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沙龙实录】乐视音乐尹亮:音乐O2O最重要的是用户全程参与整个音乐会的运作流程
2014-06-16 19:36

北京时间6月12日,黑马全球路演中心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和美国硅谷同步揭牌启用。黑马全球路演中心将为创业黑马提供从项目展示、融资并购、资源对接、创业培训、创业沙龙、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全方位服务,让“创业无时差、创新零距离”,帮助中国创业者走向创业、创新、创富的舞台。


来源:i黑马

6月15日下午2点,在黑马全球路演中心,黑马会文创行业分会举办以一场主题为“音乐O2O怎么玩?”的沙龙活动。这场活动邀请来李宏杰(张北草原音乐节创始人)担任沙龙主持人,陈华(唱吧创始人)、黄勇(九门国际爵士音乐节创始人)、尹亮(乐视网副总编、音乐中心总监)、陈戈(星聚科技VOW创始人、
前巨鲸音乐创始人)、金震(库客音乐网副总裁)作为特约嘉宾,分别为大家做主题分享。尹亮分享了关于Live线上体验标准的思考,黄勇深度探讨音乐产业化进程的环节与链条,陈华分享了怎么将唱吧和线下KTV打通O2O服务链,陈戈谈了音乐智能设备对市场的引爆。

在第二趴论坛互动环节中,李宏杰和四位嘉宾围绕“音乐O2O怎么玩?”的主题展开了精彩纷呈的对话,在现场与观众的互动中,观众的提问更是相当有水准,与几位嘉宾的自由交流看点颇多,彼此的观点碰撞也十分有料。以下分篇章为大家送上沙龙实录:


乐视网副总编、音乐中心总监尹亮:音乐O2O最重要的是用户全程参与整个音乐会的运作流程

我会一直做音乐相关的事 一如我支持英格兰、支持杰拉德

我有点小感慨,因为我是2009年离开中关村的,之前在隔壁的理想国际大厦,以前我们经常来这条街吃东西,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创业的聚集地,氛围相当好,这让我怀念起五年前在新浪工作、奋斗的那股劲。

我倒现在还稍微有点恍惚,因为昨天晚上一直在紧追着英格兰的脚步,特别不幸的是英格兰输给了意大利,但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支持英格兰、支持杰拉德。我觉得,这个信念跟我的音乐从业经历上有共同点,我有很多从事互联网音乐媒体、做音乐产品的朋友,到后来大部分都改行了,少部分在做的跟音乐也越来越远,而我很庆幸我现在还在做音乐相关的事。

为什么我那么喜欢杰拉德?很少有一个球员能够在一个球队里从一而终,这就像马尔蒂妮属于意大利的国家队一样。我之前一直在互联网平台上学习,最早在新浪参与创办新浪的乐库,参与建立新浪音乐频道媒体服务平台,后来去到社会化平台MySpace中国,再后来去到乐视。这个从业的生涯一直在变,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要做的事情一直没变,我会一直在音乐领域工作,这会是一生的事业。

如何去建立音乐Live在互联网上的标准?

随着视频流媒体的发展,视频在互联网里已是最大的应用,在我看来,音乐行业是少数没有被互联网彻底颠覆的行业之一,音乐行业很多的工作环节都还是非常古老的手工业时代。我没有太多的野心,基于乐视网的平台,在2012年我创办了一个内容平台叫Live-生活。Live-生活的根基就是Life Is Live,我更想通过视频流媒体的方式,把更多精彩的音乐现场,通过互联网延展到更多人群,通过互联网以更高品质、更好的服务,呈现到用户的各个终端里面去。
其实,我对于音乐这个Live线上体验的理解,有点像我们在看世界杯的直播。体育这个产业完全是通过媒体来放大产业链价值 ,例如这一届巴西世界杯整个的直播技术全面4K化,他们都是采用索尼F55的摄像机,这也体现了体育产业在内容传播、内容品质角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其实对于音乐Live来说,水准一直停留在两三年前,包括我在新浪也做了各种各样的直播,现在回想过去,那时候的体验真是糟糕透顶。当然,音乐的Live,相对于体育还是有些不同,它基于音乐本身的体验是相对比较复杂的,除了画面,更重要的就是音质,还有一点是审美,审美的东西可能没有办法详细描述或者量化,这个审美变化是一个基于体验基础以及你对内容基础理解再深化的过程。

