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总编任天阳内部讲话:我们如何转型?
2014-06-14 09:37

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媒体格局正在发生着剧变,如何更快、更准的在变革中快速反应新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是每一个传统媒体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全国知名媒体,南都报系正积极寻求改革,其最新提出的目标是:更慢更优雅,更快更灵动。以下是南方都市报总编辑任天阳在南都报系2014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录:



南方都市报总编辑 任天阳

今年3月,经报系党委会研究,决定对南方都市报进行一次全新全面的优化。为此专门成立了优化领导小组,分A、B两组分别推进,并向全报社公开征集优化建议,凝聚智慧,集思广益。经过包括采编、经营等部门全体员工3个多月的努力,于5月中形成了11万多字的优化方案。经报系党委会专题研究批准方案实施,优化领导小组于5月底拿出概念版。6月初,领导小组和编委会进行了审议通过。

现在,已经万事俱备。就到检验大家辛勤成果和南都创新水平的时候了。

南都的这次优化升级,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将不仅仅是内容品种和版面形态的调整,而是因应当前媒体环境,而进行的涉及到思维观念改变、生产流程再造、人力结构重组的全新变革。

在过去18年里,南方都市报的发展,贯穿了创新与辨证思想,是创新的成功,是辨证法的成功,是新闻规律与政治规律,市场规律与科技规律的较好结合。

现在,传媒发展格局剧变,南方都市报又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今年初,南都报系党委书记、总裁曹轲说:“媒体生态在变,南都新闻理想、社会担当的追求不变;产品形态在变,南都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基因不变;组织形态在变,南都全媒体发展、全媒体营销的方向不变。”明确了南都发展应该的坚持和坚守,也是此次南都优化升级的总纲。

下面,我重点从五个方面谈谈这次版面优化的情况。

一、优化背景

1、媒体格局正在改变

2014年将是不平凡的一年。当前,移动互联一日千里,唱衰报纸甚嚣尘上,新旧媒体格局继续呈现既裂变又融合,既转型又回归态势。南方都市报面临发展史上重要挑战,南都至少需要回答三个问题:1、南方都市报优势还将何在?2、南方都市报如何以互联网思维加入信息传播链条,重构话语空间?3、南方都市报如何建构新的商业模式?

2、纸媒仍然空间巨大

事实上,中国报纸的发展空间远未用尽。正如不少有识之士所称:“报纸还没有资格死”。最为关键的是,能否适应新变局,将传统核心优势与新的传播形态、手段相结合,把网络为我所用。南都将通过打造思想平台、意见平台、批判平台、服务平台、全媒体平台,承担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 优化口号

这次优化,我们从两个角度,提出了两句口号:一是“更慢更优雅,更快更灵动”;一是“顶天立地,纵横捭阖”。前一个是从传播形态来讲;后一个是从产品形态来讲。

首先是“更慢更优雅,更快更灵动”:

本次优化指向包含了两大平台:报纸平台,也就是南方都市报,以及数字平台,包括南都官方微博、微信、APP、网站等。优化后的南方都市报,将更强调慢阅读、深阅读、精阅读,独家策划和独特视角,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从容和优雅;而对于新闻在数字平台的传播,将更注重传播的快速、及时、高效、互动。报纸和网络,有分工,有互动,各司其职,各自有清晰的风格取向和发稿标准。以两套话语方式,两个平台,两个产品体系,管理南方都市报新闻生产和传播。也体现辨证思维。

“顶天立地,纵横捭阖”,要分成前后两句解读。

顶天,是指进入主流话语体系。洞察时局、解读新政、访谈政要,释放南都舆论传播力,从而进入主流话语体系,开拓政治新闻,参与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南都的国家使命。关于南都如何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曹轲总裁对此还会有深入的论述。对于“顶天”,本地新闻、省情报道、全国乃至国际时局,要能触到各自的“天”,甚至影响各自的“天”。上达天听,是向上生长的力量。

“立地”,是指植根广深都市群社区。要深入城市肌理,提供增值服务。广深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是南都的安身立命之本。打造以社区报为引领,包括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在内的综合服务平台,将是南都渗透城市神经末梢的一块崭新领域。下接地气,是向下生长的力量。

