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业要学会跨领域、赚中产阶级的钱
2014-06-24 16:45


  前几天在杭州,一位创业的朋友问:现在移动互联网这么火,我做这个有前途吗?我回答,互联网也好、移动互联网也好,那是你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你让用户需求更便捷地得到满足的渠道,你不能为移动互联网而移动互联网。你应该想的是,哪些用户的哪些需求还没有充分满足,找到用户的痛点,击中它。​




 和他聊天的时候,我谈了我看好的几个行业。后来想了想,这些行业都是在围绕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做生意:中国的中产阶级。虽然中国的中产阶级并没有在学术研究中得到准确的定义和界定范围,但毫无疑问的是,有这样一个群体存在,并且绝对数量很大。他们至少初步摆脱了房贷的沉重负担,有余力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他们是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
  
  我的朋友是80后,农村人,大学毕业后借了十来万,在义乌手工作坊开始创业,销售额做到了近千万元,2010年转型做淘品牌,去年做到了四五千万元的销售规模,但今年受宏观经济形势、电商环境、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销售额下降。他在困惑,自己以及团队未来的出路。他也告诉我,两年前我在温州采访过的几位做外贸的鞋厂老板,一位去年因为资金链断裂,倒闭了。另一位在今年9月接了一个20万美元的单子,鞋生产出来,外商却取消了订单,因为这批积压在工厂的货,他直接关闭了工厂。我有些唏嘘,对朋友说,那些工厂主得尽快离开夕阳产业,趁早转型。​
  
  我向他列举了几个我看好的行业:​


 其一,现代农业。这是我认为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最重要也是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因为现在的农村,按照每个农户种几亩地的模式已经无法持续下去了,农民进城打工,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种田收入能有多少?我的朋友回答,他江西老家纯种地的农民,一年收入只有几千元,他们几乎不花钱,也没钱花。一方面是农民种地没钱挣,种地的方式低效率、缺乏科学知识,非常落后。举例来说,在四川蒲江种猕猴桃的农民,连猕猴桃是浅根系也不知道。种植公司的技术员为他们普及这些常识的时候,他们已经种了两年的猕猴桃了。​
  
  而另一方面是,中产阶级对食物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希望吃到安全、健康、美味的食物。从大趋势来说,现代农业的前景看好。不过现代农业的特点是,投资期长、回报期也长,相对稳定,但非暴利。拿种果树来说,前三年基本是投入无产出。小公司若要一步到位,做大非常难,可以从几百亩地开始做。​
  
  我对现代农业的建议是,一则选择好细分领域,要做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二要找好农业技术合作伙伴;三要注意交通便利,最好离大城市100公里左右,能够保障冷链运输;四要考虑利用好互联网营销。至于此前最为麻烦的土地流转,在国家鼓励现代农业的政策背景下,这个问题可以逐步得以解决。现在有媒体人,在北京、广州附近的乡村做散养的猪,更讲究品质,直接卖给城里的中产阶级,几户人家订购、点杀,每户可以分几十斤,吃上一两个月。​
  
  其二,旅游业。旅游业的竞争也很激烈。如果要做,一定要切入极细的细分市场。例如要出发旅行网,盯着城市中高端白领阶层,寻找有趣、独特的酒店,将度假地与酒店一块打包成产品。有用户在要出发上反复消费,他说的是,我出差去不同城市,经济型酒店只能是千篇一律,“如果每次住如家,住一辈子的如家,也就是如家而已。如果在要出发上选酒店,能够增加自己的人生体验。”
  
  例如茂德公草堂,号称最奢华的茅草屋,原先是自住,后来开放做酒店。在草堂内,能听到虫鸣的声音,抬头还可看到星光。又如沙面会馆,曾是百年前德国殖民时候修建的,外表古朴。​
  
  中产阶级的旅游,已经不再是证明自己是“到此一游”,便利、舒适以及精神上的丰富享受才是重点。像“亲子游”,如果好好挖掘的话,一样有文章可做,现在的旅游路线没有考虑父母与孩子的需求,跟团的话,小孩子跟大人一块抢吃的,不得不早起,行程匆忙,弄得人仰马翻。真正考虑父母和孩子需求,才能做出贴心的产品。​
  
  其三,养老业。中国老龄化,带来很多老年人的商机。但是,老年人是节省的、舍不得花钱的,他们也是不懂互联网的。不过,他们的儿女可以为互联网上的老年人服务买单,也是乐意买单的。例如,中产阶级的儿女在互联网上了解有资质的护理人士情况,下订单,护理人士就按时到他们父母家里,给他们父母做按摩、洗澡、买东西。​
  
  事实上,养老业和旅游业都算服务业中的种类。中国的服务业还很落后,远远不如日本那么细腻、精致。这当中蕴藏着丰富的金矿。我告诉朋友,如果你将来考虑转型,你得将每个行业拆分成几十个上百个细分行业,在这些细分行业里,最好只选择一个,调查清楚行业的状况,竞争对手有哪些,自己的优势劣势在哪里,有无能力、有无资源把它做好,再动手。​


本文作者:李志起