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银支付浅谈互联网金融的今天和明天
2014-06-09 17:32

快银支付浅谈互联网金融的今天和明天
第八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首日(6月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之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论坛”上发布了《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对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基础、发展形态、风险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同时畅想了金融与IT相结合的未来图景。

根据会议上的记录,大家一致讨论觉得:

首先,应该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市场

2012年谢平首次公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短短两年中,“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中国金融界和IT界的热门词汇。

谢平认为,互联网金融将来发展出什么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不取决于金融的发展,而是取决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他指出,互联网金融有三大技术基础,即信息的数字化、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和通讯网络的充分发展。“这三项是人类100多年来才碰到的颠覆性技术,会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特别是商业活动产生根本性颠覆。”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搜索引擎、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等,对金融模式产生着巨大影响。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相比于传统金融模式其最大优势是什么?谢平指出,互联网金融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互联网做到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充分匹配。他强调:“不要把互联网作为一项技术来看待,应该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市场。几十万人在互联网上资金供给,几十万人有资金需求,而互联网上有N个APP、N个应用软件,可以使资金实现直接期限匹配、数量匹配和风险定价,超越传统金融中介和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这正是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关键所在。”对此,论坛嘉宾上海陆家嘴金融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计葵生深表赞同,他说:“互联网就是一个市场。因为它使参与更透明、使交易成本更低。”

互联网金融颠覆着传统金融业的同时,也推动着传统金融的改革与创新。但二者的创新又有所不同。谢平表示:“传统金融创新的典型案例是期权、期货这些衍生产品。而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精神对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的一种影响。尽管金融的核心功能没有变,但很多方面是有变化的。比如,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民主化、普惠化,金融交易成本的迅速下降,互联网金融的许多创新产品与衣食住行及社交联系在一起。也正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很多产品跟日常生活混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把金融与非金融的界限给模糊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微信红包,大家肯定不以为它是金融产品,实际上它颠覆了传统红包的形式,可以多个人对多个人,也可以异地抢红包。互联网的这种金融创新,银行做不到,证券公司也做不到。这取决于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经济学原理——边际成本等于零。互联网的技术在一定规模之后再发展也是无成本的,所以它可以卖这种数额极小的产品。”

其次,对市场的理解要有充分的想象力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已经十分明显,相关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互联网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真实、更快地改变着每个行业,也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通过互联网,市场的空间大幅扩大,交易成本大幅下降,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谢平强调,对市场的理解需要充分的想象力,而现在我们的想象力还不够。“时间、空间,很多你原本认为不可能交换的东西,现在通过互联网都可以进行交换。比较常见的就是滴滴打车,现在你到首都机场会发现,打车的人少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软件联系到自己的司机。扫马路的出租车司机越来越少,再发展下去,可能未来会没有出租车,人们可以通过微信自己匹配。这样的话,出租车行业就被颠覆了,有私家车的人都变成出租车司机了。只要你车里有空位子,在每一个时间点都可以出售。”

“再比如说,中石化卖三万个加油站,不可思议的是有多个互联网公司想购买。因为加油站通过汽车的好坏就可以判断你的收入水平,在汽车上装个感应器就知道你去了什么地方,花了多少钱,这个卡就成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将来通过加油站,存款、理财、保险(放心保)、购物都可以实现。所以说三万个加油站就是一个网络。”谢平表示,互联网金融可以大大开阔你的想象力。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金融下,通过大数据和搜索引擎,将来人类对资产价格的长期走向也慢慢可以预期。“现在的车险是根据你上一年的事故率,但以后会根据你回家的路上有多少个红灯,你有没有心脏病,是否饮酒,是不是要接送孩子上学等所有综合数据,给出你这辆车的最优费率。它是一个完全基于行为数据的定价,跟现在的因果分析完全不一样。”

第三,大有前途,但也有潜在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为传统金融的创新打开了一个通道,为金融在中国的个性化、普惠化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但从金融的发展史来看,任何金融创新都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金融要健康发展,把握好发展与监管之间的平衡非常关键。

论坛上,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强烈呼吁加大互联网金融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为。“互联网金融一旦出现风险,将是灾难性的。因为互联网金融已经形成了网络化趋势,处置风险的难度、成本和破坏性都要比传统金融的风险处理起来要难得多。因此要未雨绸缪,防止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成为中国金融风险源。”

当前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否已经找到风险点?如何做到将其“规范”而不是将其“管死”?面对新金融记者的提问,谢平回答:“我国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背后的理论基础是机构逻辑和产品逻辑。机构是指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产品是指银行类产品、期货类产品、保险类产品。现在互联网金融也是按照这个逻辑进行监管分工。据人民银行的互联网金融研究小组所说,现在已经有了分工,众筹模式由证监会管,P2P和类似借款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归银监会管,保险产品由保监会管。总的监管逻辑是清楚的。互联网监管的难度在于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混业经营的迹象,很多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比如京东商城的白条,属于混搭产品,目前还无法进行监管,将来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