目前来说,Live-生活音乐会是视频互联网里唯一的一个,它完全是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的音乐现场品牌。我做这个产品的思路和想法就是Live-生活音乐会要通过高品质的制造,以及高品质的互联网直播,再加上限量的现场观众的运作模式,就像今天的论坛一样,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线上观看我们的节目。

目前,我们这个Live-生活是一个区别于传统的商业演唱会的产品,目前它是一个策划性比较强的主题季播产品,通过4屏展现。乐视现在是5屏,由于音乐这块还没有去到电影院,所以我们现在还是4屏。我想要通过这个Live-生活音乐会品牌建立真正音乐会的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体验和标准。它需要通过我们整个Live-生活音乐会体验的终端,比如乐视TV、乐视phone、pad客户端等等。

跟传统的商业演唱会是不一样的是,线上体验是完全在跟用户做深度互动。我们最近一期已经完全实现用户的定制化,我们一直在试图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产品打造中来,从前期的艺人选择、主题的选择,到歌曲、歌单的选择,都有用户的全程参与,包括到最后的直播,以及后期做完的点播服务,等等。

目前Live-生活已经做了5季,举办了超过30场的音乐会。第一季是2012年8月份到9月份,跟小柯老师合作在小柯剧场办的。第二季,举办了包括羽泉等几位艺人的音乐会。第三季,我们做了第一次摇滚不插电音乐会,去年年底,我们还做了一季音乐会主题为“她们”的,我们邀请了6位女性音乐家,这一季比较特殊的是我采取了音乐电影的方式,台前幕后全程呈现这场音乐会的魅力。这是我们在产品体验方面一直在做优化和提升。

到2014年,我们整个Live-生活音乐现场品牌做了全新升级。首先是制作方面,我们已经从今年开始全面用的了4K的制作标准去制作。我记得在2013年底。宏杰推荐给我看了一场表演,一个英国乐队在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全程的Live,那是全程第一场全部用4K设备拍摄的演唱会内容。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在2014年我们就能去实现,目前整个视频行业最高技术水准是4K,我们已经用4K进行拍摄跟直播,以及后期,并且已制作了三场音乐会,包括品冠、金志文等等。视频行业器材的更新速度远远快于做后期器材速度,我们在做到4K的同时做直播又做存储、录制,这是国外都没有人做过的,但我们已经完全实现了,尽管风险非常大。


我觉得音乐O2O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用户会全程参与整个音乐会的运作环节,包括在线拍摄的标准,你提供给用户的内容品质,包括画质、音质等等,然后就是覆盖的一个个城市。因为,作为互联网音乐会的概念,场地在什么地方都好,重要的是我们把线上、线下的体验做到极致。

我们做的30多场音乐会里面,都是通过线上线下的体验式打通来做,已经有超过900万用户观看直播,有超过3500万用户都看过我们这个音乐会。一个演唱会线下的容积终究是有限的,这个音乐行业的体量要得到扩大,它的未来就是通过线上去做延展。

基于音乐视频的体验,目前我认为超级电视的体验可能是最佳的一个平台。可以分享一个数据,我们在今年五一的时候直播了草莓音乐节,在我们的视频平台收看直播的用户,你猜哪个终端的用户是最多的?就是PC、手机、PAD以及TV。客观来说TV用户覆盖率肯定不如乐视的移动客户端,以及PC网站。但是,那三天通过乐视的TV这个平台看草莓音乐节直播的用户数超过了移动跟PC,不是超过那两个终端的整合,是这三个终端TV的数据是最多的,我自己都吓一跳,这可能是其它领域都没有出现过的状况。