所谓“纵横捭阖”,则是强调新闻产品的多样、新闻传播的多维、新闻品牌的多元。

三、 优化方向

1、强化报纸核心竞争力

扎实的调查、独家的策划、深入的访谈、深度的剖析、独到的观点、优美的文本、质感的书卷,这些是纸媒传统强项。在信息传播碎片化的移动互联时代,人反而更需要深度思考,思想资源,深度阅读产品将有新的市场空间,这就是辨证之一。这些看家本领不仅不应丢弃,反而应该高度强化,使之继续成为南都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本次优化,报纸首先要强调的就是提高品质。

调查、策划、特稿、述评类稿件,将大幅增加,通过开设相应版面予以保证,比如:A1增加“政鉴”、“科学”、“数据”、“朋友圈”、“探粤”等版面,各读本也将开设类似版面,增加相关新闻产品。将现在的深度周刊、公益周刊、视觉周刊整合为“深周刊”,强化家国使命,强调调查技术,知识累积,厚积薄发,打造成文图俱佳的深度阅读类新闻周刊。

2、以互联网反哺报纸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前20年,门户网站的内容多为传统媒体喂养;而今,是到了互联网反哺报纸的时候了。这又是另外一个辨证。

全面启动数据生产,普及可视化操作。通过挖掘数据、生成数据、分析数据,从而挖掘新闻,将是未来新闻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本次改版中主要体现在 :从A1到各读本,都会开设专门数据版;数据化、可视化手段,将贯穿应用到日常的稿件采写和版面编排中;南都数据产品同时成规模、成建制在移动客户端发布。

首先,把数据挖掘与分析在南都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中全面实施。确立“南都数据”产品的概念,即依托南方舆情研究院、凯迪数据研究院、南都民调中心、官方微博微信,通过海量数据调查和分析,把数据挖掘与分析全面应用到南都新闻生产流程中,发布各个不同领域的数据,开设“南都数据”APP。

比如,日常报道的会议、政策解读分析、火灾爆炸等重大突发事件,改变报道模式,应用数据挖掘工具,,经过数据分析,获得新的角度和结论。广州新闻部将“群体调查”这一形式常规化,定期关注广州不同社会群体,以实证调查的手段、“数据+故事”的形式,发布广州社会生态群落调查报告;定期发布“广州城市治理榜”,为城市治理提供视角和思路;各读本已开设“民调”版,就各类民生话题、公共政策等发布调查数据,为官方提供决策参考;汽车版,则将“汽车消费指数”发布常规化。

学习互联网思维。参照社交网络坐标,量化新闻人物,以全新方式操作人物报道。A1将开设“朋友圈”版,地方读本也有“圈知道”、“缘圈”版等;另外, 在A1开设“科学”版等。

挖掘互联网内容。官方微博微信、民调中心等将新增线索收集,借助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将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吸收、归纳、整理、分析,为我所用。

3、实施读者向用户转变

把读者变成用户,是思维的转型。比如,广深两地社区报,打造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增值服务。各读本增加“图方便”、“图明白”等版,通过简单制图,直接明了告诉读者如何使用相关公共政策;经济新闻部《医药周刊》改为《健康周刊》,更多站在消费者角度看待医药行业;《品鉴周刊》增加“读者之选”版,在微信平台收集读者对近期文艺作品的打分和评价;汽车版定期发布《珠三角车友生活报告》,为车友提供实用指南等。同时,把各类平台用户汇集,形成南都用户数据库,这将为南都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4、与市场同步升级

南方都市报目前不少栏目版块,当初是因应新兴市场门类而设。但现今该领域可能已经衰落,不论从读者还是从市场的角度,都已经处于“吃力不讨好”的状态,需要关停并转、升级换代。

在这次优化调整中,综合市场的情况,经济新闻中心的《3C周刊》改为《云周刊》,其中“云视界”版全方位报道手机、家电和APP等软硬件产品的测试;《证券基金周刊》改为《理财周刊》;专设银行、保险版,加大行业报道;因应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周六城市周刊增加收藏板块等;在《女性亲子周刊》增加一个美容版,加大新闻报道量;深圳读本,增加“前海”版,“总部”版,增加本地金融版;财经,设置香港区域经济版。

5、对版面优化集约管理

受部门分割的影响,不少版面出现重复交叉,但平时又各自为政,各自经营,造成了人力和版面的双重浪费,对读者阅读也造成困扰。这主要体现在新闻和杂志领域。因此,各叠读本拟对新闻和杂志进行进一步融合。

