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的互联网教学模式下,线上线下该如何发展?
2014-06-18 10:58

i黑马认为,未来教育模式是混合模式这一点之大家基本形成了共识,随着实践的增多,线上教学方式进一步的完善,E-learning,M-learning,S-learning的介入,开创培训领域的新的教学模式并不会太遥远。线上教育并不是为了线上而线上,在新的一轮教育培训投资浪潮中,未来可以做强做大,活得从容不迫的机构一定是线上线下结合最好、形成闭环的几家机构。任何单一模式的教育培训机构最好的结果是原地踏步,最遭的结果则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笔者谈线上教育并不是为了线上而线上,而是因为线上教学模式是混合教学模式下的一翼。混合教学模式一定是未来的教育模式。今天我们大谈线上教育模式的原因是相比成熟的已经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线下教育,线上教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好比凤之两翼,其一未丰。为了未来更好地去走混合教育模式,我们现在必须着力去研究线上。

目前看关于线上教育发展还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我们说“彻底的错误或者一看就知道是错误的观点”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那些“似是而非、貌似正确实则是误导的观点”。

笔者可以肯定的是在新的一轮教育培训投资浪潮中,未来可以做强做大,活得从容不迫的机构一定是线上线下结合最好、形成闭环的几家机构。任何单一模式的教育培训机构最好的结果是原地踏步,最遭的结果则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尽管进入到了互联网领域,笔者也始终坚信的是未来的互联网教育还会是多极的,所谓一家独大,除了老大老二都得死去的观点,个人也是不认同的。一则是教育培训市场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二则是教育覆盖的是365行,行行各有不同,不可能穷尽在几家互联企业之中;三则是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一个可以脱离人的标准化的产品。

即使是有些教培机构或者名师团队只是为了推广自己研发的一个APP、一个教学软件、一种教学法或者一套教材教辅,也始终无法离开体制内或者体制外,线上或线下教学的帮助。

关于混合教育的发展模式至少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途径:

一、体制内大学和中小学发展混合的教育模式会有所不同。

关于混合教育模式,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看,中小学和大学走了各自不同的模式。现在看大学的模式相对要好走些,因为大学的自由度更高,条件也更成熟,受到国外的影响相对更容易。中小学则因为地区远近、封闭与否、学生学习自主性、现实条件等困难还很大。

目前看混合教学模式在中小学领域做得比较有成就感的是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开展的双师教学。关于这部分我在《【经验干货】中国之道:混合教育将是未来的教学模式》中做过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目前关于大学构建混合教育模式的研究也很多。大学混合式的教学主要有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四个主要环节。目前国内较流行的通用网络教学平台有4A、清华教育在线、电大在线、网梯教学平台、安博在线等。关于此类文章可以参看余胜泉等撰写的《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等。
二、培训领域中传统线下教学机构和线上机构发展混合教学模式的途径会有所不同。

放眼到社会上看,传统的线下培训机构和既有线上培训机构正在按照各自的道路开始了混合教育模式的探索:我们已经看到以新东方为代表的传统线下公司已经推出了E学平台,我们也看到了以沪江为代表的老牌线上教育机构推出了地面体验店。很明显的一种是从线下到线上的O2O模式,另外则是从线上逐步拓展到线下,争取线下的体验把学生再导入线上。对于前一种我个人是比较看好的,对于后一种模式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新东方E学
沪江地面体验店
其实早在沪江推出在线教育体验店之前,笔者目前所在的在线教育机构也推出过类似的体验店,但是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我们并不排除这种不理想和地面体验店的专业度以及管理有关,但是除此之外应该还有以下的因素:

就教育培训产品而言,线下影响线上的能力,远远比线上影响线下要强。因为线下上过课的学生,对老师和教学已经有了实际的体验和消费,转入到线上享受的可能只是线下教学服务的延伸和次级或二次消费。次级或二次消费意味着金额可能的降低以及与优质一级或一次消费形成良好的结合。而线上机构则不同,学生之所以选择线上就是因为线上的便捷和价格相对较低(至少目前看是这样)。学生一般很难再跑到线下故意去体验已经上过线上的课程。所以对于线上机构的地面体验店而言,往往是开拓新的消费者。

这是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新东方、好未来等传统线下大机构,通过发展线上实现混合培训模式的困局不是来自所谓线下的历史包袱,而是自身的管理。

就培训领域看,原有的传统线下机构遇到的不只是挑战,还有机遇。现在有一种非常非常错误的观点,认为像新东方、好未来这样的传统线下巨头发展线上培训背负了巨大的线下包袱,这是极其荒谬的。恰恰相反的是新东方、好未来这样的线下培训巨头为自己的线上布局提供了无比精准的客户和大数据,这种优势是其它新兴或者线上机构所不能比拟的。

对于新东方这样的传统线下巨头发展线上培训最大的障碍是来自其内部管理的变革:

首先,线下教学部门要实现对线上教育手段的导入与革新。

其次,人性化的管理。对于名师们先于管理者们做出的教学变革尝试,管理者用何种态度去处理,很重要!

第三,线下教学部门对其教师在线上开课的鼓励与刺激。

第四,变革传统单一线下的教务模式与客服模式,探索出新的教师服务与管理模式。

第五,管理的扁平化,信息的畅通化。对于大机构而言,神经末梢太长是特别难克服的大企业病。

第六,教学主导,优秀教师、教学管理者参与线上平台建设。

第七,互联网思维与多年来形成的教学经营思维的融合。既有线下教务、客服、市场经验向线上的迁移,以及实现未来两者的整合。

最后,先于一切机构的线上教学教研。传统大机构的教师培训体系相对小机构和线上机构是更完善的,导入到线上教研尤为重要。

三、教学出身的机构和教辅出身的机构对未来教育模式发展的认识也颇不相同。

1、名师与去名师化的争论

很多文章目前一直在强调去名师化,甚至是去教师化。其实提出这样观点的人往往大都不是教学出身的人。一些曾经受制于教师或者名师的人也更希望标准化、软件化的东西可以代替人这个不可控的因素。

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理论的日益强化,随着自适应学习系统地推出,很多智能课件、教学软件、电子书包和APP的开发者总是在展示课件软件自身的教学答疑能力,从而突出产品的可信可用度,对于他们来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去教师化是他们开发实力的一种展示。
可惜遗憾的是如同医院不能没有医生、餐馆不能没有大厨一样,对于教学而言离开教师的教学终究是有限的。至少在人格、人文、人性层面,没有教师的传道,仅仅停留在解惑或者授业层面的学习注定是终极失败的学习。更何况很多电子书包里的视频还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录制,而这个过程始终还是需要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更新的。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线下出身的新东方就开始了标准化和去名师化的探索,但是结果并不能算理想。

2、直播更有效与直播未必最重要的争论

无论这个问题怎么去争论,无论线上的题库的功能有多强大,无论线上录制的课程有多么精良,笔者所看到的是线上直播激活和启动了这一轮教培投资的热潮。笔者也相信:线上直播是线上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一环。

正如萧伯纳所言:任何专业都是对普通人的阴谋。看上去人人都可以评论和参与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其实里面的专业性也是非常非常强的。即使是教育培训内部而言,这种专业差异也非常非常突出:就如同新东方想去做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培训,最终却也不得不关闭了北极星一样。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线培训领域的讨论,教学出身的人、教辅出身的人、技术出身的人在沟通时鸡同鸭讲,不知所云,原因就是各自的本位出发,说着各自不同理解的过程,这种讨论常常无甚结果。
来源:芥末堆
作者:安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