乐视本身有个独创的产品叫轮播台,现已经扩展为六个台,包括综合台、古典音乐节、MV、演唱会等等,未来会越来越多,其实那就是一个功能化的收看方式,也跟传统电视台的收看方式不太一样。

我觉得线上音乐体验平台要做的一是传递更好的内容,二是提供更好的音乐体验。如果要说音乐基于视频的体验,屏幕越大肯定是越爽的,现在基本提供的都是4K的。




——————现场互动环节——————

现场观众:请问尹总,刚才我看了你们的视频和介绍,大部分做的都是偏流行的音乐,摇滚的也有,还有一些大牌的团队,独立乐队的演出占比比较小,你们有没有打算要跟这些小乐队合作,把小的现场音乐形式呈现给更多更广大的互联网网民?因为我觉得,除了很大众的流行音乐以外,其实有很多小众音乐是出色的,但他们也希望有平台发掘和展示他们。

尹亮:这个问题你可能问很多做音乐平台的人,可能都得不到特别明确的答案,目前,无论从我个人还是从整个平台的发展来说,它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现在比如说对于Live-生活来说,它是有一个立标准的任务的,先要把标准立出来然后我们再逐渐做延展。

乐视音乐对各种类型音乐在支持的力度上已经是所有跟音乐相关平台里做的最多的了,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狂热的乐迷,所以我觉只要在我们平台功能以及发展阶段,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一定会去做。但是,音乐的内容视频呈现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成本方方面面都是非常高的,我们也在想用一个什么样更合适的形式去达到,包括我们最近跟城市化报荒岛音乐会也有一个合作,这其实就是我们在不断延展。

苏州有个音乐会,他们就摆着一台乐视的超级电视X60轮番播放乐视音乐的节目,音乐有可能在今天并不像电影、电视剧那些内容那么普及,或者说那么容易理解和进入,但只要有人需要,对我们的用户有价值,这就是我们会去坚持做这件事情的动力。


大家都说科技改变生活,但我觉得音乐是可以改变命运。

观众提问:用户参与到演唱会前端选歌,音乐人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的变化?线上用户的付费标准是多少?乐视Live的收入主要来自线上这部分还是现场演唱会的门票收入?

尹亮:现在所谓的互联网时代,我觉得更多的是把你的产品所有权开放给用户,其实Live-生活项目,它跟我们平时做内容产品时是一样的理念,我们提供给用户极致体验的互联网体验,同时他对于内容的选择权力,也是要交回给用户,其实我们就是为用户服务,我们的定位一直是用户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当然对于音乐来说,还是有一个音乐价值的坚持。

关于流程,艺人、唱片公司之间的工作流程带来的转变,我觉得这是个必然的结果,还是我之前说的那句话,音乐工业、唱片工业太原始了,它跟互联网的连接太少了,这也正是我们坚持继续做音乐行业的一个原因之一。

我们目前做的所有Live,无论它品质多高,无论是我们自己做的,还是我们直播的美国的颁奖礼欧洲的音乐节,目前没有任何的付费,这并不是说我们永远不付费,我坚信任何一个商业的成立,必须得先告诉用户,你提供的是一个什么样价值的产品,以及是一个什么样体验的产品,至于大家聊到的音乐直播的商业模式,它只是一根网线就能解决的事情,你联上网就要付费。

我们为了把视频直播把线上线下互动打通,在内容制作这块付出的力量是巨大的,我认为我们现在做的标准是高于做音乐公司标准的。

我简单说下我们做Live直播在用户体验上所做出的努力声音这块,线下是个非常传统的调音工作流程,你要做个好的音乐现场,灯光效果、舞美效果都需要有好的体验,要做到互联网上需要有新的突破,不是直接转化成视频就OK,因为现场的调音环境是根据现场的人在这个声场的体验设计的,并不是在线上就能听到这样的感觉。我们现场还要有另外一个调音台,是负责收录声音,同时把整个声音每样乐器的均衡,我们要做到5.1等等,我们在用互联网的方式做这些。

接下来无论是收费还是付费,前提一定是我们提供给用户有价值的服务跟内容,这是最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