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渠道、标准打通农业现代要素——蓝莓产业投资趋于“理性”
2014-06-14 16:37


  “在资本的眼里,如果进入农业可以改造传统农业思维,导入品牌、渠道、标准等现代要素,格式化传统生产和运营模式,那么农业的利润空间将被充分释放,农业产业也将更好地走上市场化轨道。”i黑马看到全国各地冒出了很多蓝莓种植园,资本是不是又在发烧,过度投资的蓝莓产业会不会遭遇类似今年樱桃一样的滑铁卢?本文看后会有启发。

  


  蓝莓产业是国内新兴高端水果产业,在资本看来,它充满机会。近年来,国内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以年均50%的速度递增,2013年种植达30多万亩,成为全球第二大种植国,行业企业达700多家。日前,在青岛举行的2014中国国际蓝莓大会上,小蓝莓再一次彰显其大产业的憧憬和自信。

  这份憧憬和自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资本的力量。在资本的眼里,如果进入农业可以改造传统农业思维,导入品牌、渠道、标准等现代要素,格式化传统生产和运营模式,那么农业的利润空间将被充分释放,农业产业化也将更好地走上市场化轨道。

  正如国内最大的从事蓝莓种苗繁育、种植、加工和流通的全产业链企业联想控股佳沃集团总裁陈绍鹏所说,资本最有意愿进入的农业产业是产品价格相对市场化且行业集中度不高的领域。蓝莓产业便是典型代表。

  产业前景让资本“张大嘴巴”

  在超市,一小盒150克的蓝莓就要几十块钱,却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

  国际蓝莓组织主席阿姆斯特朗先生对记者说,全球蓝莓产业和消费都在持续增长,北美市场占据全球消费总量的80%,但欧洲和亚洲市场后发制人。据测算,中国有上亿人的蓝莓潜在消费群体。这让嗅觉灵敏的资本张大嘴巴。

  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我国很多机构开始追踪研究蓝莓。2000年到2008年,属于产业化试验期。从2009年开始,产业资本开始关注蓝莓行业。

  资本进入农业的模式很多,但一般认为,介入的农产品体验感要强,容易实现差异化,便于树立品牌,具备相应的产业基础。目前,国内蓝莓产业通过品种、设施和产区的搭配,能够实现10个月的供应,加上少量进口,就可以做到全年供应。

  随着资本的介入,国内蓝莓种植快速扩张,每年增速50%。但是由于对蓝莓产业认识不足,部分投资者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甚至出现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相互杀价,损伤产业发展。

  陈绍鹏认为,供需平衡是很严峻的问题。蓝莓消费总体上是一个潜力市场,但不是一个现实的市场,需要不遗余力地开拓。

  我国的种植面积虽然世界第二,但产量却排在后面。智利蓝莓亩产较好的达到1.5吨到2吨,及格是1吨,但我国平均水平在0.6吨到0.7吨之间。

  很多资本怀着无限憧憬进入农业,但真正进入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高危行业”。土地问题最有代表性。如果土地关系不稳定,资本投资农业的预期也无法稳定。佳沃目前占据蓝莓行业40%以上的份额,它的解决办法是从村集体、乡集体处流转土地,这样的土地流转模式可以尽可能地避免潜在风险。

  蓝莓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陈绍鹏认为,它会有一个合理的回报,也很难说是特别高的回报。因为我们看好它的未来,第一个投资回报周期应该需要七年时间甚至更长,投资者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坚持下来就是胜利,坚持不下来就成先烈了。

  全产业链隐忧让资本“紧锁眉头”

  全产业链发展是资本进入蓝莓产业的追求,从品种的选育、种植、分选、深加工,一直到冷链运输,再到后端的品牌营销,端到端的全价值链运营。然而,资本在参与蓝莓全产业链发展中确实面临着一些隐忧。

  首先是品种较为混乱,区域适种性研究不够。全国有二十几个省份种植蓝莓,但种了很多很杂的不适种品种。“美国早在上世纪初就做了商业蓝莓品种的驯化,他们在品种、技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非常深厚的经验。”蓝莓研究专家、我国第一部蓝莓专著作者贺善安说,当前国内种植的大部分是开放品种,就是专利已经完全过期。种植开放品种的好处是技术方面很成熟,但它的硬度、口感、货架期等指标已经跟不上最新的消费形势。

  品种还要与地域特征相结合。阿里巴巴天猫事业部黄爱珠说,长江以南的消费者多数喜欢甜酸型的,长江以北的消费者喜欢偏甜的,这对企业的管控能力要求特别高。

  其次是产业链配套水平不够高,特别是冷链水平不高。冷链问题其实不单单是蓝莓产业自身的问题,更不是一个企业所能解决的,它涉及到整个国家的物流配送建设。冷链需要大量实验研究,即使一个门类的品种冷藏技术也往往不同,而我国没有太多研究。

  顺丰速运副总裁李东起告诉记者,在冷链管理中,从田间地头到工业园这块就比较复杂。以佳沃为例,在每个片区都设有一个冷柜,再把冷柜转到工业园的冷库里面。1℃到2℃的波动往往对储藏水果带来较大影响,这个过程相当复杂,需要合适的技术、设备、管理。

  “一个好产品有没有合适的冷链、合适的销售服务渠道,精准到达客户,这是国内蓝莓产业的差距。蓝莓新鲜最重要,你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链条送达消费者,你就赢了。”陈绍鹏说,讲起来风轻云淡,但做起来相当困难。

  第三是市场教育和培育不足。蓝莓是抗氧化之王,消费者还不太知道,市场培育非常关键。消费者很少吃过,又是比较贵的水果,你怎样让他来购买呢?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零售研究中心主任告诉记者,在美国,80%的人会把蓝莓列为第一健康水果。这得益于美国三十年的市场教育。他认为中国的市场教育需要再推广。

  第四是缺乏行业标准,信息服务没有组织提供,行业的自律不强、监管薄弱。

  破浪前行的产业资本“求贤若渴”

  农业未来发展的机遇,吸引了大量资本以及大量新农人跨界进入。但从目前可以看到,我国缺乏懂农业、会经营、会管理的农商专业人才。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黄德钧认为,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产品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生产,亟需加大对现代农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蓝莓产业就特别缺乏种植技术和管理人才。

  一个300亩左右的蓝莓基地需要一个相当优秀的基地主管。他必须又懂技术又懂管理。佳沃作为最大的蓝莓生产商,共三万亩的蓝莓种植基地需要100个这样的人,但现在也就几十个人。其他小企业就不言而喻了。

  农业部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小浆果专项首席专家李亚东认为,现代农业必须遵循科学化、标准化的过程,培养出一批人才来,没有捷径可走。现在国内很多农学学生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这个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佳沃集团首席科学家金锡萱告诉记者,在美国,农业教育从小开始。美国农业部有一个任务就是教育宣传。每年都有这种项目,工作人员走出去,给小学生、中学生讲昆虫、讲栽培、讲肥料等等,同时,邀请孩子们到农业部来打工,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

  农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系统解决。资本进入农业亟需招揽农业高科技现代商业人才,需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既要有文化和管理的基础,也要有资源条件和优秀导师。企业要提供一个发挥人潜能的平台,又能够给产业做出贡献。

  陈绍鹏开玩笑地说,佳沃正在为人才解决房子的问题,有房子才有媳妇。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公司甚至搞基地主管相亲会。作为公司,你要吸引人才,你就必须关注他关注的现实问题。佳沃利用自身所处的行业优势,已相继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达成深度校企合作,启动了“佳年华”新农人培养计划。同时,通过校企产学研密切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来源:中国网
本文作者:刘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