唯一的一个目标上去推进,这时候我夫妇两个一直朝前走。后来阎焱投资,他有他的需求,他说你别给我找麻烦,我就没给人找麻烦,这时候踏踏实实把企业运行了,这种合伙人就非常圆满,到时候该上市之后,他套现,我们企业继续发展。
  
后来我跟像培生这样的外资机构进行合伙,我们合作了两年。现在的心得,企业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光环,就是你的品牌价值得到了延续,但是客观地讲,我们不是特别的高兴,虽然没有到不愉快的情况,不过我还是觉得不能再继续做了,这时候是我出来。看阶段吧,早期阶段分手是挺危险的,到后期的话,还是应该极快地做出决定。
  
进进出出是有人从我这儿出去,到最后回归到我能出来,其实跟大家讲一讲,跟别人一生当中的合作结果未必是跟别人散伙,有的时候走到一定的时候,你也要想想你的短板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有人该有一个新的接力棒。分裂这块,我觉得不要在无畏的小事上面去打架,在大是大非走到一个阶段,这种散伙是一个新的阶段,我期待着我自己在一颗新的土壤上面这个小芽还能再继续生长。
  
金鑫:根据我们的经验,包括看到一些其他公司,我觉得第一重要的是你得选对人,非常重要。所谓志同道合,或者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价值观很重要,如果选不对人的话,一件小事就会让大家撕破脸。所以说在选择合伙人的时候,一定要在双方充分理解了解的基础之上来做这个选择,而不要只是看表面就做决定。
  
第二个,在发展当中可能有很多事情会经历,我记得我们当时融资,当时是王公权,他跟我说企业的合伙人要经历三个阶段,往往都是摔在这三个阶段上,是哪三个阶段呢?第一个是叫分经营,第二叫排座次,第三论荣辱。有一个阶段我做CEO,另一个阶段李总做CEO,在哪个阶段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时候,谁冲在前面,让其他人支持他,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第三,我觉得创始人分离是很正常的,但是决裂是一种最差的结果,最极端结果的一种分离。我们也看到,我记得我们在2004年选了一个办公室,我们搬进去的时候,我们看办公室还贴着上一家的logo,那家公司是创智,是一家非常好的公司,创始人决裂到什么程度?互相在揭发自己的老底,包括一些偷税漏税的问题,就生生把一家上市公司搞倒了。这都是一些反面的案例。在这三关上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是决定性的。
  
如果说真到了确实无法在同一条船上的阶段,分手可能是更好的一种选择。这种分手我觉得可能是一种非常和平友好的分手,而不是大家搞到不可开交、已经下不来台的分手。我觉得这种对双方的公司、事业,对将来双方的关系,我觉得都是可以去接受的。可以分,但是不能裂,分而不裂是最好的。
  
主持人:时间关系,关于这个话题,就跟三位老总探讨到这儿,对于所有人的创业,一定是听大多数人的意见,跟少数人商量,最后还得靠自己的决定,他们也都是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谈。最后感谢三位跟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i黑马注:不仅仅是教育行业,任何领域的创业常常都需要合伙人,因为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不过由于各自的背景,各自的心态,不同的阶段和环境导致了不同的合伙关系形态。每个团队有着各自的合伙选择,这个只要合适就好,并没有通用性,关键在于能不能按照商业的逻辑,保持道德底线的规范,用情感的温度去面对问题,用理性的态度去处理问题。这个能保持多久,合伙人就能走多远。在客观理性的态度下,即使分,也能做到分而不裂。)
  
本文来源:创业家 & i黑马
本文作者:吴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