深圳读本和深圳杂志实行合叠;深度周刊将整合现有公益周刊、视觉周刊,打造全新新闻周刊;地球周刊、周六见报的广州、深圳城市周刊等也将进行版面改造。

6、开拓沉默的领地

南都的地方版本分区域发行,导致一些信息孤岛。广深珠三角读者在南都报纸上很难看到粤东西北新闻,珠三角地区读者难以看到更多广州深圳大都市新闻。而事实上,粤东西北未来5年省财政将统筹安排投资资金6720亿元,呈现巨大市场潜力。

所以,A1叠把“城事”版改造为“都市圈”版,同时新增“粤东西北”版。此外,还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报道,将现有“港澳”版改造为“港澳台”版。适当时机,拟设驻台湾地区记者。

7、制订报网两套标准

动态稿件第一时间在网络发布,低价值新闻不再见报印刷,选择在网络刊发。见报稿件必须与网络稿是不同产品,开发延伸阅读。报网发稿将有两套明确的标准。真正形成“网络(微博、微信、网站、APP)+报纸”的传播形态,立体传播,互为补充(具体流程标准详见《南方都市报报网新闻生产发布流程规范》)。

为了强化这一标准,有些版面通过版名予以明确引导。主页版增加“标题导读”,发在网络的重要未见报稿件通过标题和二维码予以阅读引导;A1恢复“深度”版;地方读本开设“政解”、“一本政经”等解读类版面;体育新闻新增“落点”、“越位”版,前者强调对赛事的解读,后者则关注赛场之外,不会把见报重点还放在具体比分上。

同时,汽车、楼市等多个部门,都在尝试开发各自领域的APP。

8、推动官微再升级

建立南都官微矩阵群。推动微信改版,以用户为中心,建立自己的社交媒体数据库;提供增值服务,除发布平台外,更打造成报料平台;开通秒拍、微视等新功能;为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商业开发打好基础。

对二级微信尝试对该领域的微信公号进行整合,通过“找公号”栏目,将领域内有影响力公号一举囊括,打造南都微信“权威渠道、唯一出口”的品牌。

此外,升级南都数字报系统,建立数字报阅读墙;开发“轻报纸”,适配平板电脑和手机终端;南都网要做好南都见报内容的挖掘和呈现,以及不在报纸发表的普通新闻资讯的网络发布。

9、优化社区报运作模式

通过社区报,开拓增量空间。目前,广深两地都启动了社区报项目,且有各自的运作模式。拟成立社区报领导小组,实现内部整合,减少壁垒,给足政策。各地结合实际,孵化更多社区报项目。

10、版式语言

此次优化,版式设计也有重大变化,总体理念就是力求简约,干净,提高悦读体验。比如封面做减法,去掉不必要的色块和修饰,版权内容移至2版。

四、流程再造

1、 建立虚拟工作室

为保证特色版面的可持续发展,将成立数据工作室、 科学工作室、朋友圈工作室等。由主持人牵头,相应记者、技术、制图、美编等不同工种人员组成团队,建立虚拟的工作室,扁平管理,以选题制的形式运作。

2、建立报网两套流程

改版后报纸网络将设立两套发稿标准,要设立相应机制,完成网络版和报纸版两套稿件的生产和发布。

五、 配套制度

为了保证改革到位,配套制度必须跟上。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包括广州社区报领导小组、深圳社区报领导小组。同时,各部门对APP的研发,需要报社提供统一技术平台支持,亦需成立协调机构。

2、 制定虚拟工作室制度

对虚拟工作室赋予一定考评权限,和适当经费扶植。梳理制定配套的工作制度。

3、制定网络发稿考核制度

全面推行网络发稿,建立一套新的绩效考核体系。

同事们。

再过几天,南方都市报全新的优化升级系列产品,就要正式亮相了,我们满怀期待。在此,我对全体采编人员提三点要求:

一、 确保6月16日打响第一炮。切实按照南方都市报优化方案,从现在起进入倒计时,务必安排好选题、版面、产品、流程、印务,取得开局成功。

二、 把完美方案变成完美产品。方案是理想的文本,把方案变成产品,还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大量工作,要做长期准备,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此次优化是贯穿全年的中心工作,不仅仅是版面优化,还涉及移动产品生产、流程再造、资源重新配置等,更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磨合,最终形成成熟的模式和产品,希望把工作做实做好。

三、继续创新。创新是南方都市报成功的最重要源泉,优化是开始,不是结束,还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方案,为下一次版本升级做好接口和准备。
来源:道哥论道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